警惕演艺明星股市造富
2016-05-14熊锦秋
熊锦秋
目前影视明星的片酬本来就高得离谱,动辄成百上千万元,远高于普通人的工作报酬,现在这些明星投资的公司资产又被上市公司动辄高价收购,其财富又将被股市泡沫效应再一次急剧放大,引发社会不公
A股市场对影视业的疯狂并购仍在进行,发展到目前阶段,一些上市公司甚至通过高溢价绑定明星。有关各方要清醒认识到资本市场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科技创新中所肩负的重任,A股市场发展方向不能走偏。
比如,去年11月19日,华谊兄弟公告称,拟以人民币10.5亿元收购东阳美拉传媒的股东冯小刚和陆国强合计持有的70%的股权。东阳美拉注册资本为500万元,目前资产总额只有1.36万元,负债总额为1.91万元,所有者权益为-0.55万元;冯小刚持有公司99%的股权,陆国强持有1%的股权。根据转让协议,冯小刚将持有的东阳美拉69%的股权转让给华谊兄弟,陆国强转让所持有的1%股权。又比如,唐德影视筹划以现金方式收购无锡爱美神51%股份(注册资本300万元),其估值作价将不低于7.4亿元(有人称估值甚至在10亿元以上)。此外还有大量上市公司收购影视资产,并购市盈率普遍超10倍,不少演艺明星不仅是演员也是被收购资产的股东,由此身家暴涨。
对高价收购东阳美拉传媒的缘由,华谊兄弟认为,影视剧中最值得投资的是“人”,有了人之后就有了IP的原产力。但在笔者看来, 诸多上市公司热衷于影视资产收购,关键原因是影视作品以及明星大腕具有巨大的潜在广告效应,这些成为A股市场热炒题材概念。尽管这些收购资产会做出业绩承诺,未来是否能够达到、业绩补偿承诺是否落实、即使落实上市公司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理等,这些都存在不小风险。比如,冯小刚等老股东对东阳美拉未来五年的业绩做出承诺:2016年业绩目标为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自2017年度起,每年比上一年增长15%;若某年未完成,冯小刚等以现金方式补足。但冯小刚出让股权一次性就拿到10亿多元,即使这五年业绩均为零,其补偿的现金也6.74亿元,净赚3个多亿,冯小刚等于是空麻袋背米、毫无风险,所有的风险均由华谊兄弟股东承担。
上市公司热衷收购影视业资产,第一个副作用就是加剧财富两极分化。目前,影视明星的片酬本来就高得离谱,动辄成百上千万元,远高于普通人的工作报酬,现在这些明星投资的公司资产又被上市公司动辄高价收购,其财富又将被股市泡沫效应再一次急剧放大,引发社会不公。而炒家利用明星效应,在资本市场进行股价炒作甚至市场操纵,大割韭菜,也引发财富不公平再分配。
第二个副作用就是加剧影视业产能过剩、浪费资本市场宝贵资源。不仅钢铁、水泥等产业存在产能过剩,影视业同样可能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据称不少年份有一半左右的电视剧在生产出来之后就被束之高阁。
第三个副作用是误导社会价值导向。民众当然需要娱乐,娱乐可以放松身心、更好地工作,但有个外国朋友说得好,一个把演艺界明星捧得比天还高的民族是不堪一击的!A股市场让演艺明星一个个富得流油,而那些辛苦创新创业、熬得灯枯油灭的智者却两手空空,这样的社会环境如何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不能靠娱乐滋养精神,一个浑浑噩噩、整天浸泡在娱乐风之中的民族,是没有出息、没有前途的。
从目前现状看,A股市场支持创新、支持创业的功能作用还远远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为明星创富等功能倒是得到淋漓体现,这是因为当前市场还远不规范、远不成熟,市场被一些急功近利的炒家所误导。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绝不是说市场是万能的,可以把一切交给市场,政府同样要更好发挥作用,要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和引导,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一般来说,政府出台支持各行各业发展的政策,都少不了“资本市场支持”的配套政策。比如说,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国有和国有控股电影企业重组上市”;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强化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笔者认为,资本市场该支持哪个方向、哪个行业,必须分出优先次序,分出轻重缓急。
目前钢铁、水泥等产业产能过剩,研究其成因,笔者认为,当初一些企业为了市场短期可以预见的利益,大肆上马有关项目,而政府宏观调控在一定程度存在缺位,这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现在要防止影视业产能过剩,防止资本市场影视炒作风,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样不能缺位。A股市场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科技创新中肩负重大责任,政府应该引导资本市场将有限的资本资源,投向那些急需支持的高新技术产业、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性产业,而不是容忍其整天围绕一些影视明星或者一些光鲜亮丽的名词概念在瞎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