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音乐学视野下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6-05-14陈俊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发展对策

陈俊

摘 要:本文用民族音乐学独特的视角和民族音乐学的方法论,对我国传统音乐的现状及发展进行研究,意在对我国传统音乐的生存现状、发展、保护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中国传统民族音乐都是在各不同的各民族文化习俗、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发展历史等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民族的音乐元素汇集起来就构成中国多元的传统音乐。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多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在时代的碰撞中相互交流与融合,迸发出了智慧的火花,衍生出中国多元的传统音乐文化。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中国传统音乐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有的音乐种类在慢慢消失。对中国传统音乐如何传承、保护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5-0210-03

一、什么是民族音乐学

民族音乐学是以研究各民族音乐的结构、特征以及它与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关系,和历史文化的关联为目的的音乐学中的一门专门学科。

我国的民族音乐包含了各民族特有的民族风俗,区域特点等特征的音乐文化现象。我国的音乐家们将我国传统音乐系统化地梳理,这就形成了民族音乐学理论。民族音乐学发展到如今已经逐渐的完善和发展,与很多其他学科产生了深刻的联系。如人类学,社会学,地理学等等。中国当前音乐的发展很多方面都借鉴了民族音乐的特色元素,民族音乐的研究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发展、壮大的局面,通过一代代人的不断努力,民族音乐成为我国音乐史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是中华音乐史上灿烂的明珠。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所谓中国传统音乐是指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基础上建立的本民族传统文化内容和体现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音乐。在民族音乐学诞生之前,我国对于传统音乐的研究和学习,过于专注于研究传统音乐的旋律,韵律,曲调结构等,忽视了对于传统音乐背后的人文环境,地域特点和民族习俗的考察和研究。随着我民族音乐学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音乐研究逐渐将重心放在了研究传统音乐背后的丰富文化内涵上来。从历史上看,《穆天子传》这本书中有记载,在公元前21世纪的时候,西周时期的周穆王曾经带领大规模的音乐队伍对外国进行“友好访问”,并且就音乐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商、周到之后的各朝各代,传统的民族音乐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虽然在音乐体裁、音乐题材、旋律音调、音阶形式等方面有所不同,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在这之后,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各民族经济、文化不断的融合,我国的民族音乐又迅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外来乐器也进入人们的音乐生活中,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琵琶等乐器,改变了商、周时期的以“青铜铃铛、大倒钟”为主要乐器的现象。

在乐器方面,古人以自然界的“金、木、土、革、丝、匏、石、竹”材料创造了我国的“八音乐器”,比如石磬、笛、笙、箫、陶勋等乐器。在律学方面,创造了“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要比西方的音乐律学要早几百年。在音乐理论方面,荀子的《乐论》和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等论著为中国的传统音乐奠定了理论基础。在音乐美学方面,以孔子、荀子为代表的的儒家提倡在艺术形式上应该是“尽善”、“尽美”,强调“乐”在政治、道德和社会风尚的教化作用;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提倡“非乐”思想,片面否定音乐客观存在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这种观点对音乐艺术的发展具有消极意义;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提倡“大音希声”,在有声和无声的辩证关系上具有某种积极意义,但把社会不安定和动荡的原因归结到音乐本体,从根本上否定了音乐,这是一种唯心和消极的音乐观。我们对中国传统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思想要辩证的汲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中国有着5000多年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随着历史不断的发展、文化不断积淀,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上世纪80年代在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舞阳贾湖骨笛”,可以吹奏出完整的七声音列,距今有8000多年。它的出土把中国音乐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同时也把东方文明也推进了2000多年。中国也是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的和谐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这就形成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中国同时又是一个包容开放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也是包容开放的民族,在经过多次的民族融合也丰富了我们的民族音乐大家园。这是先人给我们流下了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倍加珍惜。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音乐技法来“为我所用”,完全摈弃中国的传统的音乐,照搬西方的技法创作中国音乐也不乏失败的例子。例如朱践耳的《第八交响曲》、金湘的《中国书法》、交响曲《天》等。但利用西方技法创作的优秀音乐作品也枚不胜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中西合璧”的经典之作。该曲是作曲家陈钢、何占豪以浙江越剧曲调为音乐素材,以家喻户晓的故事“梁祝”为题材,采用交响乐与我国传统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以西方的奏鸣曲式结构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作曲家将“梁祝”的主要故事情节“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化蝶”完美地融入奏鸣曲式的三个部分,即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中。呈示部的引子部分在轻柔的弦乐震音基础上,长笛吹奏出秀丽华彩的乐段,然后小提琴奏出诗意般的“爱情主题”;展开部是戏剧的发展中心。铜管与弦乐形成鲜明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再现部小提琴奏出凄美的“爱情主题”,与呈示部相呼应,乐曲结束。《梁祝》经典地表现了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文化。总之,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的感染力,可以采用中西音乐结合的手法,但是过于依赖于西方音乐,使得很多音乐作品失去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应有的韵味。中国传统音乐才是我们创作的“根”、我们创作的源泉。因此,我们应倍加珍惜我们的民族固有的传统音乐文化,在传承、发展、创新中不断丰富它的内涵。

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传统音乐是一直在发展的,但是一定要在继承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创新,让中国传统音乐重新焕发活力。认真实践民族音乐学理论的研究,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

三、中国传统音乐发展对策

音乐的发展一定是向着多元化发展的,不光是要研究我国各民族的音乐,还要和国际接轨,汲取西方的一些技法,不断丰富我们民族音乐。由于我国各个民族的生活地域不同,生存环境的差异以及文化习俗的不同,各族的民族音乐有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特色,正是这些差异性构成了我国丰富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

1.树立中国传统音乐保护意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外来文化也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为一个音乐工作者,应该努力提高自身音乐素养,勇于去改变,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创新,敢于创新,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寻求机遇,创建发展空间,为民族音乐的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祖辈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精神方面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挖掘其中的内涵,传承和发展下去,尤其是处在21世纪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文化信息交错复杂,如果一次小小的不在意,就可能会造成文化的流失,导致本土文化发展向错误的方向进行,进而导致遗失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瑰宝。因此,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端正自身的思想行为,在进行音乐创作时始终突出民族文化的地位,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是重要的。

像汉民族的安徽花鼓灯就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它包括花鼓灯音乐、花鼓灯舞蹈、花鼓灯后场小戏等。它是我国起一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艺术。还有我国内蒙古特有的“呼麦”,是特有的单人多声表演形式,类似于相声界的单口相声和口技一样,呼麦作为一种歌咏方式,从公元13世纪产生传承至今,经历了千年,现已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流传于与黑吉辽交界处的乌力格尔则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乌力格尔主要以说唱为主,彰显民族特色,受广大牧区人民喜爱,其内容多以说书为主,也改编过很多汉语著作,比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在蒙古民族音乐中有很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国家音乐事业增添了一点新的活力,更为世界乐坛贡献了一份力量。只有全民族树立传统音乐保护意识,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才会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

2.从国家政府方面来说,要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制定合理的政策来保证传统音乐能够得以传承和发扬。在法律法规层面上,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提供保障。联合国在进行多次的研讨之后,对全世界发表了宣言,建议全世界都要加强和促进自身民族音乐的发展,要督促我们每一个地球人做到,像他们提倡的那样,可见联合国对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这不止在联合国中得到了体现,在此之前,中国就预知性的加强了对自身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在世界音乐艺术领域呈现出自己的价值和特点,不断的强化咱们国家自身的独有民族音乐特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此事有着很高的重视程度。除了文化领域的专家,我国政府对此事也更加重视的态势,正体现出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具有创造性的思想,这也正值年轻的我们学习,应该肩负起文化建设的重任,在学习其他国家民族的先进思想文化同时,增强自身民族文化自信、弘扬民族文化、彰显中华文化软实力。

3.从教育方面,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们民族音乐的培养,完善音乐教育体系。给学生们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音乐素养等,引导他们去领悟中华民族音乐的深刻内涵。许多的中小学由于传统课程学习的课时紧张,将音乐课取消,或只是把音乐课程作为一个摆设,这是一个非常不可取的。在中小学应加强中国传统音乐的教育,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激发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有很多学生都没有经过小学、中学音乐的熏陶,进而只发展成为一个考试机器,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悲哀,同时也没有做到对民族音乐传承和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忽视导致现在我国逐渐暴露出民族文化流失的问题。重视当代音乐教育,应从孩子、年轻人抓起,除中、小学设置音乐课外,大学也应该设置音乐课,让他们更多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重视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音乐文化武装他们,让学生可以真正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内涵,这才是对民族音乐的尊重与重视。

四、结语

只有认真研究和实践民族音乐学理论,才能实现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对于民族音乐的研究,要多多进行田野的考察,不要仅仅从书本上去了解民族音乐的多样性,更要深入生活,挖掘我们更多的音乐文化。

对于传统音乐的研究必须认真的时间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想要推动中国音乐的发展,必须抱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寻求音乐文化的多元化。研究民族音乐学理论有利于弘扬和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伟大精髓。

参考文献:

〔1〕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8-10.

〔2〕周婉嫣.我国中小学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学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10(29).

〔3〕孙茂玲.内蒙古呼麦艺术的生存与发展初探[J].枣庄学院学报,2013(22).

〔4〕陈曲,王志清.蒙古贞地区胡尔沁说书的深描与阐释[J].西部蒙古论坛,2013(01).

〔5〕董秀团.说唱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云南少数民族说唱艺术为例[J].民俗研究,1992(04).

〔6〕耿学刚.开发利用科尔沁音乐文化资源建设民族高校特色课程——以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1992(04).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学发展对策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的探索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东北大鼓与地方民俗文化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
浅谈传统音乐的个案调查与宏观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