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风古韵文南词
2016-05-14余志鹏陆伟
余志鹏 陆伟
摘 要:文南词作为皖江以南地区经典传统戏曲艺术之一,从起源发展至今传承与保护两大方面始终贯穿整个戏曲发展的主线。本文通过传统戏曲文化艺术的发展角度出发,以民族音乐学的学术视野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个大方面出发,结合相关基本理论来分析研究文南词艺术的新发展方向。全方位、立体化的全面分析传承发展以及保护文南词艺术所面临的问题和解除问题的方法途径,全面总结与分析文南词艺术在当今环境下所面临的问题及困境,通过走访调查结合具体的发展实际,从中探索其中的传承保护方法和发展规律。进一步促进以文南词为首的区域性地方戏曲艺术的发展,推广文南词艺术传播推广与实质有效的传承保护。使文南词艺术重新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中去。
关键词:文南词;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5-0106-03
文南词,安徽省皖江以南地区特有的传统戏曲形式之一。从起源发展至今,历经三百余年,通过与区域内其他优秀曲目剧种的良好吸收和融合,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自身独具民族特色的戏曲剧种。同时,文南词声腔优美、曲调怡人、剧目形式表现独特,深受皖赣鄂地区百姓群众的喜爱,诸如《宋江杀惜》、《安安送米》等优秀曲目,在民间至今仍被广为传唱,作为地方性区域文化经典优秀的表现形式得到了戏曲界的一致认可,有被誉为“江淮一枝花”、中国戏曲“活化石”的美誉。
一、文南词概述
文南词,亦称文词腔、文南戏。是流传于皖赣鄂地区区域性代表戏曲剧种之一。文南词这一艺术形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于清朝末期,它“原系湖北黄梅一带渔鼓演唱小调,清末由逃荒卖唱的人传入东至县的青山、昭潭、永丰及宿松县佐坝、复兴镇等地。”①这其中尤以宿松县发展最为鼎盛。在发展初期,与宿松地方的灯歌、灯舞相结合,后来演变成灯戏。灯戏是文南词戏曲的最初雏型,文南词就是在这种曲艺和地方灯戏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在党中央“双百方针”的影响下,先后一大批文艺工作者投入到了文南词的研究和演绎工作中,在宿松县、东至县等地也纷纷成立了文南词剧团和民间班社,文南词艺术也在这一时期内发展至顶峰。但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受到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球多元化文化的冲击,文南词的发展逐渐放缓。至此,一直到了文南词分别于2006年被列为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类项目和2008年6月列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后,文南词才得以重新回归到人民群众的视野中来。
二、文南词生存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当前环境下文南词的生存现状
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已逐渐拉开,在全球经济、政治一体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大发展下,在文化方面我国随之面对而来的则是以西方为代表的全球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打破了我国长期已久的单一文化格局。长期以来在文南词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始终缺乏系统规范性的理论指导及相关剧目演出规章制度的完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致使文南词在实际的演出推广中自身定位模糊,发展方向不明确,无法展现文南词所特有的皖江以南地区所特有的人文情怀。专业剧团及班社规模不断缩小、演出场次频频压缩、社会回响度低、人才外流等问题暴露出当前严峻的保护和发展形势。尤其是国家近期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文南词艺术作为地方区域性的传统戏曲的代表发展瓶颈显得尤为突出。
(二)文南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文南词受众面缩小。在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后国家战略大开发的不断推进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乡村,走出大山来到城市务工,这就使得原本群众基础较为强大的乡村集镇出现了青壮年外流现象。如此一来,文南词艺术在展开的过程当中则主要针对常年居住在家的年长者,受众面趋于老龄化,而青少年普遍对较为传统且表达形式单一的文南词艺术关注度较低。
2.缺乏专业素养的青年演员。演员是戏曲的主体,通过笔者大量走访宿松县、东至县等地的文南词班社及文南词戏剧团发现,无论是半职业性质的班社还是专业的文南词戏剧团,演员的平均年龄普遍较高,年轻学徒以亦或是演出人员甚少,而在这其中具有一定的专业人文素养与基本戏曲功底的年轻人更是寥寥无几,使得文南词在实际的演出剧目当中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在演出的节目形式上趋于老旧。
3.文南词剧目匮乏,曲目编创团队缺乏。通过查阅与浏览近十几年来的文南词剧目来看,曲目创作周期大,更新速度缓慢,在新创作出的曲目中又以传统曲目形式为主,多是通过一定的修改和编撰重新搬上舞台。在曲目内容上创新突破不为明显,曲目内容所表达的人文情感以及所反映的民间事例已不能满足受众群众的文化水平需求。对于编创团队而言,编创人员多以较为年长的文南词老艺人组成,因此在曲目的编创上更多趋于传统唱腔及演出形式,无法注入新的时代特征与活力。
4.文南词艺术相关经费短缺,造成直接发展短板。受到地方经济发展的约束,文南词的推广宣传以及演出交流无不受限于经费短缺。而文南词作为一门集舞蹈、音乐等门类的综合性艺术,无论是演员服装、道具、舞台布置、场地训练、演员薪资等都需要大量的经济支出,就目前的文南词艺术在宿松县、东至县的发展情况来看,专业的文南词剧团多是以政府拨款、企业资助等方面进行融资。在对外宣传和文南词艺术推广过程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5.文南词市场份额比重逐渐萎缩。随着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市场的竞争也尤为变得激烈,新兴的影视艺术、流行音乐等快餐式文化由于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推陈出新速度快,给观众最为直接的心理冲击,渐被人们所接受。这样一来无疑使文南词为代表的地方区域性小剧种在新时期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各个方面较大型剧种而言都相差较远。
三、文南词的传承
文南词的整体发展状况分析来看,要有效的保护与传承文南词艺术,首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的传承这一传统戏曲艺术。文南词从起源至今,其传承方式多为口传身授、家族相传,传授的形式则是以师徒带班为代表,众学徒通过对老艺人的唱腔模仿以及对老艺人形体动作方面的学习这两种途径熟知相关技法并加以操练。现有的器乐演奏人员多以民间老艺人为主,除专业剧团外,地方班社的演奏人员有的甚至从未接受过专业系统化的演奏培训,主要通过自主学习摸索出来。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曲目伴奏音乐的改革创新,时至今日许多旋律调性仍然建立在前人编排的乐谱基础上加以改编进行曲目伴奏。从曲目本体上阻碍了文南词更高一层次的发展。造成了曲目演出形式及所反映内容和现实生活水平极不相称,与人民群众的实际欣赏需求脱节。
针对这些传承方面所凸显出的短板,在传承这一传统戏曲艺术时则应更多的结合时代的发展以及地方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同时,作为国家“非遗”名录项目和省级“非遗”名录项目之一,在传承的同时更应注重将文南词艺术的核心内容及表现形式的精髓原生态保留,使之成为活的文化、活的传承,避免在传承过程中发生曲解文意、声腔频繁多变等情况。构建专业化的文南词传承团队根据文南词发展实际,起拟具体实施细则制定根本性传承原则方案,多方位立体化的为传承发展文南词艺术铺平道路,尽最大限度保证文南词艺术的良性继承和发展。
四、传承和发展对策
(一)抢救整理现有文献资料和曲目
面对当前文南词发展态势,应以政府为主导,专业文南词编创人员为收录核心,广泛开展区域内大规模的文南词文献收集和曲目整编。加以整理、编印出一套系统的可供参考研究的文南词文献资料,对于曲目剧本已丢失,但至今仍口头相传的曲目,也应及时有效的通过制作演出脚本、制谱等方式加以记载留存。将至今现存的文南词展现形式和曲目唱腔唱法,尤其是民间老艺人的演绎演唱进行录像录音。尽最大可能确保现有文南词艺术的完整性。
(二)完善加强文南词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1.推动人才培养建设。演员,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承载体,是文南词艺术活得“灵魂”,演员自身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文南词剧目的好坏。因此应加强专业化演员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政府组织建立或政府与专业剧团共建、演出传媒企业与剧团合作办学的形式建立专门的文南词艺术培训学校、成立文南词艺术培训班等,规范化系统性的对后继人才进行深入的理论与实际站台身姿等内容培训学习,提高文南词剧团专业演员队伍的整体实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文南词的文化品牌形象,这对于扩大文南词艺术的影响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加大对老艺人传承授艺的资助。通过一定资金补助及训练演出场地支持等方式,鼓励老艺人开班收徒,举办各式各类文南词艺术研讨会、交流会等社会艺术普及活动。对于在传承中有着突出贡献的民间老艺人也应给予一定的奖励、表彰,对学徒学习优秀且表现积极良好的同样给予一定的奖学金、生活补助金等。这样一来有了财政和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的投入,便可打通了一直以来文南词推广道路上所面临的阻碍。
3.定期举办文南词文艺巡演及比赛。通过定期的文南词艺术巡演和比赛的形式,将广大的文南词艺术表演者及团队组织起来,鼓励新的作品核心的演出面孔,发掘其中表现优异的选手及演出团队,并在后期加大力度对新人的招纳和演艺团队的政策扶持。
(三)结合网络新媒体、影视艺术突破创新
当今时代网络科技发展迅猛,以互联网为首的新一代传播媒介愈来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多渠道共进式发展才能有效地应对目前发展创新的窘境。一方面,长期以往以来文南词艺术的普及及宣传形式单一、推广形式老旧,因此,加大文南词艺术的文化品牌力度宣传变得十分紧迫。而通过建立互联网平台、移动客户端,加入线上文南词动态展览音视频浏览下载、文南词曲目介绍等栏目是大众在指尖就可了解到文南词的前世今生。所以,针对相关产业的改革创新来制定一系列互联网传播与宣传策略来完成文南词宣传战的市场化战略转型显得十分必要。整个文南词的宣传推广体系与互联网有机结合,可以扩大文南词文化品牌效应,让更多的受众群体认识文南词、了解文南词、喜爱文南词。将传统的剧目演出形式搬上大荧幕,使得观众在家能以较为自由舒适的情况下适应观众的欣赏需求。当然,在演出内容方面也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更多的创作出反映当今时代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这样一来既可以拉近观众的心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推陈出新,是文南词不断的释放出新的活力。
(四)以文南词为文化品牌核心,开发旅游资源
当前,文南词主要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宿松县地处大别山南麓、皖江之首,为皖西南门户,是安徽文明古老县份之一,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地方主管部门同时可以制订一套详尽的旅游产品方案,在现有景点资源基础上规划出一条具有文南词主题特色的旅游线路,另请美术设计等专门人才设计制作文南词相关的旅游纪念品及其他周边产品。在景区的日常运作方面,也可定期的举办文南词艺术节等活动,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向大众展示文南词,结合以上的措施与方法促进当地居民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带动相关文化产业链的发展。
五、结论
文南词艺术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既是地方人文的集中体现,也是地方民俗风情精粹的艺术结晶。蕴含着皖江流域地区人民群众千古以来所特有的文化精神风貌。同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传承和保护显得尤为紧迫,在这一问题上既要做到对文南词的精髓原生态保留又要与当今时代发展相融合,不断开陈出新。保护与传承不再单单只是从文南词艺术的本体出发,在这一过程中透露出更多的则是其内在所包含的音乐美学思想的情感表达,如不能使保护与传承过程机制化规范化发展,那么带来的后果则是加剧文南词艺术的消亡。因此,保护与传承文南词艺术不光要从政府的角度出发,也是身边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要从单一的文化活动上升成为社会共识,要让文化成果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跟进时代潮流发展的步伐。推进文南词艺术更好更快发展。
注 释:
①周善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南词”的保护与传承研究.艺术百家,2014-05-15.
参考文献:
〔1〕梅里亚姆(美).音乐人类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2〕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M].1994.
〔3〕王耀华.中国民族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4〕洪云.古韵乡音——戏曲“活化石文南词[M].2012.
〔5〕刘文峰.中国传统戏剧传承保护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
〔6〕王耀华,刘富琳,王州.中国传统音乐长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