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的生态环境问题处理
2016-05-14杨晓东
杨晓东
摘要:目前,城市化快速进程增加城市人口,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城市垃圾。城市固体垃圾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焚烧法、堆肥法以及土地填埋法,在这些处理方法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大的是填埋法。本文就城市垃圾填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关的治理方法。
关键词:垃圾填埋;生态环境;问题;治理
垃圾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的主要产物,如果没能及时对其进行处理或是处置不合理必定造成环境的污染。在不同的国家,甚至是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时期,不仅垃圾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而且治理方式的选择也有较大区别。不过,总体而言,以下三种垃圾处置方法应是比较有代表性:焚烧、堆肥以及填埋。其中,垃圾填埋是当前时期运用最多的处理方式,而此类方式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也最严重,下面将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垃圾填埋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垃圾填埋方式由于处理量多和操作简便的优势已经成为了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但对垃圾进行填埋之后会形成很多有害气体和渗滤液,对四周生态环境产生了非常大的污染,并会威胁和损害周围人民群众的健康。一般情况下,填埋方式形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如下几点。
1.1 填埋方式形成有害气体
垃圾填埋就是把各种垃圾进行集中后,大部分有机垃圾就会经过微生物厌氧降解作用将垃圾转换成气态,但垃圾填埋形成的气体通常为甲烷与二氧化碳气体。此类气体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不良影响一般有如下几种:使温室效应更加严重化。目前,已知的温室气体构成中,二氧化碳气体、甲烷气体和一氧化氮气体为主要的温室气体。因此,垃圾填埋所形成的甲烷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会加重温室效应;污染大气。垃圾填埋形成的气体很大程度污染了周围的空气质量,对周围生活的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一定程度破坏了四周的植被。因填埋场形成的有害气体对植被四周的氧气有不小的损害,导致垃圾填埋场周围的植被遭到很大的负面影响,最终造成四周植被生长缓慢,严重的还会导致植被不能正常的进行生长;对地下水产生的影响。有机垃圾通常具备挥发性,则难免会挥发到周围的地下水中,进而很大程度的污染地下水资源,对水资源周围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1.2 垃圾填埋形成的渗滤液的危害
垃圾填埋产生的渗滤液即使垃圾自身含有的水分或是其他水分,例如,降雨和融雪产生的水,消除垃圾和覆土的饱和持水量之外,经过垃圾层和覆土层后产生的高浓度废水。具体来讲,垃圾填埋的渗透液通常是因为降水,也是由于垃圾本身就存在的水分,还有就是垃圾遭到降解产生的水分。垃圾填埋产生的渗透液,一方面对周围的水源产生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对周围土壤和植被产生很大的破坏。另外,此类垃圾填埋渗透液所产生的污染和破坏非常持久,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通常很难得到有效的恢复。
1.3 垃圾填埋形成其他类型的不良影响
垃圾填埋不仅会造成以上两类不良影响之外,还极易形成其他类型的影响:首先,垃圾填埋要占用一定范围的土地;其次,极易形成沉降问题。因把垃圾进行填埋后,垃圾就会进行持续的降解,且进行填埋的过程中,为将垃圾均匀压缩,因此,长期的稳定化之后,地面就会发生沉降问题,其不但很大程度对四周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还会提升生态环境的恢复难度;最后,进行垃圾填埋之后,因垃圾讲解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体,或者垃圾中本身就存在易燃物和爆炸物,则会形成火灾与爆炸风险。
二、垃圾填埋污染的治理方式
针对垃圾填埋对环境产生的各类不良影响,为保证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应用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案对治理和恢复填埋场四周环境具备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为治理垃圾填埋污染的主要方式。
2.1 提升治理技术以减少垃圾渗滤液产生的污染
对于垃圾填埋场形成渗滤液产生的污染,需通过防渗处理工艺对渗滤液进行治理,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垃圾渗滤液产生的污染,其中处理技术的优化是垃圾渗滤液治理的主要部分。为了减少垃圾渗滤液量,把垃圾渗滤液进行回灌是相对科学的方式,此类方式可以提高微生物活性,提升降解的速度,最终提升垃圾稳定化速度。另外,把渗滤液和生产生活污水实行整合治理同样属于一类切实有效的方式,但此类治理方式需渗滤液水质和生产生活污水的规模彼此对应,防止由于渗滤液并入形成的其他污染。由此可见,优化渗滤液治理技术对减轻污染有很大的作用。
2.2 设立导排气体系以降低垃圾填埋产生的气体垃圾
填埋的时间对气体形成量有直接的影响,填埋的时间更短,产生的气体就更多,而垃圾填埋时间更多,产生的气体就更少。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垃圾填埋产生的气体对四周的植被有直接的影响。所以,需尽可能降低填埋垃圾产生的气体,以确保周围植被的正常生长,那么,建立导排气体系就变得非常关键。
2.3 对已关闭的填埋场四周植被进行恢复
为切实减轻填埋场对四周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有效施行垃圾污染治理的长远发展政策,对已关闭的填埋场四周植被进行恢复,保证周围植被生长已经迫在眉睫。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不仅能够缓解垃圾填埋产生的环境污染,还可以切实改善填埋场四周的环境。尽管当前能够借助已经关闭的处理场提升农业、林业以及其他领域的发展,可进行再利用之前,恢复工作依然不可或缺。因此,应用此类治理方案就非常重要,对处理场四周的植被进行恢复,能够改善周围的生态,还可以获得人们的理解与支持。在对垃圾填埋场周边地区的植被进行恢复工作时,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开展:
(1)针对垃圾填埋场做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对其做整体规划的过程中可根据垃圾填埋场的实际情况来最终确定其开发用途。要想取得理想中的效果一定不可以简单随意地对其进行规划。
(2)进一步改良垃圾填埋场的最终覆盖层。一般情况下,都会在已经关闭的垃圾填埋场的顶部盖上一层最终覆盖层。但是我们在对其周边植被进行重建的过程中可以在对最终覆盖层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基质改良。
(3)正确选择树种。由于垃圾填埋场难免还会有很多影响植被生长的不利因素存在,这就有必要对树种进行筛选。一方面要考虑选择的树种能够适应垃圾填埋场的气体及污染,并且能够很好地存活下来;另一方面选择的树种应该具有比较强的抗旱性。
(4)在垃圾填埋场首先种植草本植物,在种植一定时间后再种植乔灌木。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如果垃圾填埋场存在较多的气体,为了使其树种能够免受气体的侵蚀,最好在种植前在表层撒上一些木屑。
三 小结
垃圾填埋处理过程中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这种污染不仅是对生态环境方面的,还会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垃圾填埋处理问题,采取多渠道、多手段来治理垃圾填埋处理问题,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满元,唐玉斌. 垃圾填埋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途径[J]. 城市问题,2006,07:76-80.
[2] 姚俊.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的重金溶出行为及生态风险研究[D].浙江大学,2011.
[3] 黄凯. 上海地区环境中多溴联苯醚分布规律及其来源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4] 杭正芳. 邻避设施的区位选择与社会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13.
[5] 郭湧. 北京市周边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12.
[6] 宋丹阳. 垃圾填埋地生态恢复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7] 陈鹏远. 垃圾填埋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途径[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8:93-94.
[8] 邢介明,童琳,苏红玉,范晓平. 垃圾填埋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途径[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0:172.
[9] 薛强,赵颖,刘磊,陆海军. 垃圾填埋场灾变过程的温度-渗流-应力-化学耦合效应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10:1970-1988.
[10] 刘媛媛. 垃圾填埋场弃地景观再生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11] 王雅琳. 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景观化改造研究[D].浙江大学,2015.
[12] 苏浩然. 哈尔滨市废弃垃圾填埋场可持续景观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
[13] 涂培. 成都长安垃圾填埋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及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13.
[14] 李洁. 垃圾填埋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途径[J]. 信息化建设,2016,01:389.
[15] 王俊. 垃圾填埋场清单分析的关键技术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