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2016-05-14高静
高静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自学能力
我们的孩子面临的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是一个以人为中心,注重个性化、多样化的时代,一个开放民主和谐的时代。这样的时代要求我们培养具有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现代人,富有进取精神和竞争能力的自主人。学好数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高度的想象力,还要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和刻苦钻研精神,并把它和实践相联系。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学科所具有的思考性、知识的发散性和思想的延伸性,要求学生必须充分利用自学这种学习方法。自学是一种自主、探究、发散式的学习方法,它会使学生更能掌握和理解数学的真谛。为此我在学生自学的培养上有几点认识。
一、教师首先要优化教学策略,追求高效课堂
老师们通过学习课标植根课程理念,提升理论素养,通过精定目标指向,精选教学资源,精设教学流程等手段尽力变革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追求高效课堂。大家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摸索前进,在追寻理想课堂的过程中,欣赏着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享受着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
二、教师要重视小学生的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操作方法虽然没有统一的模式、统一的要求,但随心所欲、信手拈来、草率从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经过精心设计,合乎逻辑联系的操作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而且有利干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要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模式。科学的学习模式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效率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高质量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开拓学生智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黎世法教授提的“小学生最优化学习法”学习模式,准备学习——课前预习——专心听讲——及时复习——独立作业——改正错误——系统小结——课外学习。教师要对各个环节进行具体指导,让学生正确认识各环节的作用,明确要求,突出重点,使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最佳的学习策略。如科学使用大脑,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自我监控学习的能力等,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
四、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自学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教师要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和鼓励,以便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数学能力时,一方面要对学生说明进行自学数学的意义,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增强自学数学的兴趣。数学活动课是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的又一个主战场。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活动课的优势,对学生及时进行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引导和强化。
五、教师要科学利用课堂小结,便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结构中,小结这一环节必不可少,也至关重要,它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概括和总结,起着深化课题的作用。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忽视了这一环节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一概由教师包办代替,走形式,没有起到小结应有的作用,这样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可以先由学生根据教材,教师的板书自己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去理解,自己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作适当的补充。这样让学生自己归纳、自己表达,其自学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六、教师更要提供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学
自学是一种实践,学生在自学中不但能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容易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形成能力。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学中要提供机会,放手自学,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教具、学具、操作活动为载体,给学生提供自学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探索新知,学习新知,也学会学习。当然放手自学绝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需要教师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有序地“看”,正确地“动”,规范地“讲”,科学地“想”。
总之,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孤立于教学过程中,而是和教学过程密不可分。在教育改革的今天,那种只重应试教育而不重素质教育的观念也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完全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如何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