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进高中 文化传薪火
2016-05-14张生泉
张生泉
日前,上海市教委决定在全市各区县命名一个戏剧特色学校并与上海戏剧学院签约。上海教育改革乃至文化发展将出现一个新局面。
根据协议规定,今后这些戏剧特色学校将优先获得上戏提供的戏剧教育方面的资源,而上戏将为这些戏剧特色学校制定教学计划,打造教学模式,搭建展示平台。同时,上戏还能根据各学校需求,推荐优秀毕业生和大学生志愿者,并与戏剧特色学校共建大学生戏剧教育实验基地。
文化传薪火,首先是戏剧文化的传承有了更切实的支点。戏剧历史证明,各国戏剧几乎都自发地承担起了对大多数民众之教育任务——从宗教到民俗,从历史到道德。在中国,戏剧的教育作用更加突出;因为逢年过节戏台上展示的人物和故事是长辈可以信手拈来的最方便的范本教材。所以,戏剧深入高中,既是普及专业艺术的需要,也是和我们传统始终重视的戏剧教育作用相呼应的。
其次使教育文化的改革有了更坚实的高点。上海的基础教育多次获得“世界第一”之好评。但上海基础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艺术教育等方面的提升还有极大空间。尤其是像戏剧艺术这样具有体验式、沉浸式教育特征的门类,可以依托专业院团的教学创作资源,在教育体制内部整合优质资源,实现大学、中学和校内校外的强强联合。如今,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高中生戏剧夏令营、高中生戏剧艺术拓展课和大学生话剧艺术展演等活动,就让本市很多学校参与其中、获益匪浅。这一次戏剧特色学校的命名和发展,是上海在大中小学艺术教育、艺术育人一体化建设方面部署的又一个关键环节,它对于上海乃至全国的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引领价值。
最后是国民文化的培育有了更务实的亮点。放眼世界,戏剧文化始终是国民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元素。把教育与戏剧放到一起,贯穿在学生人格建立的全过程之中,让他们从小在比较、体验的氛围中开始学会思考、学会选择,这对于我们建设一个世界大国、世界强国的国民文化而言,乃是题中应有之意。
中国的发展引起世界关注——不仅在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也在越来越多国民的个体形象之奋进中反映出来。笛卡尔纯粹思辨的哲学警言——“我思故我在”,已被更多人演绎为具有生活气息的行动口号——“我演故我在”,学生的当众展示,教师的成功推介,白领的舞台呈现,大妈的社区街舞等,催生出了越来越多的生活表演、艺术表演。戏剧进高中,文化传薪火——这个意义可敬可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