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年说大圣戏系列之惊险的出手(上)
2016-05-14严庆谷
严庆谷
神话戏充满奇幻色彩,允许演员发挥奇思妙想,在舞台上营造出光怪陆离的气氛。神仙鬼怪都有自己的法宝,一旦斗起法来也是各有招数,奥妙无穷。
按照京剧的传统程式,战斗胜利者要耍“下场花”(即炫技),既是表达战胜者的兴奋之情,同时也是为了满足观众需要“看玩意儿”的欣赏习惯。
悟空戏自然不能少了“玩意儿”,孙悟空不仅要耍金箍棒,还要从天兵天将或妖怪手中夺过兵器耍弄一番,以此来显示他的神通广大和调皮的个性。因此,演悟空戏的演员必须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才行。对于这种独特的高难度表演,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出手”,既有单人“出手”,也有多人的群体“出手”,成为南派悟空戏的一大特色。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要在竞争激烈的上海滩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得有自己的看家绝活儿,老话讲“一招鲜,吃遍天”,否则是很容易被淘汰出局的。
盖叫天父子擅长玩“出手”,据说盖老对乐器颇感兴趣,会弹奏琵琶,还将这才艺巧妙地运用在《西游记》的演出中。悟空与四大金刚打斗,从他们手中夺过琵琶和一个圈,他在演奏琵琶的同时,用单腿绕圈,让观众耳目一新。
其长子张翼鹏在父亲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创造出“一身四绝”(前文提及,不再赘述)的新招,轰动一时。值得一提的是,这套“出手”是在【万年欢】曲牌的衬托下呈现的,极其柔和优美,具有很强的舞蹈性。张翼鹏的艺术思维非常活跃,当时的上海滩西方舶来品很多,他对小提琴产生了兴趣,于是进行了中西乐器合奏【万年欢】的尝试,舞台一侧是民乐,另一侧是西洋乐,这一创举吸引了无数好奇的观众,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化学把子”是张翼鹏的又一创作发明,顾名思义,如同做化学实验一样,在传统的武打中融入新的技巧,包括“出手”等玩意儿。比如用双柺勾住对方的枪,利用惯性,做跳绳的动作,然后又把枪送回对方手中。再如“搭牌楼”,是各路天神用各自的兵器,在舞台上搭起一座像牌楼一样的“建筑”,然后悟空用金箍棒一挑,兵器在空中“开花”,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笔者在演“斗罗汉”时,众罗汉将多杆双头锤和单锤搭起一个门框形的锤阵,与悟空斗法的场面,就源于此。
应该说“化学把子”突破了原先呆板、陈旧的武打套路,将其拆解、重组,并融入新的技巧,增强了视觉效果,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张翼鹏先后在大舞台和更新舞台演出连台本戏《西游记》长达八年之久,始终保持良好的上座率。据看过他表演的老先生讲,他的“出手”相当稳健,几乎没有失手的时候。而且他很懂观众的心理,特别会逗观众,每次耍“出手”之前,他总是不慌不忙地先做几个准备动作,引得观众心里痒痒的,忍不住要给他鼓掌。
武生前辈小王桂卿演悟空戏宗张派,他勇于革新,也是一位“出手”达人。《西游记》中龙宫借宝一段,孙悟空要耍枪、大刀、叉等各种兵器,其中耍双鞭已成为约定俗成的“玩意儿”。双鞭是木制的,约70公分长,所谓“一寸短,一寸险”,顶、挑、绕、磕、抛接、腕花、落脚等技巧难度极大。小王桂卿首先开创了耍四根鞭的先例,简直难以想象。十几年前,笔者带着疑问特地请教了小王老师,他略带神秘感地笑着说:“手上两根,口中衔一根和脚上落一根,这主要玩的是一个时间差,慢一点都不行,难就难在要不断变化;有时我左手拿两根鞭,腋下再夹一根,腾出右手来耍脚上那一根……”光听小王老师讲,就已经觉得眼花缭乱了。
小王老师还告诉我,为了练好“锤花”,不知摔坏了多少对锤。后来,干脆自己学会了扎锤,这样就可以节约练功的成本。到了晚上,他经常在黑暗中练“出手”,训练自己精准的手感,追求所谓闭上眼睛也能耍的境界。
小王桂卿演《真假美猴王》非常特别,通常的演法是一真一假上两个悟空,然而他们兄弟三人一起上台,扮相也一模一样,就连同台的合作者都难以分清他们谁是谁。
唯有郑老演悟空戏是不耍“出手”的,他以塑造孙大圣的神韵取胜,一个“棒式”,一个造型,一个亮相,就能让观众得到艺术上的满足。因此,即便他不耍“出手”,观众也不会对他有任何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