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文艺理论中“模仿说”观点的发展

2016-05-14许云瀚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理念

许云瀚

摘 要:文艺理论中“模仿说”的观点是不断发展进化的,诸多理论家尤其是黑格尔完善丰富了“模仿说”的观点。而且这种发展有规律可循,对这种发展过程和规律进行了探索,最终发现了“模仿说”与“表现说”的某种统一。

关键词:模仿说;客观世界;理念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8-0079-02

艾布拉姆斯在其经典文艺理论著作《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一个由艺术家、欣赏者、作品、世界四个坐标构成的框架。这四个坐标对应着四个文艺理论的基本学说:“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和“客观说”。在四种学说中“模仿说”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还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此本文想就有关“模仿说”观点的进化过程以及背后的规律展开讨论。

提起文艺创作的本质,许多理论家首先想到的是“模仿”。苏格拉底,柏拉图,都提出了“模仿说”的观点。苏格拉底提出,绘画,诗歌,音乐,舞蹈,雕塑,都是模仿。①亚里士多德在其经典之作《诗学》中第一章也开宗明义的指出“史诗的编制,悲剧,喜剧,狄苏朗勃斯的编写以及绝大部分供阿洛斯和竖琴演奏的音乐,这一切总的说来都是模仿。”②区别不同艺术的标准就在于:“模仿中采用不同的媒介,取用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而不是相同的方式。”“模仿说”的观点与艺术的创作过程相符,而且最适应我们的逻辑结构(我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似乎确实是先于客观世界接触,然后才生产出艺术成品,这是我们的日常经验)。所以这种学说较早地被提出,其实体现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模仿说”较早出现,表明了人类对于文艺创作的一种基础性认识。所以“模仿说”在文艺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影响一直绵延到以后的文艺理论中。比如,艾布拉姆斯就把“模仿说”放在《镜与灯》全书以及第一章导论靠前的位置,并且说明该学说对于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以及超验主义文艺理论的影响。

一、原始的临摹模仿观

简单地把“模仿”定义成“对客观世界的模仿”是不够的。如果我们随意地提出“对客观世界的模仿”这句话,由于对“世界”这个词的理解不同,关于这句话马上会有不同的理解出现。其中最典型也是最简单的一种理解是:对世界外在形貌的一种简单仿造。我们在艺术创作中,有时确实会单纯地临摹外在形貌,(黑格尔是这样说的:“它只能产生片面的幻相,比方说,只能把现实的外形提供给某一种感官” ③)比如绘画领域中的“临摹”,这就是种艺术,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黑格尔自己也承认“人们用自己的工作,熟练技巧和勤勉去复制原已存在的东西,固然也可借此得到一些乐趣。” ④

但是黑格尔同时也对这种简单的,肤浅的,庸俗的模仿观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批判。他提出了几条论点来指出这种模仿论的致命缺陷:(1)这种模仿是多余的,因为被模仿对象本就存在,而且比模仿的要真实。不断的模仿很容易让人感到厌倦;(2)把模仿看作目的,真实与否就成了客观标准,客观的美就不重要了;(3)“建筑和诗却都很难看作自然的摹仿,因为这两种艺术都不限于单纯的描写” ⑤。综上,我们可以看出黑格尔对这种简单模仿的排斥,立足于他犀利的批判,我们能够看出文艺创作并不是对外在世界形貌的简单模仿。(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第二章第二节“经验主义理想中的模仿对象”一节中没有引述黑格尔的上述观点,我认为是一种遗憾。)其实我们在日常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过程中,发现“临摹”的艺术形式其实并不能给我们带来持久的,崇高的快感,我们只是把这种活动看作一种能体现人类无与伦比的“技巧性”的行为。黑格尔理解我们这种感觉,只不过他把我们的这种感觉阐述的更加清晰,并且尝试着分析这种感觉出现的原因。

二、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观

如果说“模仿”并不是对外在形貌的简单模仿,“模仿”活动究竟在“模仿”谁呢?我认为亚里士多德是“模仿说”的较早提出者,其实他在《诗学》中就已对“模仿”进行了若隐若现的进一步阐述。在《诗学》第六章中,亚里士多德先说明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⑥然后他指出悲剧包括六个决定成分:情节、性格、言语、思想、唱段和戏景。戏景可以看作是对外在形貌的单纯模仿,亚里士多德却在文章末尾很明确地把戏景排到了最后。“戏景虽能吸引人,却最缺少艺术性,和诗艺的关系也最疏。”(在这里“戏景”的性质类似于上文的“临摹”) ⑦六个成分中亚里士多德排在首位的是“情节”。情节就是对行动的模仿,就是事件的组合,是悲剧的目的,是悲剧的根本。推而广之,其实也就是整个文学的根本。所以在他的观念中,最高级的模仿是情节,最低级的就是上文提及过的单纯的对外在形貌的模仿。“行动”和“事件”与“世界的外形”相比更接近抽象。亚里士多德的“行动模仿观”比临摹外在形貌的模仿观更进一步,认识更加深刻。他对被模仿对象的认识(即一个整体的事件)相比上文所说的被“临摹”的物体更加抽象。

三、黑格尔的模仿观

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使抽象的,脱离“实际”的“模仿说”达到了顶峰。但是在讨论黑格尔之前,我认为我们应该先注意柏拉图或苏格拉底的“模仿”思想,柏拉图堪称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他的理念对后世的哲学家与美学家影响甚大。柏拉图认为艺术作品只能模仿现象世界,却无法模仿背后的理念世界。“理念世界”这种提法为模仿论开辟了一个新的认识天地。但柏拉图提到理念世界却只是为了证明艺术作品有达不到的境界,证明艺术品地位低下。而且他的理念观点过于抽象且无法验证,割裂了与人的联系,让人感觉更像是漂浮的空中楼阁,使人难以信服。

作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最完善体系的建立者,黑格尔也提出了“绝对理念”、“绝对精神”这种概念,但是他把这种概念与艺术创作、与现实、与人的心灵联系了起来,相比柏拉图的学说,这更像是一种发展完善了的“理念论”。黑格尔明确地说明了“理念”参与创作活动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心灵的状态。他在《美学》的全书序论中谈到理念本身具有普遍性,而作为艺术美的理念一方面有明确的定性,另一方面也是现实的一种个别表现。我们可以把这些十分抽象的论述翻译的直白一些,那就是,艺术创作是“理念”的体现,是“理念”的流露,艺术作品作为一种不带有普遍性的,具体的现实体现出了理念。(与柏拉图不同,黑格尔肯定具体作品的意义)

黑格尔还把艺术的特殊类型划分为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与浪漫型艺术,在这划分的论述过程中,理念与艺术的关系被描述的更加清楚,不禁让人赞叹黑格尔条分缕析的逻辑性。象征型艺术时期,艺术形式与理念还有距离,理念是勉强附加在艺术形式上的;古典型艺术时期,艺术形式与理念结合到一起,但艺术形式无法完全反映理念;浪漫型艺术时期,理念超越了艺术形式,它本身就成为了艺术。但黑格尔的创造性还不止于这种划分,他没有把他的“理念”当成一个十分简单的,仅用于被反映的一种客观概念,而是把它和人的心灵联系了起来,使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带有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使他的“模仿说”带有了“表现说”的色彩。“绝对理念”与人的心灵是贯通的,“因为心灵是理念的无限的主体的一方面”。 ⑧根据黑格尔的学说,以上三个艺术阶段的创作其实都与人的心灵活动有关。在象征阶段,主体心灵对于客观理念是寻求,敬畏的关系,因此理念只是强加在作品上;在古典阶段,主体心灵与客观理念取得了沟通,作品中显示的理念,其实是具体的理念,是“自由的个别的心灵性”。⑨而在浪漫阶段中,主体心灵与客观理念达到了完全融合的地步,自然地流溢出来,它本身就是艺术——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观点,我想引用一段黑格尔《美学》的原文:“如果人性(指人的心灵)和神性(指理念,黑格尔常把理念称为神性一样的东西)是这样由前一阶段的自在的直接的统一提升为可以意识到的统一,能够表现这种内容就不再是人体形状(指古典阶段人体雕塑的艺术品,比如古希腊的一些经典雕塑),即心灵感性的直接存在,而是自己直接意识到的内心生活了。” ⑩这也恰如其分地解释了在浪漫主义时期诗歌流行的原因与诗歌的特点,而这种解释带有“表现说”的特点。诗歌其实就是心灵感情的流溢,是流动的观念,是超越了形式的艺术。只不过在黑格尔这里,诗歌流露的感情与客观理念密不可分。(黑格尔的浪漫型艺术的观点,其实也与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华兹华斯,柯尔律治的观点有相似之处)总之,黑格尔为我们奉上了最深刻的“模仿说”。

四、“模仿说”的发展规律

讨论了上述几种主要的模仿观之后,从原始的模仿论到亚里士多德再到黑格尔,我们发现“模仿说”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从具体的外在形貌,到有关人物的情节与行动,再到抽象的纯粹理念,人把被模仿的对象看得越来越抽象化,“模仿说”也不断在深化。其实这也反映了人类认识的规律。而且到黑格尔这个层面时我们就惊奇的发现,“模仿说”与“表现说”在他这里似乎取得了某种统一,就像两条并行不悖甚至互相对立的河流最终殊途同归。实现了这种殊途同归的原因也许有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他的辩证法有神奇的魔力,把主观和客观,个体与普遍都统一起来,既融合客观理念与具体表现,又融合客观理念与主体思维,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五、结语

但讨论到此还没有结束,“殊途同归”也许并不是这段旅途的终点,我们可以大胆的提出“模仿说”终究要归入到“表现说”中,成为“表现说”的一部分。我们甚至可以更大胆地把这一观点引申,即除了“模仿说”,“实用说”、“客观说”也都可以归入“表现说”的范畴内,那么“表现”就成了文艺创作的唯一目的与根源,“表现说”会成为有关文学创作来源的最根本的学说——当然,如果想要证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将是更加漫长的探究过程。

注释:

①M.H.艾布拉姆斯(美),郦稚牛,张照进,童庆生(译).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06.

②亚里士多德(古希腊),陈中梅(译).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27.

③黑格尔(德),朱光潜(译).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53.

④黑格尔(德),朱光潜(译).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54.

⑤黑格尔(德),朱光潜(译).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56.

⑥亚里士多德(古希腊),陈中梅(译).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63.

⑦亚里士多德(古希腊),陈中梅(译).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65.

⑧黑格尔(德),朱光潜(译).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99.

⑨黑格尔(德),朱光潜(译).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98.

⑩黑格尔(德),朱光潜(译).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00.

猜你喜欢

理念
凸显理念,学也张扬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您的理念 我们的解决方案
新发展理念需落实于实践
申康的平衡理念
“健康中国”应深刻融入执政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