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影忍者》看中国传统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2016-05-14苗丰
苗丰
摘 要:日本动漫《火影忍者》在全球范围内的跨文化传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更是受到了中国受众的极力热捧。本文试图通过对《火影忍者》动画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为我国动画事业在今后的跨文化传播中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火影忍者;中国传统文化;跨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7-0141-01
跨文化传播指的是拥有不同文化感知富豪系统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传播。①它需要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技巧,如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等传播手段。目的就在于增强传播效果,消减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传播上的阻碍。《火影忍者》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的成功离不开文化接近性和对中国中国传统文化的针对性,本文会着重会围绕这几个方面来探究。
一、文化接近性在《火影忍者》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性
动画属于文化交往层面的夸文化传播一种,但是基于文化差异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总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在文化上的接近性则有利于消减人们由于文化屏障造成的传播差异的途径,当所有其他条件相当时,观众会比较偏好与本国文化相似的节目内容。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自古便开始,时至今日已由来已久,无论是思想文化还是风俗习惯日本受到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渗透,在《火影忍者》在中国跨文化传播的时候起到了良好的反作用。文化的接近性使得中国受众对日本动漫产生了心里上的接受和文化上的认可,对《火影忍者》中无论是文本的解读还是思想层面的理解都变的更加易于接收,也使其更容易在中国进行传播。
二、《火影忍者》在跨文化传播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针对性
(一)中国古典思想与传说的重组
九尾狐的形象最早出现在中国《山海经》的《南山经》中。② 九尾狐的动画形象与原文中描绘的也不尽相同,“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③汉朝赵晔在《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中也曾提到过九尾狐:“禹三十未娶,恐时之暮,失其制度,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九尾白狐,造于禹。动画中夸张的再创作更加凸显的九尾妖狐的邪恶与可怕,使人印象深刻。同时也它的传说与由来更加会引起受众的好奇心,观影的欲望也会更加强烈。
(二)中国传统人物的原型设定
《火影忍者》中的人物金角和银角的原型就取自于《西游记》,其人物设定酷似西游记中的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头戴凤盔欺腊雪,身披战甲幌镔铁。腰间带是蟒龙筋,粉皮靴厮梅花摺。”④“头上盔缨光焰焰,腰间带束彩霞鲜。身穿铠甲龙鳞砌,上罩红袍烈火然”⑤。动画中舍弃了原著中华丽的造型,对金角和银角的形象进行的再加工和创作,使其更适合忍者世界中的特征。金角和银角头上的犄角以及胳膊上的“金”、“银”纹身,有一种仿佛的在看西游记的感觉,同时动画中的金角和银角拿着的武器也与原著《西游记》中的法宝也如出一辙。这样的人物原型设定对中国受众而言除了趣味性外也大大加强的好奇心,中国神魔小说中的人物在被《火影忍者》改变后会有怎样的命运。
(三)中国风服饰文化元素的运用
旗袍是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⑥,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国服。《近代中国女装实录》为代表,认为旗袍和旗装袍有一定继承关系,但同时认为旗袍的源头应是西周麻布窄形筒装或先秦两汉的深衣⑦。《火影忍者》中有两位身着中国传统服饰旗袍的女性角色分别是春野樱和天天。漫画作者又对旗袍样式进行了再加工,显更为干练,满足了角色作为忍者的战斗需求。其旗袍颜色分别选用了大红色和白色,不仅表现出中国风服饰之美还更加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国产动画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反思
《火影忍者》够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收到欢迎不仅因为它善于运用自身文化的传统因素,还有效的融合了包括中国元素在内的其他文化的共同价值。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动画中可选用的中国元素也可谓数不胜数,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近几年来看国产动画也突现了不少优秀作品,如《大圣归来》,《秦时明月》等,但从整体来看国产动画依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当然在发掘和利用自身的文化同时,也要善于研究和分析其他文化中的接近性和普遍价值观再加以创新利用,让中国传统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可以更好的为人所接受。
注释:
①吴瑛.文化对外传播.理论与战略[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②李剑国.中国狐文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25.
③徐客.图解山海经[M].海口:海南出版公司,2007:33.
④吴承恩(明),黄萧秋.西游记[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415.
⑤吴承恩(明),黄萧秋.西游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25.
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485.
⑦包铭新.近代中国女装实录[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