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戏剧剧本的立意与表现迷局

2016-05-14王竑涵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传统戏曲粤剧

王竑涵

摘 要:粤剧《帝女花》于1957年推出,广受好评,成为粤剧的代表作品。惟其文本立意与表现仍未能跳脱传统戏剧的藩篱,这主要体现为传统戏剧立意与表现当中的逻辑失当,及因经验缺失所造成的戏剧真实与客观真实之间的差距。这些固有问题,理应引起文本创作者与研究者的注意。

关键词:传统戏曲;粤剧;戏剧真实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7-0022-01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清代末年至1920年代,粤剧的表演语言由“戏棚官话”转为广府话,真正深入民间,成为粤方言区庶民娱乐的重要组成部份。

考察《帝女花》剧目的历史传承,其源流有三:(1)《明史》史实。《明史·卷一百二十一》载:长平公主于十六岁时配婚周世显,“将婚而城陷”。清顺治二年,公主上书明志欲遁入空门。“诏不许”,复令配婚周世显,并赐田宅、金钱等物。婚后,公主心怀国恨,逾年病终;(2)公主沦入柴门的传说。明末清初文人吴梅村在《萧史青门曲》一文中,叙述明光宗(1620年在位)殡天后,其女宁德公主于明亡后沦入柴门。宁德公主事迹经由民间传播,被错置于长平公主身上,亦属情理之中;(3)清代黄燮清传奇《帝女花》。黄燮清为清道光、咸丰年间人,《帝女花》为其所创作的传奇《倚晴楼七种曲》之一。黄燮清原著依长平公主事迹,改编为二卷二十折《帝女花》传奇,基本尊重史实。唐涤生在《仙凤鸣剧团第四屆演出特刊》中,特别有自述己作《帝女花》所本为清黄燮清之作。

《帝女花》一剧一经推出,广受好评,已然成为粤剧的代表作品。惟其文本立意与表现犹非尽善尽美。究其原因,传统戏剧直接由说唱文学嬗变而来,题材内容多为基于稗官野史意义的民间传奇。缘此,传统戏剧的表现手法以庶民趣味为主。不同于士绅书写的不断深耕,庶民为繁重的体力劳动所束缚,其审美趣味指向信息量的最大化;又因庶民受教育程度所限,对于逻辑性几乎没有考虑。以上,我们将庶民审美习惯定性为“浅碟式延拓”,这其中包含两个层面,即:(1)信息最大化;(2)内在逻辑失当。《帝女花》中,多有此类缺失,如在第一场《树盟》,周世显与长平含樟树下定终生。当时礼教之严,如此轻掉,伦常何存?又如第五场《上表》,第六场《香夭》,清帝得公主而释太子。需知公主为外嫁女,太子为朱明正朔的法定继承人。为一弱质女流,将明王朝的首脑人物放归南明势力辖区,是放虎归山之举,认真匪夷所思。种种混乱错谬之处,兹不赘述。而庶民的审美习惯,成就了剧作者的书写惰性。观众的不加审思,造成了情节推进、人物处理的任意安排;不加审思的文本,又进一步反作用于观众。作用与反作用之间,彼此的惰性不断被深化,戏剧深陷于成规当中不能跳脱,其进一步发展亦受到制约。

总结以上,我们将传统戏剧的逻辑失当命名为“不真实性”。而在另一方面,戏剧“源自生活,高于生活”,普罗大众在戏中所找寻的,特为其现实生活中所缺失的部份。缺失又分两种:(1)庶民经验能知的缺失。饥思饱,寡居思春,为奴思做主,以此类推;(2)庶民经验不能知的缺失。如饥思饱时,所思为肉味,而非鲍鱼味,或臆计鲍鱼同于肉味;寡居思春,思嫁村头张三,而非王孙公子,或臆计王孙公子同于张三;为奴思做主,思做乡绅,而非帝王将相,或臆计帝王将相同于乡绅。为引起观众共鸣,戏台上所呈现的,是观众可感知的缺失。

应对不可感知的缺失,传统戏剧通常的做法是,将“不可感知”的部份视作“可推知”。龙肝凤髓猪肉化;王孙公子张三化;帝王将相乡绅化,“不可感知”即“可感知”的加强版。惟积卵不可以成石,此处“戏剧的真实”,指向想当然的主观真实性,而非所以然的客观真实性。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戏剧的真实”虽非客观真实,但并不等同于之前所列的“不真实性”。两者的区别在于,“不真实性”为编剧、表演者及观众所能察觉,但有意存而不论;“戏剧的真实”为三者所不能察觉。又,“不真实性”来自于惰性,“戏剧的真实”则来自于生活经验的缺失。

帝女花第五场《上表》,堪为“戏剧的真实”的绝佳范本。在这一场戏当中,清帝先前才谓,“周驸马,孤王有覆灭一朝之力,岂无安民之策呢”,怎知经长平、驸马二人一唱一和,长平一笑一哭间,清帝竟至手足无措,乃大发感慨:“孤都未作捕蛇人,点知双蛇蟠棍上,帝女机谋比我强。”“覆灭一朝之力”何在?“安民之策”何在?皇帝不成皇帝,直与村中一霸无异,而观众凭借己身有限的经验,反而收获了一种戏剧的真实。今若遵循客观真实,再现清帝胸中筹略,在戏剧中反而成为“戏剧的不真实”。岂不诡异!

而这样一种主观的真实,反作用在观众身上,则影响并妨碍了对客观真实的认知。文本生产者与文本接受者共同参与了主观真实的建构,“主观真实”与“不真实”相结合,成为了制约戏剧突破的桎梏。

伴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普罗大众已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相关知识,经验不断扩大,经验缺失的领域不断缩窄,传统戏剧的“戏剧真实”,如一味遵循成规,则将从“主观真实”转为“不真实”,进一步降低与观众之间的共鸣度。在传统戏剧面临生存挑战的今天,戏剧自身的立意与表现手法当中所存在的固有问题,理应引起文本创作者与研究者的注意。

参考文献:

[1]李焯桃.粤语戏曲片回顾[M].香港:香港电影资料馆,2003.

[2]孙玫.中国戏曲跨文化再研究[M].台北:文津出版社,2012.

[3]郑传寅.中国戏曲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传统戏曲粤剧
The light of Cantonese Opera粤剧传唱洒暖阳
如何传承粤剧表演的精髓及促进表演时代性探讨
舞台装置在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谈传统戏曲的改革与发展
浅析传统戏曲服装特征及艺术内涵
浅谈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意境美
粤传统 粤传承 粤剧戏服手艺传承
地方戏剧在青少年中的传承探究
中国传统曲艺与戏曲元素影响下的民族声乐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