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挖掘教材资源,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2016-05-14张如芳

文教资料 2016年6期
关键词:语文教材写作方法选材

张如芳

摘 要: 语文教学中,老师总是习惯把一篇篇课文当阅读教材来教,忽视了对写作内容方面的挖掘。其实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有机统一体。语文教材是作文教学的后花园,合理挖掘语文教材,可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材 选材 写作方法 小说技巧 写作能力

纵观语文教学现状,学生最怕写作文,一是没什么可写,二是不知道怎么写,即使写出的文字,也少有佳作。无病呻吟者,结构混乱者,语言乏味者比比皆是。

平时作文教学中,老师无意撇开教材,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帮学生审题,分析写作要求,给学生展示佳作范文,甚至传授写作技巧……可学生的作文却让人大跌眼镜。此种情形值得我们深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教材资源本身的内容丰富性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语文教材资源在写作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殊不知,语文教材就是作文教学的后花园。原来我们多年辛辛苦苦的摸索,蓦然回首语文教材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不妨将视角投向朝夕相处的教材,引导学生合理挖掘教材资源,从教材中引出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写作水平。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语文教师如何以现有文本为基础,将文本教学与写作教学融为一体呢?笔者结合多年的写作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方面谈谈做法。

一、引导学生揣摩文本,体悟选材要凸显主题、深远立意。

初中生刚从小学阶段过来,选材一般比较幼稚、雷同,叙述较为笼统,多数作文中心不够明确,如写事,发生在幼儿园里,和同桌抢一玩具玩,抢不过就生气打人;三年级时一次考试忘带插皮或尺子,同座借给了我,我很感动;今天和小伙伴去公园玩,我们比赛捉蝌蚪(青蛙),今天我真高兴……如写老师往往是:老师为了我们,常常早来晚走,生病了也不休息,忘我地工作;如写家长一般是:生病了,父母很着急,送我到医院,在床边一直陪伴我。选材没有新意,角度和切入点没有认真思考,不能很好地表达文章主旨。在后来的阅读教学时,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文本,看看作者是选择了怎样的生活素材表现主旨的:

例如:教学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让学生先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小亨特体弱怯懦,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下不来。杰利引着父亲找到了他,激励他一步一步地走下来。亨特信心大增,一步一步地爬下来,终于脱险。然后我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泛泛而谈这次登悬崖的经过呢,还是有选择地写攀登悬崖或爬下悬崖呢?通过讨论分析,作者正是通过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主要是脱险),写出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的困难解决,就解决了一大困难的人生感悟。

教学莫怀戚《散步》一文时,让学生思考:作者仅仅写一家四口一次散步的经过吗?让学生找出一家四口散步途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分歧,后来做出了怎样的选择,通过围绕分歧对人物的描写分析感受家庭关爱的主题。

教学朱自清《背影》时,我引导学生揣摩文本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的那一股深情。特别是肥胖的父亲攀越月台买橘子的背影,给作者和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情和丝丝的怀念。

再如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由第一次见到柚子树上的果实而产生了“喜悦和新奇”的感觉,从而生发出“第一次真好”的感叹;又从第一次养“十姊妹”而悟出“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最后告诉读者:“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作者通过两次具体的人生中的第一次的真实感受,阐明了“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的人生感悟。

课本中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心声》等诸多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这些文章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我们完全可以将它们变成作文教学的蓝本。

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对一篇篇文本的细致分析,让学生真真切切体悟到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必须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精心提取。要把那些真实新颖、生动典型、有积极意义的材料写入文章。

如一生在写《温暖心灵的举止》时,巧妙地选择了老师、同学、母亲的三个素材:早上我匆匆赶到学校,却迟到了,可老师并没有责怪我,而是亲切地询问关心我;当我受到委屈误解的时候,是好朋友陪我谈心散步;寒冷的冬夜,我埋头苦学,寒冷和疲惫同时袭来,这时母亲用粗糙的双手捧着一杯香喷喷的牛奶,悄悄送到我的手上。他们的每一个举动都温暖着我的心灵,让我感动。一生在《她真好》中写道:初一时我刚刚从外地转到这个班,感觉一切都陌生,非常孤独,经常偷偷落泪,是她带着阳光般的灿烂微笑走进了我的世界,以后的日子像流水般欢快地流过,我忘记自己是个转学学生,渐渐融入了班集体的怀抱。另一生在写亲情主题的作文时,没有写父母日常的照顾关心,而是由一件幼时的风筝玩具写起,先写妈妈整理橱柜发现,再回忆爷爷制作和带我放风筝的情景,最后品味出风筝所承载的温暖时光和美好情感,着实打动人心,令人叫绝。这样的选材,有新意,不落俗套,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二、引导学生揣摩文本的写作方法及技巧,作文时为我所用。

教材里优秀篇章的写作方法、技巧,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取法,敢于“拿来”。如《芦花荡》《孤独之旅》的情景交融,《乡愁》《浪之歌》的联想和想象,《杨修之死》的倒叙,《陋室铭》的卒章显志,《爱莲说》的托物言志,《范进中举》中的对比,《智取生辰纲》中的环境描写……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范本。平时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有意无意地关注文章的技巧、方法,并让学生学会迁移,活学活用,简便易行。

在写作《是你,滋润了我的心》时,有学生用倒叙手法;在写作《为自己竖起大拇指》时,有学生用对比手法;在写作《一次不同寻常的考试》时,有学生用环境描写;在写作《终于读懂了你》时,有学生用欲扬先抑手法……种种手法的运用,为文章增色不少。

三、引导学生巧借小说技巧,提高写人叙事能力。

文学作品中的小说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心理、对话、行为和环境描写,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又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初中课本中有很多这样的作品。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中,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几次穿脱大衣的细节描写,用不断地脱衣和穿衣这一行为掩饰他自己的窘态和内心的变化,一个欺下媚上的变色龙形象跃然纸上;鲁迅的《孔乙己》中有一段对孔乙己的形象描写“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活画出一个穷困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的形象。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语言、行为的刻画,一个庸俗势利、凶暴粗鄙、尖酸刻薄、自高自大的胡屠户活灵活现浮现在眼前……

学生的记叙文大都存在人物描写缺乏个性,描写不够生动细致等问题。写作教学时学生如能巧借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就一定能鲜活人物形象。

一生在《晚自习后》习作中,用渐寒的天气、昏黄的路灯这样清冷的环境烘托浓浓父爱子的氛围;写到了父亲佝偻的背影、两鬓的白发、奋力蹬车的动作,联想到了成长过程中父亲无私付出的画面……这样人物形象更丰满,文章可读性增强了不少。一生在写《难忘那事》时,就有意识地写了妈妈和那位叔叔的一番诚挚的对话:“我没事,你先走吧”,说着妈妈还勉强活动自己的脚。叔叔犹豫了一下,随手从口袋里掏出两百元,还想说什么,就被妈妈制止了。把叔叔诚恳的态度和妈妈的宽容写得细致入微,感人至深,真实可信。一生在《今夜有暴风雨》习作中,将家长会后,父母的脸部表情,自己的心理活动,餐桌上沉闷压抑的气氛,还有父母恨铁不成钢和自己不争气的对话刻画得惟妙惟肖。

四、引导学生善于取舍,赋予素材新的内容,使作文更完美。

课文中所表现的生活、塑造的形象可以成为写作素材,如能把它们恰到好处地引进文章中,赋予新的内容,一定会写出见解深刻、情文并茂的文章。如锲而不舍逐日的夸父;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因不接受后天教育由神童变成普通人的方仲永;令人刮目相看的吕蒙等,如此丰富的人物,需要老师帮助学生分析整理。

课文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事物,同样可以成为写作参照的对象,如朱自清笔下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法布尔笔下的绿色蝈蝈;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泰戈尔笔下的金色花;毛泽东笔下的北国飘雪,还有飞渡的斑羚,举不胜举。

如果能把教材中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历史典故点缀在自己的文章里,则不仅能大大丰富文章的内容,而且能使文章神采飞扬。许多古诗文留下的至理名言、格言,可以成为写作中很好的标题、观点。如此丰富的内容,只要善于取舍,就不会感觉写作是无米之炊。

当然,以上所说的只是其中几个方面,教材对作文教学的例子作用远不止这些。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何不用好这个例子,指导作文教学呢?我们应从学生的写作实际和学习规律出发,合理挖掘语文教材资源,既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在对教材的重组、仿用和活用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他们切实受益,终身受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3年版.

[3]金军华.依文练写:回归英语文和生活的真写作训练.江苏教育.

猜你喜欢

语文教材写作方法选材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刍议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语文教材中寻找口语训练的契机研究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