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基层国库风险控制研究
2016-05-14王璐
【摘要】随着形势的变化,基层国库风险的表现形式、内在规律和发生特点都产生了一定变化,基层国库风险防范也必然面临新的考验。本文通过对基层国库风险成因的探究,结合基层国库风险防范面临的新形势,提出做好基层国库风险防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基层国库 风险控制 防范
一、基层国库系统风险控制评价体系的确立
(一)基层国库风险分类
国库风险的核心是国库资金风险,实践中对国库资金运行的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有效地识别、衡量、评价以及控制,是达到国库资金安全核心要求的重要内容。国库风险按性质可以分为操作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和外部风险。
(二)基层国库TCBS系统风险控制评价体系的确立
随着国库TCBS系统上线,国库系统风险加大且资金风险向基层国库转移,因此,建立基层国库TCBS系统风险控制评价体系,明确划分国库系统风险类别,探索确立国库系统风险量化评估方法,成为新形势下基层国库的重要工作。(见表1)
表1 基层国库TCBS系统风险控制评价表
二、一个例子——A县基层国库风险控制评价
在识别了基层国库风险之后,管理部门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通过有效风险评估,国库监管者可以较好的掌握其操律风险状况,并通过将国库现有风险与风险管理战略进行比较,判断风险管理政策的效用,进而实现最有效地发挥风险管理资源的作用。
(一)模型、方法的选用和数据分析
由于国库资金损失数据难以取得,加上风险管理框架尚不健全,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基层国库风险评价模型。
1.计算风险影响因素的相对权重。首先是建立国库操作风险因素层次结构,根据前面对国库风险的详细定义,建立国库风险控制因素评价体系(见表1);其次是构建国库风险评价的判断矩阵,目的是判断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受客观条件所限,本国库风险评价模型未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形式来确定各指标的重要性,主要通过一定的理论分析和作者主观推测来确定指标重要程度,得到国库风险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相对国库风险评价这个总目标层来说,对五个一级指标(国库风险指标)进行两两比较{1},得到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
根据前面的分析,在国库风险指标判断矩阵中,管理风险>操作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和外部风险。由此,建立起国库风险指标判断矩阵(见表2)。
表2 国库风险指标判断矩阵
二级指标层的判断矩阵设立方法与一级指标类似,也是通过每一类指标中两两指标之间比较得出各自相对重要性,比较的结论是根据国库监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业务检查中所统计出的数据得到的。在管理风险指标中制度建设比岗位设置及人员分工管理稍微重要,比会计重要物品管理重要,比监督检查明显重要。在操作风险指标判断中流程设计、执行风险比预算退付、更正和退付业务处理稍微重要,比存款计息业务重要,比预算收入业务处理明显重要。在技术风险管理中国库业务系统的管理与系统访问权限控制管理同等重要。在法律风险管理中行政管理风险比合同订立风险重要。在外部风险管理中外部转嫁风险比声誉风险重要。
2.计算各因素权重。利用层次分析法软件对以上判断矩阵进行计算、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得到各因素的权重结果如表3。
表3 各因素判断矩阵计算结果
3.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风险度的模糊评估。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因素相对权重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因素的风险度进行定量化的计算,目的是为得到基层国库风险的最终风险评价结果。
第一,确定基层国库风险因素集U。
U=(管理风险,操作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外部风险)根据国库风险定义将风险因素划分为5个子集:管理风险U1、操作风险U2、技术风险U3、法律风险U4和外部风险U5。
第二,根据国库资金风险评价指标建立风险评价集合Y。
本文将国库风险指标评价集定为:Y={极高风险(Y1),高风险(Y2),中等风险(Y3),低风险(Y4)}。
(二)A县国库风险评估
本文选取A县国库作为实证分析的样本,并根据前面建立的模糊评估矩阵模型,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到了A县10位国库业务人员对该县国库风险等级的模糊评价,得到:
管理风险B1=W1×R1=(0,4.378,3.502,2.121)
操作风险B2=W2×R2=(0.301,1.239,4.883,3.576)
技术风险B3=W3×R3=(0.750,1.750,3.000,4.500)
法律风险B4=W4×R4=(0,2.500,3.250,4.250)
外部风险B5=W5×R5=(0.750,2.750,1.250,5.250)
从而得到A县国库风险总的模糊矩阵,随后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A县国库总体操作风险
B=W×R=(0.221,2.977,3.661,3.151)
结果表明,国库资金风险评价组认为A县国库资金风险极高的占2.21%、风险为高的占29.8%、风险为中等的占36.6%、风险为低的占31.5%。根据隶属函数最大化原则,属于一般风险和较低风险的隶属度最大,这两个指标的隶属度达到68%,由此可见,该国库资金风险从测度水平上看并不是很大,总体可归纳为中等风险。
三、基础国库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计算结果来看,A县国库风险等级被评为中等风险,在影响国库资金操作风险的四类因素中,管理风险因素等级为较高风险,操作风险因素等级为中级、技术风险因素、法律风险因素和外部风险因素被评为低风险,与现实存在的风险控制问题相符合。
(一)制度建设不完善带来的管理风险
国库制度是国库会计核算与业务操作管理能够规范进行的行为约束,因此建设完善的制度是基层国库风险控制的有力屏障。随着国库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民银行总行针对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的上线推广,初步建立起了TCBS制度框架。但随着TCBS在实际工作中的运行时发现,人总行颁发的这些制度针对基层国库较少,给基层国库工作人员日常业务操作带来了一些难度。
(二)资金清算方式的变化带来了操作风险
随着国库资金清算方式的变化,使得国库从一个相对封闭、间接的资金清算体系转换成为一个开放、直接的资金清算体系,国库人员承担了所有国库资金的汇划和清算业务,与此相对应的资金支付清算风险也由营业部转化到国库部门,而国库资金的监管部门的换位,来自外部监督相对减少,国库资金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三)外部相关单位带来的外部转嫁风险
由于国库业务出于预算执行的中间环节,与财政、税务、海关和商业银行相关业务联系紧密,各相关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完善制度、严格管理、规范业务处理流程都成为确保国库资金安全的前提和保证。
四、基层国库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基层国库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
深入推进人民银行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不断提高国库资金管理和使用的透明度。根据国库风险控制的要求,修订完善基础国库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国库法律地位、权限和责任,建立完善的基础国库内控制度,保确保国库资金安全为基础国库工作的首要职责。
(二)建立完善基层国库风险评估体系
针对当前国库系统内部监督管理电子化程度不高,难以实现风险导向监督管理的需要,就要求基础国库需不断加强内部监管的电子化程度,通过借鉴国际上成熟的国库风险评估经验,开发与国库业务特点相符合的国库风险评估体系。
(三)加强国库业务系统开发和信息网络安全建设
国库收入收纳、拨付、退付业务以及日常对账、监督检查及与各部门数据间的交流都需要大量借助于信息网络和科技手段完成,人工干预的减少,有利于全面降低业务操作风险。
注释
{1}应用Saaty的l-9标度法来反映指标问的相对重要性。1、3、5、7、9分别表示同等重要、稍微重要、较强重要、强烈重要、极端重要2、4、6、8表示相邻两程度之间。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国库局,中国金融学会国库专业委员会.国库资金风险控制指南[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9-10.
[2]赵雅清.新形势下国库风险研究及应对策略[J].经济师,2012,(12):198-199.
[3]姜东.信息化背景下国库风险与防范问题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07):112-114.
[4]潘艳军,连和平.新形势下基层国库风险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J].河北金融,2013,(06):45-48.
[5]李丹儿.基层央行风险防控与完善会计核算监督机制的思考[J].南方金融,2009,(11):28-32.
作者简介:王璐(1987-),女,汉族,湖南道县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国库管理,现供职于华夏银行西安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