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记一样真实

2016-05-14翟庆喜

艺术评论 2016年6期
关键词:摩西当代艺术雕塑

翟庆喜

我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学习画画,80年代中期到浙江美院读书,90年代初毕业任教。可以说我经历了中国美术从保守到开放,从轰轰烈烈的新潮现代美术到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过程的喧嚣与沉静。

我在美院读书的1985年正是中国现代艺术最亢奋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是在“人文主义”理想旗帜下的思想解放运动,学习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样式的作品和各种美术团体如雨后春笋。1990年以后中国艺术开始进入相对平静的时期,轰轰烈烈的现代新潮美术转入对当代艺术本质、以及本土化等问题的相对冷静的学术整理,这一时期的中国雕塑创作由对传统、规则的反抗和对现实主义的新意研究转为对新材料、新工艺、新形式等雕塑本体的关注和探索。我这一时期的创作也不例外地转向对艺术形式、雕塑材料和观念语言的研究。

在1993年我创作的《炉子和它的煤饼》、1994年创作的《井字结构系列》和《铁筐系列》,以及后来的《生存与抗争》等作品都是采用石膏、动物皮革、金属、木头等材料直接制作。这些作品是在观念、材料、工艺和形式方面的探索,作品的材料、表现形式以及语言方式都与以往架上雕塑在艺术形式、雕塑材料与观念方面的研究有根本不同,如何用新的艺术形式语言呈现观看事物的角度和态度是我这一时期创作的杨心。这一阶段,艺术家的身份与社会责任逐渐成为我关注的主要内容,对社会现实和文化的思考,以及如何通过作品表达,如何利用恰当的材料和手段表达是我更感兴趣的内容。

1994年我考取著名动物雕塑家傅维安先生的研究生,期间创作了一些动物雕塑作品,在1998年的毕业作品展上还展出了《文明的食品》系列作品,这个系列作品塑造的是人们的日常食物,是想借此表达对文明的反思。2001年的作品《中国古董》是想借助沙子材料造型松散的特点来去除物品细节,去掉细节引起的情感纠葛,从而达到保留物品最原本信息的目的,以此拉开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距离,制造模糊感和不确定性,从而突出物品暗藏的精神力量。

2003年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学结构调整,我选择了具象雕塑工作室,想在具象雕塑方面继续探索。具象雕塑是我一直喜爱的表达方式,当然,我将个人创作的方向转回到具象雕塑并不意味着回归传统或转向保守,具象雕塑不只是意味着高超的塑造技巧和对传统具象写实雕塑的传承,具象写实的雕塑同样可以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表现方式,具象雕塑与当代艺术并不天然地构成矛盾或对立,作品背后的精神力量才是最重要的。

在今天网络信息的读图时代,我们经常被单薄、华丽、零碎的资讯所淹没,无暇思索。然而,铺天盖地的图像信息却转瞬即忘,毫无印象。今天缺失的是充满生命力的、能够凝聚着生命的艺术作品,凝聚了生命的作品是真诚的,真诚的作品是感人的,这样的作品可以触动心灵,因为它们包含了浓缩生命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好看的动作、一个动人的情节或美丽的瞬间图像。我经常为一些伟大的艺术作品所倾倒,尽管这些作品历经千百年而毫无逊色。我想,也许是源于它们是真实情感的流淌和宣泄,是内心真挚情感的表白,是心灵的述说、灵魂的折射。

我们现在身份太多、太不固定,身份多就容易矛盾、就容易模糊,思维也会不连贯,这种状态下产生出来的作品会呈现出跳跃式的倾向,这样的作品更无法令人感动。长时期以来艺术家没有真正的个人空间,没有真正的独立思考,缺乏自由想象,失去了独立判断能力;把艺术创作公式化、概念化、逻辑化,艺术创作缺失了心灵支配,艺术作品失去了生命力。

英国艺术史论家贡布里希的伟大之处在于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理论,他有独特见解和判断能力,虽然他的理论不会指导我们创造出《摩西》般的伟大作品。他把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摩西》分析的非常精彩,所有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件伟大的作品,例如摩西的手势、头的方向等等,都有详尽的数据。美术史中的前后关系告诉我们,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摩西》绝对不是依据贡布里希的理论数据创作的,而目今后任何人也无法根据这样的数据创作出如此伟大的作品。

我在2010年到罗马住过三个月,期间专门到意大利雕塑家克罗切蒂的工作室去参观过几次。他的作品让我感动,也令我激动,他的作品质朴无华,观看他的作品,就好似翻阅他的日记:我仿佛可以看到他每天的生活一对生活的热爱,可以亲耳听见他的诉说一对艺术的理解,可以深切体会到他的执着对艺术的追求。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们好像已成为相交多年的老朋友。这些呕心沥血的作品是克罗切蒂一生最真实的演出,是浓缩了生命的作品,是真诚感人的作品,是触动心灵的作品。

有些作品像一部诗史,有些作品像一场演说,还有些作品像一个宣言。我更欣赏如同日记的作品,虽然每段日记并不完整、亦不惊人,甚至并未讲述出一个完整而精彩的故事,可是,如果把这些日记般的作品摆放在一起就会阅读到真实的生活、情感和力量。愿我的作品能像日记一样真实地记录我的一切。

猜你喜欢

摩西当代艺术雕塑
巨型雕塑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得到的都是笑脸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慌乱的父亲
摩西奶奶
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