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文化视野下“忠实”的翻译标准

2016-05-14邓晓峰

校园英语·上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差异

邓晓峰

【摘要】在翻译界,翻译的“忠实”标准可以说是自古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其实“忠实”原则也就是要求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用一种语言去表达另一种语言的意思,且表达出来的意思还必须与原文是对等的。本文主要从文化视野的角度来对翻译“忠实”的标准来进行分析和研究,由此来探讨在文化视角下的忠实是怎样的。

【关键词】忠实原则 相对性 差异

一、意义忠实于功能忠实

从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层面上来看,我们不难看出,意义忠实和功能忠实是突出了其重要意义和功能的。我们知道,功能和意义是不可以被区分的。一篇译文是需要被意义所表达出来的,而功能又是译文的具体表现。从一般情况下来讲,一个好的译文是意义与功能同时存在的。

二、中西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正是因为中西文化的差异,才导致译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当中会受到很大一部分的影响。

1.译者会受到所处时代的影响。译者受到时代的影响,其实看到这样的现象我们不难看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因为什么,毕竟语言本身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一起发展的。所以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受到时代的影响是必然的,但是,这也容易导致我们在翻译的“忠实”上出错,那么,我们如何评价此时译者的忠实与否呢?虽然说译者改动了原作的语言风格或者是其它方面的东西,但是因为这些是时代的发展所造成的必然的结果,所以说这个时候的译者“忠实”与否,我们还是要看译者对原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的把握了。

2.译者会受到作品性质的影响。除了受到时代变化的影响,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还会因为作品的性质而受到影响。比如,文学的翻译这一方面,可以说真的很难达到忠实,不要说是绝对的忠实,就算是相对的忠实都很难做到,因为文学作品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具有非常鲜明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我们在对其进行翻译的时候除了要将其原有的意思翻译出来,还要将原著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韵味以及意境的风格一起表达出来,但是在这一方面不同的译者又各有各的差异。所以才说,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同时还会受到作品的性质的影响。我们以林语堂翻译苏轼的诗文《西江月·梅》中个别诗句为例,如“素面常嫌粉涴 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其翻译的译文为:“Thy white face doth powder spurn /Vermilion must yet from thy lips learn/Flesh of snow,bones of jade/Dreams thy dreams,peerless one/Not for this world thou art made”.我们从林语堂先生的翻译可以看出来,林语堂先生所翻译出来的译文精美绝妙,但其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中有异化与归化的影子,同时还受到了目的语文化语境的制约。

三、如何理解忠实

1.动态发展的“忠实”。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上认为,任何标准、原则、准则、规范等等,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可能恒定不变。所以在历史唯物主义来看翻译标准也一样,他们认为任何翻译标准都存在着一个历史前提,只能适用于某一历史阶段,“超历史”的翻译标准不可能存在。“忠实”作为一个翻译标准当然也不能例外,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翻译标准。而 “忠实”作为一种翻译原则,它也有它本身的时间限制。所以过去对于“忠实”这一词的理解是不能够放在我们现在来看的。因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有关于新的忠实理论可以说是层出不穷的,这对于以前的有关于“忠实”的含义又增添了新的标准。比如,以前人们认定原文至上,“忠实”自然而然就是最高标准。但是当奈达提出“动态对等”时,“忠实”标准又增添了新的含义:忠实于读者的反应。奈达所提出来的有关于“忠实”的定义是在于强调忠实于发起者想要在译文中达到的目标。其实,忠实的变化不是没有原因的,时代在不停的变化,我们对“忠实”的理解也就自然而然的会有一些变化。如果说,“忠实”不能够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话,那么它将会落后于我们的时代,是不能够满足我们新的翻译理论与新的翻译实践的。所以我们才说,忠实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历史时代在不断变化的过程。

2.理解“忠实”的相对性。在面对忠实的时候,我们需要理解忠实的相对性,在传统文化中的“忠实”标准着眼点是向原文看齐,要求全方位地忠实于原文,就是内容和形式都要忠实。但是事实上,传统文化中的“忠实”的标准都是一元标准,因为在传统的译文当中,他们所强调的是一统天下的普适性。如果从辩证逻辑角度看问题,不分时间、地点、场合都要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就成了绝对真理,那它就只有哲学思辨上的意义,无法应用于具体的翻译实践。因此把“忠实”理解成绝对意义上的忠实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我们不能因为无法实现百分之百的忠实而就此放弃对忠实的追求和努力。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可能牺牲一部分“忠实”,但这往往是为了保证更大部分的“忠实”能够实现,仍然是为“最大限度”的忠实。所以说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忠实”标准的相对性。

四、结语

虽然我们说翻译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语言活动,但是翻译也同样是文化研究的范畴,我们不能够因为它的复杂而去拒绝它,相反的我们应该在“忠实”这一翻译标准上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全面的、客观的、相对的来对其研究。“忠实”原则作为一个必须、必定原则,它是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所需要达到的一个最理想的原则。

参考文献:

[1]马丹.浅谈翻译之基本标准——忠实通顺[J].科技信息,2009, (30):527.

[2]李春辉,蔡利娟.翻译的忠实与创造——浅谈菲利普·路易斯的忠实性原则[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6,(4):32-33.

猜你喜欢

差异
相似与差异
平等的意义
应用导向下的标准成本法综合案例构建
南北过冬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材料作文“差异”导写
“差异”作文导写及例文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大家不同,大家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