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陌生化效果的翻译
2016-05-14李淼
李淼
摘 要: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以其深厚文化底蕴,幽默谈谐的艺术风格及语言特色著称,问世不久便备受国内外褒奖,这部经典之作文学功底之深厚,让众多翻译学家望洋兴叹。文化冲突障碍在翻译过程中无从避免,能否将其消除就成了文学翻译是否成功的关键。Jeanne Kelly 与茅国权合译的英译本很大程度上算得上是优秀的译本,保留了中国文化的意蕴及文学艺术性。本文试从“陌生化”的角度来探讨这部作品的翻译策略,希望能对这部作品有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围城》;陌生化;翻译策略
一、陌生化
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是20 世纪由俄国形式主义学派什克罗夫斯基在他的论文《作为艺术的技巧》中首次提出的一种艺术手法:重在创新,打破常规,使为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这种陌生能够延长目的语读者的理解时间,将审美感知历程人为延长以增加文本的新奇感。这种新奇感能改变读者的“期待视野”及对审美客体的机械反应,打破人们对熟悉事物习惯性自动化,机械化的阅读模式,因而带给读者一种新鲜,深刻的审美愉悦。本杰明曾指出: “在翻译中,语言不过是引导代理者/译者的一条重要线索,是语言利用自身的修辞性进行的一种增补、播撒、颠覆、延异和踪迹。”(Chen 2)“陌生化”是一种文学手法,有着其“文学性”,因此在文学翻译中,“陌生化”概念被广泛使用。译者作为一种媒介在翻译过程中有责任以陌生的姿态最大地展现原文的“陌生化”的文学性。
二、《围城》中所使用到的“陌生化”翻译策略
在《围城》这部作品中,钱钟书先生大量使用“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方式给了我们一场中西交融的文化盛宴。这一部分将着重分析文中对于“陌生化”的呈现,讨论译者们是怎样在翻译过程中采用“陌生化”的翻译策略在不单单传递字面意思的同时保留原有语言风格特色。“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 译者必须注重文体, 对源语和目标语的不同文体要应付自如, 不能用目标语的一种文体表达源语的各种文体,必须善于识别“变异”,并把“变异”在译文中表现出来。(Wang 512),这种“变异” 实质上就是一种“陌生化”的处理方式。钱的语言风格简洁明快, 幽默睿智,既有对于人性的敏锐洞察及深刻反思,也有对于人性丑恶面的反思和鞭笞,其文字精髓怎样以陌生化的手法呈现到翻译作品中也是译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一)“临时仿造”造成的陌生化效果
“临时仿造”指对一些已有的一些词语,习语,句法等进行临时性的改造,制造出新的组合方式以追求语言的新鲜与生动。这样做不仅能增加语言的幽默性,也能突出作者想强调的深刻内涵。
例:家丑不可外扬,而且不能内扬。(Qian 291)
Not only must the family disgrace not be spread abroad, it must not be spread within the family either. (Kelly 302)
“家丑不能外扬”本是为源语言读者所熟知的中国俗语,而在中国俗语中没有“内扬”一说。“内”“外”本是完全相反矛盾的一对概念在这儿被并置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刻意的“临时仿造”,就颠覆了读者的“审美期待”,使得阅读过程妙趣横生。同时,“内”也指代这个拥有着很多“嫂子”的家庭,这个“内”字也恰到好处地表明了方鸿渐的内心状态,而英译本中对于“外扬”和“内扬”的翻译也可谓很好地诠释了这句俗语关于“内”,“外”的定义,可谓翻译得十分准确到位。
(二)比喻形成的陌生化效果
正如评论家们所言,作品享誉中外主要就是作品中幽默的语言风格所产生的恒久而极具魅力的效果。《围城》小说中用了很多别致新颖的修辞,据统计,作品中有700多种修辞手法(Huan 98),使得作品的机智与幽默得以展现,凸显了作者的语言风格,使得文章妙趣横生,陌生化的比喻更为其不朽魅力增色不少。
例: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Qian 39)
The English words inlaid in his speech could not thus be compared with the gold teeth inlaid in ones mouth, since gold teeth are not only decorative but functional as well. A better comparison would be with the bits of meat stuck between the teeth-they show that one has had a good meal but are other wise useless. (Kelly, 2003: 43)
这段话将“英文”和“金牙”进行比较,乍一看,两个毫无关联的词被放置在一起让人产生一种很突兀的感觉,这种突兀的“陌生感”迫使读者进行思考想象。进过深入的思考,二者微弱的相似性可见一斑:两者大体上都算是无用之物,但“金牙”除了用于装饰还可使用来嚼物,而“英文字”只算得上是个“摆设”,除了炫耀毫无用处。如此一番斟酌,自然可以领悟到钱的比喻之妙,有着强烈的讽刺意味。这种手法延长了读者的审美时间,体现了作品极高的文学性,同时这种陌生化手法给读者带来了新颖的阅读感受。
(三)不规则搭配的陌生化效果
在我们日常会话中词语搭配是约定俗成的,词语搭配内容由词语意义和发音规则决定,这就形成了我们脑袋里的思维定势。有时,刻意地打破这种规则可能造成语言表达的低效。然而,在文学作品中,为了表达的需要,作家总是倾向于打破常规准则,将两个毫无逻辑联系的词语进行搭配组合。这种做法乍看觉得不可理喻,细细品味之后才发现这种新颖的的表达方式可以给读者提供更多的审美愉悦。
例:张小姐是十八岁的高达女孩子,着色鲜明,穿衣紧俏, 身材将来准会跟她老太爷那洋行资本一样雄厚。(Qian 40)
Miss Chang was a tall girl of eighteen with a fresh complexion, trim-fitting clothes, and a figure which promised to be just as ample as the capital in her fathers foreign company. (Kelly, 2003: 44)
“ample”在辞典上既有充足、富裕之意,又可表体积之庞大,胸部之丰满。本来“ample” 用来形容资本雄厚无可厚非,但用来形容女孩子身材还是欠妥,传达了文章所追求的陌生化效果,一语双关的翻译既夸张又讽刺地形容了张小姐的身材。正是这种打破读者“期待效益”的用法产生了巧妙的反讽效果,促使读者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反思。
(四)故意曲解的陌生化效果
故意曲解指在清楚知道本来文字所要表达意义的情况下故意的进行歪曲理解,以形成幽默讽刺的效果博读者一笑,或产生深刻而犀利的理解方式引读者深思。
例:“那么得赶快找个眼科医生,把眼光验一下;会这样看东西的眼睛,一定有毛病。” (Qian 50)
“Then youd better find an eye doctor right away and have your eyes examined. Eyes that see things like that must have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m.”(Kelly, 2003: 54)
真正的眼科医生只能检查人们眼睛能否看见东西而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品味。这里的“眼光”从“好的品味”被故意曲解为“看事物的功能”,显得奇怪且反常,从而实现了表达的陌生化效果。赵辛楣陈述他认为学习哲学毫无实际意义的观点时,方鸿渐以此句充满讽刺意味的话进行了巧妙的回击。“eye”同时含有“看东西的能力”和“对某事物的好的品味”的意义,一语双关,同时能够清楚恰当地表明作者的意图,在外国读者读来也能清楚地明白这种文字游戏。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发现,翻译中的“陌生化”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陌生化”语言给文学作品蒙上了一层“新奇”与“遥远”的面纱,以保证艺术效果的延长感受。此篇论文以《围城》英译本为例,分析“陌生化”语言和它的翻译策略来保留这种艺术效果:它不仅能深刻反映语言的寓意和韵味, 亦能产生悬念,对于文学语言风格的形成,人物性格的刻画,文学性本质的实现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文学欣赏和学者研究都有所启发。由于中西文化的相互渗透,《围城》中语言风格和语言陌生化关系密切, 所以译者在翻译此小说过程中风格的体现必然极为重要,需要使陌生化的语言能比较完全地在译入语中表现出来,尽可能地保留小说的原貌。因此, 分析陌生化语言的翻译, 可以给译者提供一个跨语言、跨文化交流的新视角, 对译者准确把握翻译方法、进而提高译文质量起到一定的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Kelly J. & Nathan K. Mao. 2003. Fortress Besieged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陈永国.翻译与后现代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黄维梁.与钱钟书论譬喻[J].香港明报月刊,1982.
[4]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5]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