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因素与英汉翻译

2016-05-14苏辉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英汉翻译文化差异文化

摘 要:文化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英汉民族经过漫长的时间形成了各自的文化特色。英语和汉语是英汉文化的载体和体现方式,隐含了深厚的文化和文化差异。正是这些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在许多英汉译例中文化因素并未准确体现,这是导致许多英汉译例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主要探讨英汉翻译中文化因素的缺失以及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意义,旨在为英汉翻译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文化;文化差异;英汉翻译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英汉民族经过漫长的时间形成了各自的文化特色。英语和汉语是英汉文化的载体和体现方式,隐含了深厚的文化和文化差异。正是这些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不懂得英汉文化及其差异,是不可能很好地实现两种语言的相互转化。然而,在许多英汉译例中文化因素并未准确体现,这是导致许多英汉译例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主要探讨英汉翻译中文化因素的缺失以及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意义,旨在为英汉翻译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一、英汉文化差异

(一)文化的概念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or)将文化定义为: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人类学家把把文化划分为四大系统,即: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观念系统和语言系统。经济系统包含生态环境、生产、交换和分配方式、科学技术等。社会系统包含社会阶级、亲属制度、政治、法律、教育、风俗习惯等。语言系统包含字位结构、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等。观念系统包含宇宙观、艺术创造意象、信仰、价值观念、认知思维等。

(二)英汉文化差异

文化本身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与对象性,因对象的不同而不同。英语国家和中国地理位置和人种不同,这必然导致两种不同文化的形成。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宗教信仰、社会习俗、思维模式和历史典故方面的差异。

1.宗教信仰差异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客观社会的虚幻的反映。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宗教信仰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色。佛教和道教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对中国人的影响较深。中国人信奉佛祖和各类神仙,认为他们神通广大,支配世间万物。汉语中有许多词语与佛教有关,如:现象、顿悟、缘分、解脱、因果、苦中作乐、五体投地、一丝不挂、三头六臂、当头棒喝、本来面目、不二法门、大千世界、一尘不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等。汉语中也有很多关于道教的词语,如:长生不老、道法自然、江湖等。而英语国家的人们信奉基督教,他们认为耶稣基督是人的救世主,主宰着人间一切。英语中有许多与基督教相关的词语,如:God bless me!(上帝保佑!),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等。

2.社会习俗差异

英汉文化在风俗习惯上也存在着很多差异。在饮食上,汉民族吃饭用筷子,而英民族用刀叉。在色彩方面,汉民族自古喜欢红色,认为红色象征着喜庆,幸福,快乐、成功等。汉语中有许多与“红”相关的词,如:戴红花,红榜,满堂红,送红包,红极一时等。而英民族认为“红色”是不祥之色,常与愤怒、危险、战争、恐怖相联系。英语中许多与红有关的表达都含有贬义,如:red handed(沾满鲜血的),a red battle(血战)等。

3.思维模式差异

思维模式是一个民族在一个区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不同民族思维模式是不同的。英民族的思维模式以抽象思维、直线思维和逻辑分析思维为主,习惯用抽象概念来表达具体事物,表达思想直截了当,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部分来分析。而汉民族的思维模式以具象思维、曲线思维和整体综合思维为主, 喜欢用具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表达思想比较迂回,习惯从整体上观察事物的特征并着眼于各部分间的外部联系与相互作用。

4.历史典故差异

历史典故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凝聚着着民族的智慧。英汉民族都有许多反映本民族文化的历史典故,形式虽短小精悍,但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汉语中典故有三顾茅庐,毛遂自荐,完璧归赵,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画龙点睛等。英语典故有The Heel of Achilles,Helen of troy,Pandoras box等。英汉历史典故都源于英汉文化,因此,英汉民族的人们对本民族的历史典故都有各自的语义联想。

二、英汉翻译中文化因素缺失

当前许多译者英汉翻译实践中,往往过多地关注词对词、句对句、篇章对篇章的文字转换,而对翻译中文化内涵的处理讨论不多。许多译者虽然掌握了比较丰富的英汉词汇、语法、语篇方面的知识,但却经常会犯理解错误或交际错误,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对源语文化背景意义不太了解,因而不能很好地转换。这也往往导致译文质量不是太高。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民族由于区域和人种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特色文化。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在宗教信仰、社会习俗、思维方式、历史典故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和表达形式,反映着文化属性,蕴含着民族文化心理和文化特性。英语与汉语这两种不同语言反映着不同的文化属性,如果不能了解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就不可能很好地实现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

例1:

原文:I think his presence here is the proof that h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our work.

译文:我认为,他的到来是对我们的工作重视的证明。

英语多用名词,而汉语多用动词。在英汉翻译实践中,往往会将英语中的名词转换成汉语中的动词。英文中presence、proof和importance是比较抽象的名词,在汉译时并未转换成汉语的具体动词。这体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文化因素,因而,译文并不是很地道的汉语。

例2:

原文:在四川,有一处美妙的去处。它背依岷山主峰雪宝顶,树木苍翠,花香袭人,鸟声婉转,流水潺潺,名胜古迹荟萃。它就是松潘县的黄龙。

译文:In Sichuan, there is a scenic spot. It lies beneath Xuebao, tha main peak of the Minshan Mountain. Its lush green forests, filled with fragrant flowers, bubbling streams and songbirds, are rich in historical interest as well as natural beauty. This is Huanglong(Yellow Dragon) in Songpan county.

例2中汉语原文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语篇展开模式是先描述,然后再点出美妙的地方。译文也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这却不符合英美人的思维模式,不符合英语语篇的发展模式。英语语篇往往喜欢开门见山,点明地点,再描述。

例3:

原文:The man is like a hen on a hot girdle.

译文:这个男人像被捆扎的母鸡。

英语原文中“like a hen on a hot girdle”是英语谚语,译者按字面意思将其译出,此翻译行为没有充分考虑英汉文化差异,这使得译文很难被汉语读者理解。实际上谚语“like a hen on a hot girdle”跟汉语中谚语“热锅上的蚂蚁”意思相近,因而,翻译时,作适当的文化转换,将原文译为“这个男人像热锅上的蚂蚁”,可以使汉语读者就很容易理解原文的内涵了。

三、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意义

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意义重大。文化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英汉民族经过漫长的时间形成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宗教信仰、社会习俗、思维方式、历史典故等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和体现方式,反映着文化属性,蕴含着民族文化心理和文化特性。语言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中隐含了深厚的文化和文化差异。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体现在词汇、句子、语篇等各个方面。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翻译。翻译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跨文化活动。英汉翻译过程中必定是英汉文化的翻译过程。然而,由于英汉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英汉翻译中必须考虑这种差异,否则无法准确传达源语思想。王佐良指出,一个译者必须是一个文化人,“他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李绍年认为,翻译的实质不是语言的转换,而是用不同语言对原作内涵文化的再现。

英汉翻译中文化因素往往是比较棘手的,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在一种文化里头有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一种文化里头却要花费很大力气加以解释。”鉴于此,英汉翻译实践中译者应重视文化因素。

熟悉英汉文化及其差异能够使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时时刻刻以文化的视角来处理翻译文本,这样能使其准确理解原文,从而准确、忠实地传达出原文的思想。这样在翻译实践中,译者才会减少、甚至避免一些错译和误译。比如,译者如果熟悉了英汉文化及其差异,就不会将a fat head(呆子)译成“大脑袋”,将I m a Dutchman if Im lying(如果我在说谎我就不是人)错译成“如果我在说谎我就是荷兰人”,将“红人”(a favorite with somebody in power)错译成“a red person”,将“There are many wonderful stories to tell about the places I visited and the people I met.”(我访问过一些地方,遇到过不少人,要谈起来,奇妙的事可多呢)误译成“有很多奇妙的故事要谈,我访问过许多地方,遇到过不少人”。

总之,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英汉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充分地考虑翻译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从而提高其翻译水平和译文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武兴.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李延林,夏志明,谢孝兰.论英汉文化翻译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5]白靖宇.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6]陈东成.文化差异与翻译[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苏辉,男,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英汉翻译文化差异文化
头韵的英汉翻译在《学术英语》的实践和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高校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探究
英汉翻译中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The Impact of Media on Society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