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训练法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2016-05-14李俊
李俊
摘 要:维也纳著名设计师卓思乐认为:“设计必须有个人风格,并传送艺术信息,个人的演绎最为重要。”他的话在很大程度上描述的正是个人创作的理想状态。要使学生的作品有个人的风格,就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环境设计;应用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1.我国传统的设计基础课属于“目标式”,这样导致基础课和专业课长期脱节,无法真正发挥基础课的作用。怎样通过创新思维训练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理解力、领悟力及艺术个性和创造力。
2.研究基础课,以创新思维训练法贯穿整个课程内容,解决基础课“如何思考”的问题来达到培养和评价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
3.研究专业课,以创新思维训练法贯穿整个课程内容,解决“如何表现”的问题来达到培养和评价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极其强调“思维训练”。而设计基础课同样强调“思维”训练,在“艺术的表现”过程中去领悟,以达到培养和评价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
(三)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本项目在建立合理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研究创新思维训练法,建立基础课以及与后续设计课程之间的良好衔接关系。形成一套操作性强、清晰明确的课程体系,帮助启发和引导学生创造性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来达到培养和评价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
(四)研究目标
1.前期调研与资料收集阶段。本项目通过前期调研国内有名的艺术高校,收集相关课程设计资料,了解各高校的设计基础课以及其产生的成果。
2.实践阶段。系统研究国内外创意思维训练方法,制定系统的基础课与专业课课程设计,教研组成员应用统一的课程设计分别授课,在本校进行实践。
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一)课题理论依据
美国学者史密斯(R.Smith)认为:所谓创新型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科研成果,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方法的教师。教师的创新理论、个性特征、知识结构、管理艺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研究内容
创新思维训练法是指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过程中,对学生艺术审美素质和表现能力的培养和评价,是通过启发视觉洞察力、开拓视觉思维想象力、体悟艺术表现语言这些阶段过程实现的。
两段式教学是指将环境艺术设计本科教学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两个教学体系,基础课是为专业课打基础,专业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研究假设
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熟练的表现技能、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优秀的思维品质综合互动而产生的。知识和表现技能是可以通过一定的积累和反复训练而获得的。与思维的能力可以通过一定的专项训练得以提高的道理一样,各种思维互动的辩证能力也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得以提高的,而思维品质作为素质因素也可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
(四)创新之处
本项目研究重点是通过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实践创新思维方法,真正有效发挥基础课的作用,帮助实现专业课培养应用型人才并培养学生艺术素养。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思路基本上都以“传承”为主,以“复制”和“粘贴”作为基本的学习目标,把传统的设计概念当做了永恒不变的真理,没有对“自我理解”加以重视。这种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目的都存在这很大的问题,它不会带给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更不能培养和评价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要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取得创新性突破,树立起自身独特的设计风格,引领时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的走向,除了要拥有一定的天赋之外,后天的实践性操作与明确的创新思维训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学习过程当中,尤其是设计实践的过程当中,学生要注重对自己创想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二)研究方法
本项目组成员对国内艺术高校进行调查研究,针对拟解决问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校学术进行随机问询。调研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以及成果展示,获取有效的课程设计方法。
(三)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借鉴国外经验,“以学生为中心”、“讨论法”、“引导式”等手段,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理解。
参考文献:
[1]田崇勤.关于思维方法的一点浅见[D].江淮论坛,1980.
[2]张国祺.论思维方法的现代化[D].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
[3]苏琼英,李俭.广告创意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方法[D].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