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色浅析京剧和歌舞伎的不同
2016-05-14刘姝
刘姝
摘 要:中国的京剧和日本的歌舞伎都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汇集了多种艺术的精华,都拥有数百年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等要素的变化而兴衰,是对历史最真实最鲜活的记载。本文通过分析京剧和歌舞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考察红色的象征意义,从而发现京剧和歌舞伎的差异并明确其成因。
关键词:京剧;歌舞伎;红色
1 京剧与歌舞伎的渊源
作为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京剧和歌舞伎同平民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受中日两国长期交流的影响,歌舞伎和京剧的许多艺术特征存在着共同点。
京剧和歌舞伎有许多相似的剧目,如《新三国志》《杨贵妃》《国姓爷合战》;歌舞伎和京剧中,还有许多类似的乐器,另外不同颜色的脸谱(隈取)的象征意义有相似之处。但二者毕竟是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中产生的,虽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京剧和歌舞伎数百年间有过多次交流合作,渊源颇深。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被尊为京剧大师的梅兰芳与歌舞伎艺术家一起登台演出,把我国京剧艺术真正传播到日本。梅兰芳先生一生三次访日公演,在日本掀起了梅兰芳高潮,另外,许多日本著名歌舞伎演员也多次到华演出,并与京剧艺术家们建立深厚友谊。
2 红色在京剧和歌舞伎中象征意义的异同
2.1 红色在京剧和歌舞伎中象征意义的共同点
京剧和歌舞伎的服装和脸谱(隈取)中,红色有相似的象征意义。京剧中,红色的脸谱象征人物的忠诚和勇气,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三国戏里的关羽、《千里送京娘》中的赵匡胤。歌舞伎中红色隈取与京剧的红色系脸谱一样,有勇猛、正义和活力的意味,如著名的《菅原传授手习鉴》中的主人公梅王丸。
在服装的方面,中日戏剧服装的红色都象征着高贵。在京剧中,王侯贵族穿经常穿着华丽的红色服装。譬如《甘露寺》中,汉景帝刘备穿着十团龙红色蟒袍。《大登殿》的王宝钏,她身穿红蟒,被封为昭阳皇后。
在歌舞伎中,贵族也常常身着华丽的红色服装。例如,《本朝廿四孝》的八重垣姫,穿着红色的长袖和服,和服上面用金银线刺绣着花样,腰系红色的腰带,头戴美丽的装饰,这样的造型是歌舞伎舞台上公主角色中最常见的造型。
2.2 红色在京剧和歌舞伎中象征意义的不同点
歌舞伎中红色的意义同京剧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歌舞伎杀戮的场面离不开红色。《义经千本樱·大物浦》中,知盛身着白色的铠甲,上面印着鲜红的血手印,越发显得壮烈。歌舞伎中红色除了代表鲜血的颜色外,还经常与花联系到一起。女形演员扮演名妓的时候,通常会穿着红色的和服。在日本的文化中,女性如花,而花蕊则象征着女性的生殖器官,从歌舞伎的红色,也能看出色情的一面。这些红色的象征意义与京剧中的红色相比是极为不同的。
3 红色在京剧和歌舞伎中象征意义差异的成因
3.1 从民俗考察红色象征意义的差异
歌舞伎中,红色带有暴力及血腥的象征意义,而京剧里的红色没有。对于红色,中日的最大的差异就是在日本红色有负面的意义。
中国人在风调雨顺,功成名就之时,通常会使用红色。中国人普遍将红色作为吉祥如意的象征。中国的春节,家家户户都会用红色装饰。根据中国婚俗习惯,新娘的服饰和新房装饰也主要是采用红色。在日本民俗中,有“赤不净”这个词语,血是被忌讳的。从这个角度看红色,是不洁净的红、不吉利的红。
3.2 从道德观和审美观考察红色象征意义的差异
歌舞伎中,红色有时也会联想到色情。中日文化中同样可以用红色象征年轻的女性,但是京剧严格遵循儒家的艺术审美原则,通常体现出的是含蓄的美。而歌舞伎自从诞生以来就被贴上了色情的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的主体则是伦理道德。京剧艺术在儒家文化的氛围中诞生、成长,虽为娱乐形式,却也充满鲜明的教育意义。儒家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日本歌舞伎,也有一些富有教化性的剧目,但与其娱乐性相比,始终是第二位。
歌舞伎在封建社会中孕育,与平民阶级有着紧密的关系,许多剧情都生动再现江户时代的男女之情。《助六由缘江户樱》《笼钓瓶花街醉醒》都是歌舞伎中描写花街柳巷的代表作品。歌舞伎在平民中诞生,讴歌平民阶层的精神世界,叙述平民阶层的生活乐趣,展示平民阶层的生活状态,表现平民阶层的男女情爱。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京剧艺术严格遵循的艺术审美观念,歌舞伎明显不同。例如,“女形”,在歌舞伎中的表现形式与京剧中的旦角类似,实际上有很大差别,女形形象注重体现女人特有的魅力。日本歌舞伎名角坂东玉三郎先生曾经在中国京剧名段《牡丹亭》中出演杜丽娘一角,与中国版的杜丽娘比较,坂东先生的杜丽娘则眉梢眼角皆是风情,这反映了京剧和歌舞伎审美原则的差异。
3.3 从京剧和歌舞伎的历史,考察红色象征意义的差异
从京剧和歌舞伎的起源和发展来看,京剧是从各种民间戏种变迁结合而来的。歌舞伎也是发生发展于民间,可是不同的是歌舞伎仅活跃于下层社会,是平民的娱乐方式。京剧形成之后,受到各阶层的欢迎,甚至经常入宫为皇帝太后祝寿。歌舞伎则不能受到上层社会的认可,并经历了统治者的数回打击。
中国京剧在道光年间形成。最初,封建的统治者对京剧也是排斥的,但随着京剧的日渐成熟,清统治者对京剧逐渐也产生了兴趣。光绪的年间,慈禧太后与高官贵族们热爱京剧。统治阶级的青睐为京剧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歌舞伎从发展初期一直受到特权阶级的压迫。1629年,歌舞伎因为其带有的色情因素,幕府统治阶级禁止了女性出演歌舞伎。歌舞伎被爱好歌舞伎的少年继承并发展了。1714年,幕府再次对歌舞伎的艺人进行压制。幕府指定他们的住处,与普通的市区住宅隔离开来。元禄时代,剧场被破坏,当局再一次对歌舞伎的艺人进行弹压。德川时代中后期歌舞伎的内容大多反映封建社会末期的平民社会的颓废现状。江户时代的后期,歌舞伎再次迁移,与普通的市街区域隔离。明治维新后,许多江户时期的禁令被废止,歌舞伎进入改良的时期。封建社会晚期歌舞伎观众普遍追求色情场面对感官的刺激。明治时代,歌舞伎进行改良,适应了近代社会。改良后的歌舞伎的艺术本质没变,依然存在着色情和暴力的元素。
4 结语
京剧和歌舞伎作为东方传统文化,受到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其艺术特征中的综合性、程式性等存在着共同之处。京剧和歌舞伎的服装和脸谱(隈取)中红色有相似的象征意义。但歌舞伎中红的象征意义与京剧也有不同之处,歌舞伎中屠杀和色情的场面离不开红色。其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从中日民俗的角度来看,红色的象征意义是积极的,象征吉祥如意、喜庆祥和,而在日本民俗中,红色有着死亡和血腥意味。第二,从道德观与审美观角度来看,中日的红色都可以象征年轻的女性。在歌舞伎中,红色的象征意义带有色情的元素,而京剧严格地遵从儒家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观念。歌舞伎的艺术的本质,是抚慰平民阶层的感情、展示平民阶层的生活状态、表现平民阶层的男女情爱。歌舞伎迎合了大众对暴力和色情的爱好。第三,从京剧和歌舞伎的发展历史来看,京剧和歌舞伎都诞生于民间,可是他们的发展的过程完全不同。京剧不仅受到平民的喜爱,还得到上层社会和统治阶级的青睐。在日本,统治阶级长时间镇压歌舞伎,平民不断地抵抗,歌舞伎解放了封建社会平民的本性,暴露出封建社会中暴力与色情的阴暗面。
参考文献:
[1] 郡司正勝.歌舞伎入門[M].現代教養文庫,1954.
[2] 近藤瑞男.日中古典演劇的色彩観比較[J].文芸研究,2002.
[3] 朱香钗.中国京剧与日本歌舞伎表演艺术比较[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