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从“预习单”设计开始
2016-05-14顾军
顾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有效课堂教学的关注越来越深入,而且不断向学生延伸. 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能力等等. “关注学生”一词可谓时下教育界的又一热门话题,那么怎样才能对学生做到科学而有效的关注呢?尤其是数学教学. 答案会很多,但笔者认为我们应关注在源头,关注在本质,做好学生预习单的设计.
研究表明,有效的预习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自学能力、完善学生认知结构、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等等.
一、预习单的功能
1. 检测功能
数学课堂教学能否成功,关键是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及掌握到什么程度,而教师又很难估计到每一名学生的情况,预习单则能克服这个弊端,帮助教师有效的掌握学生的智能现状,了解学生新课前的数学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 2. 导航功能
在学习数学的旅途上,学生大多是问路的过客. 学生不但要会解数学题,而且更希望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解. 学习单中的旧知铺垫、问题链接、方法指引能为学生理清思路、指明方向. 学生在学习单中,根据教师设计的脉络,能发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选择正确的方法独立自主的解决简单新知问题,并从中总结经验方法.
3. 激趣功能
学生没有做好预习工作就走进课堂,他只能由教师牵着鼻子满堂转. 在这短暂的课堂学习中学生根本来不及产生兴趣就匆匆的结束了,就更谈不上自主探究、创新学习了.
4. 启智功能
成功的课堂是要有学生智慧参与的课堂,预习单则是引领学生智慧行动的导航仪. 在预习单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设计中,学生的智慧潜能得以充分而有效的开发. 在预习单设计的平台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极大程度的激活,预习单也因此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宝库和课堂讨论的活力源泉,学生的智慧在预习单这个更大智慧背景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5. 对话功能
对话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预习单能较好的成为学生、老师、文本三者间多重对话交流的桥梁. 在这交流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与认识渗透在预习单中,学生从预习单中不仅能做到与文本的交流,而且能体会到教师对文本的认读.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是隐形的,但却是真正的思想的交流.
二、设计预习单的注意点
1. 要有利于学生联系新旧知识
要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储备以及掌握到什么程度,教师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相关的旧知识去测试学生,去引导学生. 而且旧知识必须是要与新知识有联系的,否则学生是很难从未知的知识中找出规律方法的.
2. 要有利于引领学生把握学习目标
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都是有意图、有目标的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不仅教师要明确每节课、每项活动的教学目标,学生也必须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用明确的目标去引导学习行为,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开展有效有意义的课堂学习活动. 因此,学习单的设计必须要能引领学生把握学习目标. 在设计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预习要点”板块.
3. 要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学能力
为学生印发的预习单,要便于学生在课前阅读材料、独立思考问题、小组讨论,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 不能把预习单当作课堂教学的辅助材料,不能只是在课堂伊始轻描淡写一带而过. 预习单的设计必须指向学习重点,具有典型性,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领悟方法. 在此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有效的着重应用预习单上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开展问题探究活动.
4. 要有利于学生总结和反思
预习单不能只是给学生进行简单的预习,课堂进行完了甚至在课堂开始之前任务就结束了,我们要把预习单设计成能始终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教学载体,并且有利于学生进行总结反思. 在预习单的设计环节中,必须考虑好学生学习前期、中期、后期三阶段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后期过程的把握,要能使学生对照预习单设计的内容及时做好整理和补充,对不理解的和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要进行问题的归类、方法的总结、情境的再体会. 在最后,要对整个预习进行回顾,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预习单设计的步骤
1. 研读教材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载体,也是教师授业解惑的媒介,教师必须深入研读教材,确立三维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在此基础设计出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前瞻链接知识,和比链接知识稍进一步的课堂教学知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拓展知识. 三者必须是一个有机整体,让学生在这样的有机整体下进行独立思考、集体交流和讨论.
2. 分析学生
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们的课堂就是要关注学生,因此分析学生将成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
(1)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在预习单中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将会指引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因此,教师在获悉、把握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到哪些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
(2)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学习经验,提前预判出哪些问题会给学生带来困难,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单的过程时对此类问题就要进行适当的取舍、重组.
3. 集体研讨
群体的智慧是无限的,教学需要独立的研究,更需要集体的讨论. 根据同组教师的共同研讨、交流、沟通,实现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整合大家的最优方法. 具体做法:每周五确定下一周教学任务,然后各自设计预习单;下周一集体讨论教学方案时统一研讨预习单设计,资源优化整合.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相信教师和学生会越来越重视对预习单运用,预习单设计和教案设计将进入并重时代,对学生的关注也将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