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关键点处设问 提升问题的含金量

2016-05-14刁品松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小数数学知识数学

刁品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一个年幼的人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作为劳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在他身上就会像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关键靠老师在关键点的点拨与引导,可以是新旧知识连接处,也可以是教学的重难点处,问题的拓展与延伸等等环节之处,课堂上利用这些关键点,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通过引导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搞清楚知识各个环节的前沿. 当然解决问题之后的反思、内省式的提问,让思维更加清晰、完整. 师生共同捕捉“疑的契机”,在关键处设问,放慢教学环节,放大研究的细节,让学生思考跟上,提升问题的含金量,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一、设悬念,生激情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将学生未知的数学知识,灵活应用,展示数学知识非凡的魅力. 例如,教学“认识分米和毫米”中,认识直尺时,让学生观察直尺,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想了解什么知识?通过观察、思考,有的说:“为什么有直尺上的线长短不一?”“为什么中间这一根有点长?”……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疑问,也就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就会激发其创造欲望,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二、玩冲突,生契机

课堂上经常会以旧引新,适时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行“愤”、“悱”的求知状态,产生强烈的质疑意识. 例如:学习了刚学过比的知识后,“比的后项不能为0”就与学生在观看各种球类比赛中,双方的得数会以比的形式出现,而比分的后项可以是0,这样的情况和所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冲突. 于是问题由此产生:在什么情况下,比的后项可以是0?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矛盾,引发学生的疑问,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从而解决了教学的关键问题. 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学生亲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就会学得深、记得牢.

三、常内省,求灵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算法多样化和鼓励算法多样化. 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常规解法进行质疑、评价,拓宽思路,以寻求独特、新颖的解题方法. 如六年级总复习阶段,教师通过对教材中知识点间的纵横比较、分析,提示其内在联系和区别,往往一道应用题,学生就能分别从算术、列方程、比例、分数等几个不同角度进行解答,从而也将各个知识点进行了有机的融会贯通. 当然,“算法多样化”并不是多多益善,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 当学生的解题策略和解法出现差异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辨别,让他们在充分讨论、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找到最佳或较优的解法,计算要简,过程要精,用时要短. 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激发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大有益处.

四、勤操作,共成长

学生产生质疑的重要载体. 例如,为了让学生充分体现游戏的公平性:1. 让学生金小宁抛啤酒瓶游戏,谁朝上的可能性大?为什么?2. 踢毽子游戏,什么朝上的可能性大?为什么?3.那么,现在我们设计一个比较公平的工具,你们准备什么呢?正方形骰子,硬币,等等. 通过这样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为以后继续学习平面图形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一定量的操作,这样学生思考起来,更灵活,更有动作为其做铺垫,思考更全面.

五、重实践,生动力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又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热爱数学,使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例如,学完小数的乘法之后,我就组织学生计算生活中的问题:一杯可乐5.5元,一包薯条7.5元,一个鸡腿汉堡10元,一个甜筒2元,现在店家出台两种购买方案:优惠购法一:买8套可以赠送2套. 优惠购法二:每套优惠价22元. (套餐:鸡腿汉堡+大薯条+大可乐+甜筒)请你帮小华算一算:怎么购买划算?

六、重练习,更全面

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许多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与发展,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只要认真思考就能产生许多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平凡的数学字眼,诱发新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明白教材中处处都闪烁着问题的火花. 例如,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之后,学生明白了小数的基本性质内容后,在学生熟练掌握之后,提出两个问题:1、不变的是什么?变化了什么?大小不变,意义发生了变化?2、一个数的什么地方的“零”去掉之后,这个数会变大?什么时候又会变小?什么时候不变?整数末尾的“零”去掉,这个数会变小;小数中间的“零”去掉,这个小数会变小(前提这个小数零后面还有非零数字). 在追问中全面提升思维的含金量和练习的有效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数学问题,但关键是否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养成质疑、提出问题的习惯. 但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知识积累少,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与所学知识产生认知上的冲突,这也是学生产生质疑、提出问题的一个良机,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在关键处进行点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都是由问题开始. 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升质疑水平,使他们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是促进学生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师生交流的主要渠道,让交流更猛烈吧,来的更为持续吧!

猜你喜欢

小数数学知识数学
小数加减“四不忘”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