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估算教学 提升思维能力
2016-05-14刘新秀
刘新秀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实际生产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或粗略的估计的一种方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估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同时,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和估算方法的渗透,努力达成估算教学的目标. 那么,在农村小学中如何开展估算教学呢?
一、贴近生活,感受估算价值
估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在教学中,要学生尽可能地“首顾大略,欲算先估”,落实新课标提出的“计算与估算结合,先估后算”的要求,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增强估算意识,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 同时,要通过大量的生活情境中需要估算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估算方法的多样性和合理性,养成选取最合理的方法进行估算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妈妈带钱去超市,要买洗衣粉(每袋9元)、牙膏(每支3元)、洗发水(每瓶28元)、大米(每袋50元)各一件,带100元够吗?”这一估算知识时,要通过让学生先独立估一估,再在小组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通过交流汇报,重点使学生认识和理解以下几个问题:(1)对于生活中“够不够”“能不能”的问题,往往不需要精确计算,只要“抓大放小”,粗略估计即可;(2)估算和精确计算同样也是一种计算方式,也是有根据的;(3)估算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作用很大.
二、结合教学,渗透估算方法
估算虽然是一种大致的估计,但并不是凭空猜想的,那种没有根据的臆想乱猜往往与实际结合相差较大,那么如何进行估算才更具有合理性和准确性呢?一般来说,估算时都是把参与估算的数据看成与它最接近的,而又能用口算解决的数来进行估算.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估算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做好估算方法的示范和指导,注意防止学生在估算时先精确计算,再写出“估算结果”,混淆了把计算结果取近似值的要求.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时,有一道练习题是“固村小学有学生612人,全县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县约有多少名小学生?”在解决这道题时,通常的方法是:把19看成20,612看成600,得到20 × 600 = 12000;也允许学生把19看成20,612看成610,得到20 × 610 = 12200.由于此题不存在需要根据实际估大或估小的要求,所以两种方法都可以,只要学生能进行口算就行.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经常渗透多种估算,为学生累积更多的估算经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
三、感悟估算策略,实现估算的优化
估算是一种介于推理和猜想之间的心理活动,所以,估算的过程是不确定的,其结果是不唯一的,但对于每一个实际的情境,都会有相对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 教学中,我们要组织学生通过交流各自的估算策略,比较各自的估算结果,感受估算策略多样性的基础上,优选出更加合理的方法,在展示各自创作性的想法的同时,相互借鉴,实现估算方法的优化,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时,教学中出示例题“每排有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 我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白要解决“够不够坐”的实际问题,只要知道大约有多少个座位就可以了,不需要知道座位数的精确结果,因此老师鼓励同学们尝试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 老师有选择地让学生把这三种估算方法贴在黑板上:
(1)18 ≈ 20(2)22 ≈ 20 18 ≈ 20(3)22 ≈ 20 22 × 20 = 440 20 × 20 = 400 20 × 18 = 360.
教师先肯定这几种方法都能比较快捷地算出大约有多少座位. 接着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哪一种方法最有把握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选出自己认为能解决问题的估算方法,在组内交流、分析辩论,再请有代表性的几名同学到讲台前交流算法并说出理由,在辩论和交流中让学生明白:在这里只有第三种方法可以判断“350人能坐下”,接着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理解:每排少算了两个座位,得到的估算结果是360,够350人坐,而实际的座位数比360还要多,所以这种方法一定能解决“够坐下”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推理. 因而,在下次碰到类似题目时,便会调整自己的估计策略,使自己的估计值更有说服力.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一定能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学生有了较强的估算意识,就会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 数学将会更加丰富多彩,数学学习也将是无处不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科学思维方法在教学中的作用——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一)》 》 张惠宁 2001年.
[3]《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法的研究与实施》 窦盼英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