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与生成共创,让初中数学课堂绽放精彩
2016-05-14叶倩倩
叶倩倩
预设是教师在备课时为课堂教学准备的,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把课堂变得有序,不会显得杂乱无章. 然而在新课改的推进下,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可能是提出疑惑,也可能是有创新的地方. 因此,教师要在按照预设的教案教学的同时,抓住学生的疑惑点与创新点. 以预设为基础,同时抓住学生的疑惑所在或者创新点,加以进一步的研究,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效率.
一、弹性预设,构思生成
学生提出疑惑、有所创新,是要有一个契机的,学生自身凭空创新是比较难的,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在预设的时候,就构思可以帮助学生有所创新的契机. 学生受思维限制,在解决一些问题时,会思维定式. 这种例题往往是答案唯一,思维层次较低,学生看到后根据之前所学的知识,很显然的就能得到答案. 这类型的题目显然有着它的作用,它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将知识进一步熟练化. 但是这些题目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思考,单一的思维有些局限了. 而且仅仅靠这些题目是不够的,但是教师在课堂上都会列举许多这种类型的题目,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但是这些问题不容易让学生提出疑惑,创新需要不断的思考,然而思考需要的时间比较多. 课堂上,时间本来就不多,如果这些题目过多,时间占用率会太高,但是这些题目才能真正让学生产生兴趣,需要融入课堂之中. 教师单一的讲解,学生觉得枯燥,听的不认真,效率较低,远远不如让学生自己融入课堂,积极思考. 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方面,弹性预设,思考在哪些地方能够让学生创新、提出疑惑,进一步融入课堂之中. 例如:在三角形ABC中,AB = AC,AD = AE,AB、DC相交于点M,AC、BE相交于点N,∠DAB = ∠EAC.用问题“根据条件你可以得到哪些结论?”而不是“求证:∠D = ∠E.”让学生自己思考,从而提出问题.
二、夯实备课,精心预设
预设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学生主体,但是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没有方向,探索的效率非常低. 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样一节课的节奏非常不好,很可能到下课教师都不知道说了哪些内容. 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备课. 就如同想建好高楼大厦,如果地基打不好,建都建不起,更别谈建好了.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能够抓住重点所在,将课堂的时间合理的规划,教师只负责讲解知识点,探索谈论的部分要留给学生. 由于学生不一定能很好的解决出来,所以在探索前,教师可以略微给学生指明一个方向,接着让学生自己探索. 教师在课前的准备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数学内容,如果利用一些材料,教学起来就比较容易,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这些材料,在课堂上加以运用,提升课堂效率. 比如,百分比的应用教学,教师可以用银行的利息为实例,在课堂前准备教学材料:一张被污渍盖住了部分项目的银行存单,并且复印多张,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让他们观察,并且把数据算出来. 课前的准备非常重要,教师要精心准备,提升课堂效率.
三、妙用错误,将错就错
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思维发育不完善,与教师思考的角度有些不一样. 教师在解决很多问题之后,对于知识的了解非常的透彻,但是学生由于刚刚接触这些知识,不能将思维很好的转换,处理题目时,往往会出现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 在教师看来,这些错误或许很简单,但是学生如果不跳出思维定式的话,是不容易发现自己错在哪里的. 虽然“错误”有许多的弊端,但是运用的好,价值十分可观,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只需要稍微加以引导,接着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而不是立即打断,如果教师及时打断,很有可能让学生错过一次深层次探索的机会. 有助于学生提升思维能力,而且当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后,自信心会提升很多. 例如在讲解运用等式性质时,如果一个2个式子相等,同除以一个数,那个数不能为0,这个知识点错的人很多. 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个题目:mX = mY,从这个式子你们能得到什么呢?有些学生得出了X = Y,教师可以让他们再次思考,并且指出学生错了. 学生疑惑不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带几个具体的数值去计算一下看看. 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往往会忽略掉m = 0这个点,当学生最终想到0并且带入时,才会恍然大悟,对于知识点理解更加深刻,接着教师让学生联想思考有没有其他知识点与之相似. 接着教师根据错误的地方与学生提出疑惑的地方进行拓展.
四、科学预设,及时反思
预设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预设的不够合理,会让学生陷入困惑之中. 教师在预设的时候,就要不断的反思,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思考如何才能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让学生融入进去. 教师也要从学生角度思考,如有些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会只按照自己之前所思考的角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适当的引导,不然学生不容易思考出正确的答案. 由于每节课都要预设,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问问自己,自己创设的教案是否达到了要求,能够让学生产生疑惑,“生成”新知识. 如分析一个问题,学生能否一眼就能看出其中包含的知识点?如何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从问题中分析出知识点. “比如教师在教学数形结合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设计一些题目,是利用函数方面的知识进行解决的,但是解决起来比较复杂,接着再设计一些图像类的题目,学生发现图形类的题目解决起来比较容易,便可能会联想,是否将函数与图形结合起来会比较简单呢. 这样一来就达到了预设的效果,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还会加以思考,深化知识点.
总之,预设是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的准备. 然而,预设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把学生所有的疑惑解决. 因此,教师在预设过程中,设计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产生疑惑,或者有所创新. 这样,就可以让预设与生成共创. 在相辅相成下,课堂的效率会极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