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黑泽明的影像世界——以《罗生门》为例

2016-05-14芦楠楠

资治文摘 2016年6期
关键词:叙事手法罗生门

【摘要】笔者通过对电影大师黑泽明影像世界的浅层次解读,并以其代表作《罗生门》为例分别从叙事手法、摄影技巧等视角进行剖析。

【关键词】摄影技巧;叙事手法

黑泽明的作品如同他自己的名字一樣,具有极其浓厚且鲜明的色彩,对后来众多世界级大师产生深远影响。而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日本乃至东方的一个文化符号,主要原因是其有着属于自我的鲜明个人特性,而对武士道精神的诠释,则是其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元素。国内的普通观众在“手撕鬼子”的侵染中早已忘记,武士道精神是作为日本民族性而存在的,千年的文化积淀为日本电影创作提供了最扎实的土壤,其实将武士作为叙事主角,表现武士性格的电影早就存在了,而黑泽明的独到之处在于他对武士道文化传统的理解并非停留在一般剑戟片的表层,动作戏带来的快感,只是黑泽明武士电影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则是一种基于民族性的深邃文化探讨;对于日本电影而言,武士电影就像武侠电影之于中国的情怀一样,具有不可替代的民族特征。无论是武士个体还是武士群像,深刻的思想和浓郁的风格都在黑泽明的电影中取得了成功,并且是不可复制的。

武士电影让黑泽明获得了世界声誉,甚至将武士这个文化符号输入进了好莱坞的武器库。‘电影天皇的名号代表着黑泽明对于电影的独断的权威,但他的多变与魅力远大于这个符号的类库称谓,在武士电影之外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引领着电影叙事方式的变革,为观众呈现处理人性细节的电影大师。芥川龙之介创作的《罗生门》,与黑泽明编导的电影同名,实际上它则取材于芥川的另一篇小说《竹丛中》,因此两篇小说是毫无关联的。但经黑泽明之手却它成了一个世人皆知的词汇,并开启了叙事模式和摄影手法的新纪元。

一、摄影技巧

“电影是运动的艺术”,在影片中采用了大量的运动摄影且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摄影机的运动完全依据情节的发展、情绪的积累、场面的调度等,似乎在向观众传达一种暗示,亦或是导演价值观念的一种引导。然而,《罗生门》一片在景别上虽重视近距离镜头的运用,却没有与西方电影的特写式风格趋同。影片中仍然保存了不少的远景与全景镜头,这些镜头除必要地交代环境之外,在总体氛围上使影片笼罩在浓郁的日本的民族特色中。

若要纵向比较罗生门所剖析的人性丑恶和其本身的表现力度可能比不上现在涌现的一些电影作品,但这并不能贬损《罗生门》超出时代的伟大,因为正黑泽明的创造,才让那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拍摄手法,成为电影工业的惯例。那么摄影风格则是其独创风格的体现。本片运用了很多闪回镜头,在当时属于一种革新。在传统的描述空镜头的场景中,他还用了一些看似凌乱的镜头来表现情绪。黑泽明精心的把我这光线对镜头表达的影响,对人物神态的细腻捕捉更让这个谎言和粉饰交织的故事悬念重重。

二、叙事手法

这部仅有88分钟的黑白电影有着后现代电影无法超越的深刻,而这种深刻完全建构在不可思议的简单之上。而简单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场景的简单,本片只有三个故事场景;二、人物的简单;场景虽然简单,但每个事物似乎都暗示着意向,黑泽明的叙事结构在两层之上,并在其中穿插了多次出人意料的转折,再三母系之上创造了拷问人性善恶的迷局。如果说叙事方式的革新建立在叙事小说的基础之上,《罗生门》是黑泽明对于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客观真理的追寻和探索。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同一个事件,四个人却有四种截然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来源于被擒的强盗多囊丸;第二种说法来源于武士的妻子真砂;第三种说法是死去的武士借女巫之口说出来的;第四种说法是由一个旁观者,也就是当时躲在草丛中的卖柴人讲述的,[2]影片具有很大的争议性,可谓是众说纷纭。一部分人认为黑泽明对人性抱有悲观、消极的态度;另一部分人认为黑泽明对人性是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也许这真是电影的魅力,正是导演的用意之所在吧。

三、小结

整部影片无论是精湛的摄影技巧、独特的叙事手法、生动的表演,尤其后期的剪辑都相当出色,它从人自身的角度出发,探讨人性的问题。正如卡夫卡所说,你如此讨厌这个世界,却发现自己也参与其中。反观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像樵夫一样富于同情,而又自私自利不愿揭露真实的自己。《罗生门》为我们提供了思考问题的一个不同的角度,提醒人们善于自省,剖析内心。它对电影届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原来电影可以这样拍。”黑泽明在片中掌控全局并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情绪,使他‘电影天皇的称号当之无愧。在他的电影中无论是武士题材还是人性的探讨,黑泽明都在以纯粹的个人理念去创作电影。总之,电影大师黑泽明的魅力更多的是蕴藏于他那精心推敲设计的独特的镜头和影像以及那耐人寻味的主题意义上,他是日本电影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至今仍有着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潘桦等.世界经典影片分析与解读[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作者简介:芦楠楠,女,汉,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4级艺术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批评。

猜你喜欢

叙事手法罗生门
屠龙者终成恶龙
产妇自杀的“罗生门”
工资涨得太快?劳资双方的“罗生门”
当代舞蹈作品的叙事类型和手法研究
《哈利·波特》的魔幻叙事解析
《钢琴师》:一个时代的诉说
罗生门下的人性丑恶——解析电影《罗生门》
电影《罗生门》的素材考察
《哥儿》作品赏读分析
黑泽明镜头下的多襄丸与菊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