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良固定方法对降低婴幼儿留置针所致压疮率的效果观察
2016-05-14刘丽红刘兆华谢朝霞
刘丽红 刘兆华 谢朝霞
【摘要】目的 观察组使用改良固定方法对降低婴幼儿留置针诱发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需要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100例对照组患儿穿刺送管成功之后使用3M透明敷贴以及胶布外固定实施处理。100例对照组患儿在静脉留置针穿刺完成之后使用2跟根3M胶贴对针柄和留置针Y形接口实施固定处理,之后再使用3M透明贴膜平铺上面,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留置针压疮情况。结果 此次研究观察组患儿的压疮率要明显对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改良固定方法对降低婴幼儿留置针诱发压疮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改良固定;婴幼儿;留置针;压疮率
所谓静脉留置针,实际上就是临床中常说的套管针,套管针的操作不但简单有效,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因为传统反复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另外还能够合理的保证患儿血管不受损伤,静脉留置针目前在临床中的使用,尤其是小儿静脉输液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1]。临床研究表明,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一般需要控制在3天至5天,在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因为透明敷料过紧,导致患儿的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致使患儿容易出现压疮情况[2]。此次研究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需要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200例作为对象,分析使用改良固定方法对降低婴幼儿留置针诱发压疮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需要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观察组100例患儿中,男性患儿113例,女性患儿87例,患儿年龄各不相同,其中年龄最大的为1岁,年龄最小的为1个月;对照组100例患儿中,男性患儿114例,女性患儿86例,患儿年龄各不相同,其中年龄最大的为1.2岁,年龄最小的为10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选取外周血管消毒皮肤,100例对照组患儿依据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在穿刺送管结束之后使用静脉留置的敷贴或者纸胶进行固定处理。100例观察组患儿在穿刺送管结束之后则使用常规第3L胶贴对针柄实施固定处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第二根带敷料3L胶贴呈外八固定,同时黏贴在患儿的皮肤上,之后使用静脉留置针敷贴和纸胶实施固定处理。所选取的患儿全部使用封闭留置针以及一次性贴膜和纸胶。使用胶布360度环绕之后再把肝素帽悬空进行固定处理。
1.3观察指标
I度:患儿局部皮肤有红斑不过皮肤相对较为完整;II度:患儿皮肤的损伤主要在皮肤表层和真皮,能够看见皮肤损伤存在擦伤或者火山口状的伤口;III度,伤口能够侵入到皮下组织,能够看脚较深的创面,不过没有侵入到患儿的筋膜;IV度:损伤直接渗入到患儿的肌层以及骨骼。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选取的所有患儿都没有出现III度以及IV度压疮。100例对照组患儿出现压疮的总共有23例,其中I度压疮的患儿有20例,II度压疮的患儿有3例,出现于真梗处的有19例,出现在输液针头下方的有4例,压疮出现率为23%。100例观察组患儿出现压疮的有2例,全部为I度压疮,全部出现在输液接头处。观察组压疮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压疮的出现主要和下面几个因素有直接的关系,即压力、潮湿度以及剪切力,同时还和持续的时间有一定的关系[3]。对于婴幼儿而言,由于皮肤表层较薄,透明度相对成年人更高,同时丰富的毛细血管也会加大穿刺的疼痛感;如果留置的时间过长,则针梗会对皮肤有持续性的压迫[4]。另外需要注意,婴幼儿因为容易活动,自控能力较差,其新陈代谢往往也非常旺盛,局部的皮肤摩擦力大,所以更容易出现压疮问题[5]。
此次研究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需要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200例作为对象,观察组患儿通过使用改良固定方法,有效降低了婴幼儿留置针诱发压疮的出现率,仅仅为2%,对照组通过使用常规方法,压疮率达到2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使用改良固定方法对降低婴幼儿留置针诱发压疮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吕友红,黄丽玉.改良固定法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压疮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4,32(23):2207-2208.
[2]沈瑜,管学妹.改良固定法在预防留置胃管患者鼻翼部压疮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22(11):122-122,123.
[3]郝岱峰,李涛,冯光等.改良封闭式负压联合推进皮瓣修复髋部皮肤深度压疮[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3,8(6):32-34,38.
[4]林倩,陈鑫,魏改艳等.改良n型贴膜在预防头皮静脉留置针针柄处压疮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104-105.
[5]管红华.改良式弹力绷带固定在防止小儿留置针压疮的应用体会[J].医疗装备,2012,25(7):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