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1例布氏杆菌
2016-05-14田丹
田丹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1岁。入院前半月左右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乏力,精神差,进食无吞咽梗阻,症状进行性加重,入院前4 d开始出现多汗,一直未行特殊检查和治疗,患者在当地医院就诊建议住院治疗患者拒绝,后患者来我院急诊就诊测量血压偏低,遂收入我科。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差,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力明显下降,体重无明显下降。入院后体检:体温:36.3℃,脉搏:7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0/50 mmHg。神志清楚,颈软,全身大汗淋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不肿。辅助检查:入院前于当地医院行胸部正位片示: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行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律,②左室高电压。入院考虑诊断为:纳差乏力原因待查。入院予以抑酸及补充能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症处理。患者于入院当天17∶00左右出现寒颤,高热,体温39.4℃,用退热药后体温恢复至36.0℃,其后体温又上升至38.8℃,追问患者自入院前1 w左右开始出现类似症状,有养羊史,无蜱叮咬等病史。
入院后急查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3.33×109/L,红细胞4.24×1012/L,血小板26×109/L。生化示:谷丙转氨酶(ALT)67 U/L,谷草转氨酶(AST)83 U/L,总蛋白(TP)59.78 g/L,白蛋白(ALB)29.20 g/L,乳酸脱氢酶(LDH)419 IU/L,α-羟丁酸脱氢酶336 IU/L,钠(Na)128.8 mmol/L,氯(CL)93.4 mmol/L,C-反应蛋白(CRP)114.02 mg/L。余未见明显异常,心梗三项阴性。
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律。②异常QRS波群,请结合临床。③左心室高血压,建议行心脏彩超。4.心电轴左偏;治疗后复查血白细胞2.52×109/L,血红蛋白119 g/L,血小板2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6.6%;生化钠(Na)133.2 mmol/L,氯(Cl)96.2 mmol/L,钙(Ca)1.94 mmol/L;小便常规正常,凝血功能提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6.2 s,其余指标正常。行腹部CT提示:①肝脏钙化灶;②双肾囊肿;③胰腺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④双侧胸腔少量积液;⑤左后下纵隔占位,建议进一步检查。
胸部CT提示(胸部,平扫):①考虑右肺少量感染,建议治疗后复查。②考虑双肺纤维增殖灶,建议必要时复查。③纵隔淋巴结轻度肿大。④左后下纵隔占位,新生物或肿大淋巴结,建议进一步检查。⑤双侧胸腔少量积液。由于患者治疗效果不佳,调整抗生素种类之后复查白细胞2.15×109/L,红细胞4.14×1012/L,血红蛋白125 g/L,血小板29×109/L。2014.04.28白细胞2.15×109/L,红细胞4.14×1012/L,血红蛋白125 g/L,血小板29×109/L。骨髓穿刺细胞学意见:粒系核左移,且巨核细胞产板欠佳,请结合临床。心脏彩超提示:主动脉瓣近瓣环处强回声团,赘生物待排(主动脉瓣近瓣环处可见多个强回声团,较大一个约0.6 cm×0.5 cm,余瓣膜回声未见明显异常。)。升主动脉增宽,左房增大,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
2 治疗与讨论
入院给予两联抗生素头孢哌酮他唑巴坦2 g,1次/8 h,阿米卡星0.4 g,1次/d抗感染及护肝补液等对症治疗,患者仍寒颤高热,请呼吸内科,血液内科,胸外科,心内科,感染性疾病科多方科室会诊。综合考虑目前患者诊断考虑:①发热待查:感染性心内膜炎;②左后下纵膈占位可能,具体感染细菌不明,同时不能排除伤寒,病毒等其他感染可能,建议加强抗感染,遂调整抗生素为:万古霉素针1.0 g,1次/12 h,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0 g,1次/8 h;调整抗生素后患者仍有发热,但较前好转,体温在38.5℃左右,精神食欲好转,入院治疗1 w后患者细菌室血培养及骨髓培养结果回报:均检出“马耳他布鲁菌”(高致病性传染病);报告我院公共卫生科,再次告知患者家属病情,家属要求转宜昌市三医院继续治疗,予以四环素联合左氧氟沙星等对症治疗,患者发热缓解,规律双联抗菌治疗1个月后,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培养等指标,患者未再次出现发热。
布氏杆菌病,又称马耳他热或波状热,是由布氏杆菌属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慢性变态反应性传染病。布氏杆菌的感染途径多样,可通过体表皮肤黏膜接触、消化道、呼吸道等侵入人体,但有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传播途径不明确,人的感染多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布氏杆菌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波状热常见)、乏力、多汗、口渴口干、食欲减退、流产、睾丸炎、肝脾肿大等,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收治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时,在排除可引起症状的常规疾病后,应仔细询问患者职业、生活习惯等,尽早的明确诊断。同时,应加强地区医院甚至牧民的医学知识宣传培训,以便于及时的诊治疾病,避免误诊漏诊而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王腊玉.布氏杆菌病防治分析[J].华西医学杂志,2010,25(3):608-609.
[2]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9-182.
[3]刘锴,金宁一,王兴农.布鲁菌病的治疗进展[J].传染病信息,2007,20(1):30-32.
[4]张晓梅,候柏春.布氏菌病1例报道.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6,21(4):242.
[5]Huang Zhigang,Hu Shaoqian,Han Huiqiang,. Paddock county birch forest village of brucellosis outbreak investig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ndemic diseases,2005,20(2).
编辑/翟辰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