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2016-05-14陈劲频张文辉金波马雪梅刘博李捍卫

医学信息 2016年6期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肝硬化

陈劲频 张文辉 金波 马雪梅 刘博 李捍卫

摘要: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否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毒性肝炎导致肝硬化同时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与无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中分别在镜检同时活检钳钳取胃窦部粘膜行尿素酶检测HP,从而得到的相关数据比较分析。结果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其幽门螺杆菌阳性71%,而肝硬化无门脉高压性胃病幽门螺杆菌阳性 20%。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无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结论 由此证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更容易诱发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并长期定植于胃粘膜,增加胃粘膜出血风险,从而增加了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后上消化道的出血率。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幽门螺杆菌;感染

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是门静脉高压患者内镜下胃粘膜出现特殊病变并伴有粘膜和粘膜下血管扩张而组织学上无明显炎症的一种独立的胃病[1,2],为临床肝脏硬化后出现临床门脉高压症状群所伴随的胃粘膜内镜下呈现的以下改变,如:蛇皮样改变伴或不伴樱桃样红斑;糜烂;黏膜下血管扩张等表现[3]。门静脉压力增高及其继发性改变是门静脉高压时胃粘膜损害的前提和基石,门静脉高压时,胃粘膜血管长期处于高压充血状态,加之血管产生继发病变,管壁顺应性降低,遇有害刺檄时胃壁血流重新分布能力下降,因而血流对胃粘膜保护作用受到削弱。近年来除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外,门脉高压性胃病亦为导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4]研究发现,胃粘膜血液循环障碍是门脉高压症的重要病理生理变化和PHG 的主要发生机制,而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5],其生长缓慢并长期定植于人类胃粘膜,与胃炎、溃疡、肿瘤等密切相关,近年来对其与肝脏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不断增多。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内窥镜中心行常规胃镜检查的患者,数据中所供研究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共90例(所有患者均是临床及影像学均已明确诊断为肝硬化代偿期或失代偿期),其中存在门脉高压性胃病的45例,无门脉高压性胃病45例;在这些存在门脉高压性胃病的45例肝硬化患者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32例;无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肝硬化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9例;

1.2 标本采集及方法 于空腹状态下行电子胃镜检查,GIF-260行胃粘膜检查及活体标本钳取。

1.3 检查方法 对所有组中例患者利用胃镜检查中钳取的胃粘膜行快速尿素酶检测,色泽变为玫红色的为阳性,无颜色改变的为阴性。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 分析研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幽门螺杆菌感染分析 通过尿素酶检查发现,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45例患者中,HP阳性者32例,HP阳性率为71%;肝硬化无门脉高压性胃病45例患者中,HP阳性者9例,HP阳性率为20%;两组患者阳性检测率对比发现,在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硬化基础上是否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其HP的易感性存在其差异有其统计学意义(P<0.05)

2.2门脉高压性胃病(蛇皮样变伴或不伴樱桃阳红斑)基础上有胃黏膜糜烂的HP阳性率显著高于不伴糜烂,见表1。

3讨论

幽门螺杆菌自1983年由澳大利亚学者Warren与Marshall首次报道,经不断探索和研究证实该致病菌不仅可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6],还与肝胆系统疾病息息相关,乙型肝炎病毒可导致患者胃部组织细胞的病变,同时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胃病的重要因素[7]。以最常见的肝硬化为例,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之一,而如果在肝硬化基础上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产生尿素酶,对其尿酸分解后产生大量氨,进而引起高氨血症;肝硬化患者的胃粘膜均有一定程度的损伤,有资料表明门脉高压性胃病胃粘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肝功能分级呈正相关,换言之,门脉高压性胃病黏膜病变程度越重,肝功能越差[8]。肝功能严重受损,门脉高压突出,胃粘膜淤血越严重,再加之严重肝功能受损致血液中有毒物质如内皮素、一氧化氮失调,致胃粘膜血流失衡,而随着胃粘膜血流失衡,淤血逐之加重,而这些可能为幽门螺杆菌在胃内定植提供便利条件。此外研究还表明血中NO 及转化生长因子增高和前列腺素-E是导致PHG 时胃粘膜对外界刺激敏感性增加的主要因素[9]。肝硬化患者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均有不同程度减弱,而门脉高压又导致胃粘膜持续在淤血状态,尽管有血流量增加,而胃粘膜仍相对缺血缺氧,外界所来的幽门螺杆菌本身所带来的代谢产物和感染后所诱导的胃粘膜产生的促炎症因子,如IL-6、IL-17等细胞因子均造成胃粘膜炎症的发生、发展;此外,一些研究证实HP感染可抑制Th2型免疫应答,造成感染的持续存在;综上所述结合目前数据表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胃粘膜感染HP的机率要明显高于无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患者。

参考文献:

[1]Spina GP,Arcidiacono R,Bosch J,et al.Gastric endoscopic featuresin portal hypertension:final report of a consensus conference,Milan,Italy,September 19,1992[J].J Hepatology,1994,21(3):461-467.

[2]沈海燕,吴云林,王波,等.内镜下聚桂醇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2,4(20):145-147.

[3]习建冬.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乙肝后肝癌等肝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研究[J].河北医学,2015,1,21(1).

[4]张文辉,高丽丽,韩军,等.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21例临床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2,4,14(2).

[5]赵永忠,王波,王天才,等.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J].重庆医学,2002,11,31(11).

[6]韦昭华,冯绍华,何丹,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7,8(13).

[7]庞念德,陈安海.乙型肝炎病毒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胃粘膜病变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4,12,20(12).

[8]苏飞,肖泽钊.门脉高压性胃病胃粘膜病变及相关因素分析[J].四川医学,2003,12,24(12).

[9]黄永辉,周力,张文田,等.门脉高压性胃病胃粘膜组织一氧化氮及过氧化脂质的改变[J].贵州医药,2001,12,25(12).

编辑/丁一

猜你喜欢

幽门螺杆菌感染肝硬化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湖州地区651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调查分析
“幽门螺杆菌”那些事儿
胆总管结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近期疗效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