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荆州市1995年~2014年艾滋病疫情分析

2016-05-14孙春

医学信息 2016年6期
关键词:艾滋病

孙春

摘要:目的 了解荆州市1995年~2014年艾滋病流行情况和发展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荆州市1995年~2014年艾滋病疫情数据进行统计,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995年~2014年荆州市共报告艾滋1044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高发年龄段为20~50岁的青壮年,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结论 荆州市艾滋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同性性传播比例增加明显,应重点关注。

关键词:HIV;艾滋病;疫情分析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目前尚无治愈方法,病死率极高。1981年在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后,该病迅速在全球各国蔓延[1],1985年艾滋病传入中国,目前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发现艾滋病患者及其病毒感染者[2],艾滋病已成为我国当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3]。荆州市自1995年发现首例输入性艾滋病感染者以来,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呈逐年上升趋势,截止2014年12月31日,已累计报告HIV/AIDS1044例,其中患者495例,死亡265例。为掌握荆州市艾滋病的流行特征及发展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荆州市1995年以来的HIV/AIDS疫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和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荆州市历年对吸毒人群、娱乐场所性服务人员、男男性行为人群、长卡司机、返乡农民工、孕产妇、性病门诊就诊者、HIV感染者配偶及性伴和医疗机构无关联检测等人群监测资料。

1.2方法 血清学检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初筛,2009年以前,经复检阳性的样本,送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确证,自2009年2月,由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诊实验室进行确证。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国家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确认阳性的病例进行调查; 将收集的数据用Excel 2003 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时间分布 自1995年起,荆州市HIV/AIDS病例发现呈快速增长趋势。每年均有病例报告,1995年~2014年病例报告情况,见表1。

2.2地区分布 荆州市包括2个区、3个县级市、3个县,HIV/AIDS病例发现的前3位是沙市区(203例)、监利县(184例)、石首市(173例),分别占19.44%、17.62%、16.57%。其他地区分布情况(表1)。

2.3人群分布

2.3.1年龄分布 1044例HIV/AIDS病例中,年龄为25~50岁的有790例,占全部病例的75.67%。25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日渐增多。

2.3.2性别分布 1044例中,男性721例,女性323例,男女之比为2.23:1。

2.3.3职业分布 报告的1044例HIV/AIDS病例中,农民最多,333例,占总数的31.90%;其次为家政、家务及待业,为294例,占总数的28.16%。

2.3.4文化程度分布 1044例HIV/AIDS病例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709例,占67.91%;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有201例,占19.2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34例,占12.84%。

2.3.5婚姻状况 1044例HIV/AIDS病例中,已婚有配偶的518例,离异或丧偶的307例,未婚的219例,分别占49.62%、29.41%、20.98%。

2.4感染途径 1995年~2014年报告HIV/AIDS1044例,其中异性传播(739例)、同性传播(238例)、注射吸毒(47例)、采血(浆)(2例)、不详(15例)、母婴传播(3例)。其中异性接触感染比例最高,占70.79%。2010年经同性传播感染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而经注射毒品感染所占比例逐年下降,通过采血浆而感染的人,近8年都没有新的病例出现。见图1。

2.5感染者发现途径 1044例HIV/AIDS中,术前检测及其他就诊者发现586例,占56.13%;检测咨询发现172例,占16.48%;阳性者配偶或性伴检测发现68例,占6.51%;专题调查发现47例,占4.50%;羁押场所检测发现41例,占3.93%;性病门诊发现37例,占3.54%;孕产妇检测发现35例,占3.35%;无偿献血发现32例,占3.06%;娱乐场所发现4例,占0.38%;其他途径发现22例。占2.12%。见表2。

2.6家庭内感染情况分析 1044例HIV/AIDS病例中,单个家庭内有2个及以上感染者的家庭数有69个(全部为发现时夫妻双方均为阳性),8个县市区均有发现,家庭内感染报告数前3名的地区依次为:监利县24例(33.80%),石首市18例(25.35%),荆州区和公安县各7例(0.10%)。沙市区2009年发现1例一家四口中3人为HIV阳性(夫妻双方及1个子女阳性)。

3 讨论

通过对荆州市1995年~2014年HIV/AIDS病例分析发现,荆州市HIV/AIDS疫情流行特征及可能存在的原因如下。

3.1近几年HIV/AIDS病例发现数增长迅速 1995年~2014年HIV/AIDS病例发现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至2010年后病例呈快速增长期。分析可能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各种病例发现手段全面铺开,监测力度不断加强,医疗机构筛查资质不断健全,VCT、PITC工作运行常态化;②随着荆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加速了AIDS 的传播速度;③对具有高危行为的HIV 感染者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致使感染HIV的吸毒者和性工作者继续在社会上传播AIDS;④社会对AIDS 患者存在歧视心理,HIV 感染者将面对经济上和社会关系上的双重打击,造成部分有高危行为的人群不愿意检测HIV,部分人隐藏在社会之中,造成AIDS 在普通人群中传播。

3.2累及人群类别不断扩大 随着人口流动,外出打工感染艾滋病人员不断增加,婚内艾滋病传播逐年增多,已经累及各个人群类别,正在由重点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累及人群虽仍以青壮年为主,与之前许多研究类似[4-5],但25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感染者和患者日渐增多。尤其是男性感染者中青年学生快速增长,近年在高中学生中也时有发现。

3.3病例晚发现比例高,新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多来自于医疗机构的被动检测,发现之时就已经进入发病期,错过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期,艾滋病死亡率会不断增加。

3.4病例以异性传播途径为主,同性传播增长迅速,青年学生也以同性感染为主。总体上,异性传播感染病例最多,是主要传播途径。对传播途径进行时间分布分析发现,2004 年以后以异性传播为主,自2006年起,针对男男同性恋HIV抗体监测工作的开展,男男同性恋HIV/AIDS 患者的发现数不断增多,近几年增长尤为迅速,提示男男同性恋患者人群大量存在,同性传播今后可能成为主要传播途径,须引起高度重视。

针对荆州市HIV/AIDS 疫情快速增长应采取如下控制措施:①扩大检测覆盖面,在荆州市所有乡镇设立艾滋病快速检测点;②进一步推动PITC工作,更大程度发现感染者;③加大高危人群干预力度,适当增加干预频次,探寻更有效的干预方式,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④加大对男男同性恋的干预力度和宣传教育,除在校学生中的男男同性恋外,更要重视已婚有配偶的男男同性恋人群,防止HIV由高危人群传播给一般人群;⑤加强离退休人群的艾滋病宣传和检测工作,将艾滋病检测纳入离退休人员健康体检,避免该人群成为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中的盲点;⑥深入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全民防艾意识,减少对艾滋病的社会歧视;⑦加强HIV/AIDS 的管理,对符合抗病毒治疗要求者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减少其传播病毒的几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向东,戴本南,朱然.黄冈市1996-2008年艾滋病流行现状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21(1) : 97-98.

[2]钟福华. 艾滋病在中国流行的特点原因与防治对策[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7,23(2) :200-203,204.

[3]李春梅,陶小春.艾滋病、结核病双重感染筛查结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3,24(5):108-109.

[4]吴润梅,李福令,邓万英.合浦县1998-2010年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特征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13):1830-1832.

[5]张慧琦,张培,陈宏平,雷雯.宜昌市2003-2012年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3,24(6):81-82.

编辑/哈涛

猜你喜欢

艾滋病
世界艾滋病日
世界艾滋病日
《 世界艾滋病日》
怎样明确自己是否染上了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
艾滋病病毒暴露前预防知识解读
肠道与艾滋病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艾滋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