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急诊流程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的影响分析

2016-05-14于占明

医学信息 2016年6期

于占明

摘要:目的 分析优化急诊流程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从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6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8)与观察组(48),对照组采取传统模式,观察组采取优化急诊流程,对比两组急诊停留时间以及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结果 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流程,能缩短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确保患者成功救治。

关键词: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ST段抬高心肌梗死;优化急诊流程

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是急性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目前,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比较有效的方法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越早采取血管再通治疗,患者恢复可能性也就越大。美国心脏学会指南指出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应<90min,但部分研究结果发现,ST段抬高心肌梗死无法达到标准[1,2]。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医护配合、抢救连续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优化急诊流程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影响,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6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8)与观察组(48)。对照组中,20例女,28例男,年龄为48岁~79岁,平均为(60.34±10.35)岁。观察组中,19例女,29例男,年龄为49岁~78岁,平均为(60.86±10.09)岁。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组患者发病时,以心电图ST段持续性抬高为主要表现,持续性胸痛症状>30min,病发12h之内采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模式,患者入院后,急诊科负责接诊,护理人员遵医嘱对患者采取心电图有关检查,医生与患者症状结合诊断ST段抬高心肌梗死,由心内科医生会诊,确诊后,心内科医生与导管室联系,采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护理人员遵医嘱做好准备,各项准备完成后,将患者送至介入中心。观察组采取优化急诊流程:①救治流程优化。采取抢救后挂号缴费,对于进入抢救室患者无需等待医嘱,护理人员及时采取心电图检查,并采取急救。通过急诊医生诊断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由心内科医生进行会诊,并将导管室系统启动。护理人员采取定位、定时、定岗定人等抢救模式。定位即在规定位置摆放抢救所需的仪器以及物品,急诊医护人员熟知,并且尽快进行抢救。定时即在患者进入抢救室10min之内采取心电图检查,20min之内采取心脏超声检查,30min之内根据医嘱嚼服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90min之内采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定人定岗即由2名责任护士确定各项分工,明确操作责任,共同完成抢救。②交接流程优化。心内科医生负责24h值班,如果有急诊医生通知,需要在5min之内进行急会诊,在查看患者以后,与家属进行术前谈话并签订手术同意书。同时导管室负责24h值班,导管室准备需要在15min之内完成。此外,科室术前交接单需要完善,患者家属在住院手续办理的同时采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急诊停留时间以及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即为患者就诊到离开抢救室所用时间,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即患者就诊到球囊扩张所用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应用 SPSS 15.0 软件,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采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急诊停留时间与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对比见表1。

3讨论

临床中,闭塞血管再通、心肌再灌注不仅能抢救缺血心肌,保护患者心功能,使梗死面积缩小,避免心室扩大,同时能防止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减少病死患者,有利于临床预后改善。采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能快速开通血管,对于病发<6h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能降低其病死率,如果就诊是在患者发病1h之内,病死率降低更为明显。相关研究发现,每延长10min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对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其获益会降低0.9%~1.2%,但有效护理措施与绿色通道之间的相互配合,能提升临床疗效[3,4]。在急诊科,缩短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是成功抢救的关键,但需要医护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以及急诊流程的优化,这能够及时对不同紧急事件进行处理。

优化急诊流程,能减少患者家属办理挂号、缴纳费用以及住院等流程的时间,可有效避免护理人员等待医嘱所消耗的时间。急诊医生及时通知心内科介入医生,将导管室系统启动,同时急诊护理人员无缝交接以及连续护理等都是保证患者成功抢救的关键。采用定位、定时以及定人顶岗等抢救模式,能使抢救时效性得到有效提高,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能充分发挥医护人员的专长、能力,护理人员能积极参与患者抢救,这能合理排序各项术前准备与护理操作,使得抢救工作形成时间量化,在诊断治疗的同时进行健康指导、心理护理以及护理操作等内容,改变传统抢救模式,缩短抢救时间,优化抢救流程,使得患者从中获益。优化交接流程能使术前危重患者交接内容更加规范化,避免出现漏洞,优化交接流程后,护理人员责任心明显增强,交接转运安全性提升。本文主要采取优化急诊流程,其目的是缩短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检查、诊断、治疗以及转运所需时间,使得患者能及时得到救治。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所以,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流程,能缩短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确保患者成功救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宋莉,胡大一,孙艺红,等.不同临床路径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影响的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01(02):100-103.

[2]麦子杰,宋明才,张稳柱,等.绿色通道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02(03):123-124.

[3]王劭晟,丁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的研究现况[J].广州医药,2011,03(02):134-136.

[4]王丽娜.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14,05(04):88-90.

[5]李然,郭学苹.优化的急诊流程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4,07(08):77-80.

编辑/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