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视域的职高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016-05-14方磊
方磊
摘 要:职业高中学生普遍存在数学基础薄弱、厌学情绪强烈、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问题。数学在他们的认知里是一门枯燥无趣的学科,“学数学无用”的想法成了他们认真学习数学的绊脚石。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动力的因素,即数学的生活化。本文从课前导入、教学过程、课中练习、课后作业等四个维度,探索基于生活视域的职高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生活化 教学模式 数学
数学的新《课标》提出:“学习数学要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让数学问题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提炼出来,而又应用于生活中。”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结合现实为学生创设一个最大程度接近生活的情境,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来导入数学课程,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学的知识正是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作为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师,我们应基于生活视域来探索职高数学教学模式。下面,笔者从课前导入、教学过程、课中练习、课后作业等四个维度,开展基于生活视域的职高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一、导入生活化——激发求知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开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新鲜而又切合学生实际的导入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从一开始就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例如笔者在平面向量的加法的教学中,伴随着《那些年》的背景音乐,引入大家熟悉的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并追问学生向往台湾的生活吗?然后播放几张台湾特别是台北市的美景,希望学生有机会可以去感受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此时笔者话锋一转,强调以前从宁波到台北没有现在这么方便,需要先去香港转机,而现在因为政策开放了,可以直达台北了,但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前,这两种方式的最终效果是一样的,从而抽象出向量的模型,顺其自然地引出向量的加法。这样的导入方法能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事半功倍。
在上计数原理这节课时,先让学生猜一个从小学就一直活跃在数学课本上,而且经常砸碎这个、倒翻那个的著名人物——“小明”,学生顿时感觉很亲切。此时教师讲述小明一家去北京旅游遇到了装点花坛和给汽车上牌照求种数的问题,并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在学生通过用初中的列举法解答受阻之际,鼓励他们学习本节课的计数原理后定能迎刃而解,大大加强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再比如上分数指数幂这节课时,引入一个“恋爱密码”的故事:男生传纸条给女生,上面写着“你下午3点在校门口等我”(翻译的意思),女生传纸条回应男生,上面写着“我会在3点前后5分钟等你”(翻译的意思)。通过这样幽默诙谐略显八卦的方式,在轻松的氛围下让学生回忆初中根式的知识点,学生注意力大大增强,为这节课的有效展开奠定了基础。
二、过程生活化——增添求知兴趣
良好的开端仅仅是成功地一半。要想真正成功还需要重视教材的处理和运用,在平时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对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发挥最大效益,融教材于生活。
1.例题生活化
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例题:宁波经贸学校在创建宁波市文明单位,美丽校园过程中,正在努力搭建了经贸十景。漫步校园,各种颜色鲜艳的花草树木让整个校园充满了春意盎然的生机,与其说是在经贸读书学知识,不如说是在经贸体验生活。在这个特色明显的校园里,有人希望为这个校园再添一道风景线,构想如下:建一堵大理石墙,设计时为了与周边景点协调,对于同样规格的大理石用量按下述规则:第一层比的二层多4块,第二层比第三层多4块.....以此类推,若第十层用了40块。那么想请同学们求:第一层用了多少块大理石?十层一共用了多少块大理石? 此题和学校当时的政策和在建的工程项目正好吻合在一起了,不但向学生宣传了学校致力于为师生共创美丽校园的决心,更让学生感觉数学真的就在身边,解此题仿佛是在帮学校解决实际问题,成就感大大增强。
在两点间的距离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例题:孙悟空的金箍棒可变粗变细,变成能通天,变小可以藏在耳朵里,若金箍棒的两个端点分别用A、B表示,把A点放在直角坐标系中(-1,2)的位置,B点恰好落在(5,-6)处,求此时金箍棒的长度;若孙悟空要把金箍棒拿起来,手握在何处正好握住金箍棒的中点。此题以学生耳熟能详的《西游记》中孙悟空和金箍棒为背景,让学生感觉原来名著里也蕴含着数学,这个比单纯的告诉你两个点的坐标,直接代公式求两点间的距离和中点坐标要更加吸引学生。
2.情景生活化
如复习二元一次不等式时,正好是母亲节,要给母亲买花,所以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花店老板告诉我康乃馨每枝15元,百合每枝10元时,此时我发现我只有150元钱,而且希望康乃馨的数量不低于百合数量的2倍,我可以如何购买?在这样一个充满感恩的日子里,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激起的不仅仅是思维的火花,更是情感的火花。
如在计数原理课程中笔者通过创设小明游北京的情境,以帮助小明解决在旅游中所遇到的问题为线索,铺设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层层递进。学生在轻松的、生活化的氛围中,在一个个问题得到迎刃而解的同时,学会了计数原理的应用。这样的流程不仅使课堂教学过程流畅自然,而且不断地充足和内化学生的知识,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相关知识网络,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良好的认知结构。
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中,以经贸公司小王创业之路为线索,他向借贷公司借3000万,借贷公司拟了一份借贷合同,里面有详细的等额本息还款细则,师生共同探讨此细则所蕴含的等比数列求和的知识点,并利用类比二元一次方程组推到此公式,帮助小王解决这个贷款问题。这样的情境很容易让学生进入角色,学生感觉自己不仅仅在上数学课,仿佛在解决自己职场中的问题。
三、练习生活化——巩固求知兴趣
相对于普高生而言,职高生在学科知识学习方面更看重的是实用性,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学习无目标、无动力、无想法的问题。其实学生并不是不想学数学,而是想要学对自己专业和今后工作有帮助的数学,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点,利用实际生活,带领学生一起发现并学习数学的实用性。
1.题型生活化
对练习题型的选择,教师也应考虑如何选择与生活实际有联系或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一方面可以把教材中原有的例题加以个性化的修改,如把地名换成你所在的地方的名称,也可以是所在学校的名称,还可以把其中涉及的人名换成同学、老师甚至是一些名人等等;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和所教学生专业相关的练习,如教学对象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关于理财的题目;如教学对象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关于网购的题目;如教学对象是汽修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求汽车零部件上的尺寸的题目等等。当然也可以设计一些以当前社会,政治以及热门事件为背景的题目,让学生也感到原来数学题目也是与时俱进的。
2.形式生活化
当然对于课堂练习展开的形式上也需要生活化,此时可以利用职高学生争强好胜、乐于竞争的心理特点,适当地安排一些游戏性的练习,并引入竞争机制,明确赏罚制度,开展抢答、小组竞赛等方式,这样能够增强学生自我表现,自我评价的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在头脑风暴中落实知识点。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拍摄一个情景剧,学生担任主角,阐述遇到的实际数学问题,并寻求帮助。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组建智囊团,帮助解决问题,选择最优方案。
四、作业生活化——延续求知兴趣
作业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商的重要方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复习”和“温故”,是理解、巩固、记忆乃至创新知识的重要方式,学生必须通过亲身体验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已形成的知识体系中,贴近实际的作业可以推动学生进行积极地体验,从而巩固并完善知识体系。
如在排列组合的教学中,笔者考虑到学生编写题目较为简单,就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每位同学自己编写两个有关生活中排列的题目,并求解。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学得积极、主动,思维随之展开,兴趣随之激起。再如在等比数列的教学中,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存1000元钱到银行,按复利计算到年底可领回多少钱?笔者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利息,而是要学生自己去查询,并为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答应他们答对有奖。
再比如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中,课后作业里布置了这样一道题目:学校的报告厅共有25排座位,后一排比前一排多两个座位,最后一排有70个座位,问报告厅共有多少个座位?报告厅是学生平时的活动场所之一,求这个报告厅的座位数切合实际,学生乐意去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解法有两种,同样考验学生的发散思维。
数学是枯燥的,但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枯燥的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缺乏兴趣,面对数学犹如面对满天美丽的繁星,令人神往,但可望而不可即。
参考文献:
[1]南林佳.浅谈职高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J].职业教育,2013(11).
[2]王兆正.经历数学化:从数学从生活化到生活数学化的教学回归于超越[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12).
[3]王国英.职高数学课堂引入“生活化”研究[J].电子制作,2014(22).
(作者单位:宁波经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