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更应“贴近心灵”

2016-05-14于者良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妹妹心灵情感

于者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强调写作应贴近生活。作文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说“生活即教育”,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将其做进一步强调,变成“教育即生活”。从此,教育便与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

其实,教育不但要指向生活,更要指向人。作文教学既要贴近生活,更应贴近心灵。真正的写作,是生活的人化,是心灵化的。因此,作文教学最应该关注的就是人的心灵建构。语文是人化的生活,没有人的言语生命的建构,便不能有效地同化生活,更不能顺应生活,也就不能表现、创造人化的生活。

思想指导行动,思维决定行为。有思想,才有言语、文章之意。有了主体心灵的丰富、文章图式的建构,有了言说的冲动与兴趣,有了言语信念与理想的指引,言语野性、天性才能逐步向言语共性、个性跃升,生活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文章。

贴近心灵的真实话语是最有生命力、最能打动人的。巴金的《随想录》之所以震撼人心,因为它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句句都是真心话”(冰心语)。浙江大学中文系吴秀明教授说:“这样的一篇小文获奖其实是一个启迪,它在提醒我们要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孩子的童心是最起码也是最宝贵的。”

小学生习作以“以学生之手写学生之口,以学生之口抒学生之心”,任何人的情感变化,都来自于心灵的真切感受。这种心灵感受,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带有强烈主观感情色彩的感受、认识、评价,会使读者受到感染,引起感情的共鸣。

由此看来,作文教学更应“贴近心灵”,笔者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畅谈热点话题,表达心中那份见解

热点话题是指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

话题是谈话的中心,但不限于谈话的中心,加上各种意见才是一个充实的话题,其实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关注的各种事件的一个概括。在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大家对同一个问题会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这些不同的看法加上这个问题就是一个话题。对于小学高年级来说,引入一定的话题展开作文教学,是给学生创造言语表达欲求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一堂作文课,能否激发学生的作文欲,与语文老师设计的“话题引入”有直接关系。

导写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一开始可以借助学生畅谈热点话题引申,学生的求知欲望一触即发。给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话题,通过看录像后随机点拨,学生有表达的欲望,为写打下了基础,课堂气氛活跃。

比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路上遇见老人摔倒,该不该去扶,应该怎么处理?小学生面对学习上的挫折受不了批评,时有跳楼现象发生,你怎么看?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造成3000多人亡;2015年11月13日法国巴黎恐怖袭击事件,造成120多人死亡等等;对于类似的事件,你对和平有什么新的认识?

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的热点问题,选择贴近学生心灵的话题,引导学生去思考。下面是“9·11”事件发生后,我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引导学生观看画面、了解背景,发表自己的见解。请看五年级陈舜涵同学的《受伤了的美国》的作文片段:

我想:他们这些恐怖分子为什么要攻击美国呢?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多行不义必自毙!”美国一直以最先进的武器和高度发达的科技在世界上称王称霸,他们不听取和平国家的忠言劝告,对我们这个发展中的大国也不太友好,在世界上到处挑衅,引发战争。有的国家还在美国面前煽风点火,大多数国家是敢怒不敢言。这次恐怖分子袭击事件,不少国家幸灾乐祸。但我却认为:恐怖分子想要袭击的是美国政府,而倒霉的却是无辜的美国人民!作为一个正义的人、正义的中国人,应该严厉谴责,并予以打击。

最后,我还要问美国一句:美国政府,难道你就不知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吗?

刘勰说:“夫撰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9·11”事件已经尘埃落定,当初的情节却让人们触目惊心,人们肯定无法把那一恐怖悲凉的景象从自己的记忆中抹去,留给人们的还有一份无法承受的沉重的思索。作为五年级的学生能对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剖析,有自己的心灵感触,既对美国政府的霸权主义进行了批判,同时也严厉地谴责了恐怖主义。义正辞严,情感丰富。可见,习作越是贴近心灵,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人。

作文的本质是表达自我感受,表达心灵的声音。

二、跳过心灵“沼泽”,倾诉心中那份真情

每个人都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开心、烦恼、郁闷、伤心……有乐趣自然想尝试,有体验自然想表达、有成功自然想分享、有秘诀自然想学习、有愿望自然想实现、有心里话自然想倾诉。

每个孩子的生活背景都是不一样的。但现在的这些孩子,大多在蜜罐里泡大,稍有不顺心,有的就走不出来。人生哪有一帆风顺的,总有困难,有挫折。有的同学遭遇疾病的折磨,有的母亲身患重病,有的家庭破裂,有的父母打工把自己丢给外婆、姑姑……这些沟沟坎坎,都是我们人生中躲避不开的。怎么办?

比如:班里有42名同学,有一多半孩子现在有了小弟弟或小妹妹,以前都是独生子女,现在国家二胎政策放开,突然间有弟弟妹妹与自己抢零食,抢玩具,争夺父母的爱,有的孩子心里老是过不去这个“坎”,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去接纳,去包容,去融入。

我们的班长朱婧旖是个很直爽的女孩,她有了妹妹之后,总觉得妈妈对她的爱不够多,于是就写了一篇《妈妈,我想分享您的爱》来倾诉自己心中的那份真情:

“哇……哇……”随着一声清脆的婴儿哭声,我的第一个妹妹出生了,她是那么可爱、机灵、活泼,也给全家人带来了欢声笑语。

可是,自从妹妹到来,我就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快乐了。现在的妈妈不再是那个和蔼可亲的妈妈了,我恨我的妹妹,因为妈妈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妹妹的身上。放学回家,本来一进门就会出来迎接我的妈妈,再也看不到她的身影,有时还会批评我让妹妹乐一乐。我平常撕破一张纸,妈妈都会批评我浪费资源,可是,妹妹有一次把一张百元纸币给撕了,妈妈不但不骂她,还哄她开心。为了带妹妹,家里的好多活都让我来干。“快帮妹妹拿纸巾,流口水了。”“去把碗洗了,我要带你妹妹去楼下玩一会儿。”“房间整理一下,把你妹妹的衣服叠起来。”……家里人似乎都被那新诞生的小东西给迷住了,一家人都围着妹妹团团转。

真是气死我了!这个妹妹就是上帝派下来折磨我的,让我痛苦,让我吃醋,让我难过……有弟弟妹妹的同学一定也有这样的感受吧!

妈妈,希望你看到我这篇文章后,能够反思一下,改变自己的行为。我想得到原来属于我的爱。亲爱的妈妈,你的爱应该让我和妹妹共享。

古人云:“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这篇文章写了之后,小作者心中的那份情感得以倾诉,一定畅快淋漓。作文教学应该不断调动和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这才是教学之本。心灵感受是写作活动的生命,人的情感一旦渗透到写作的各个环节中,写作就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写出的文章才会散发出学生的生命活力。

三、回首如烟往事,唤醒生活那份感动

往事如烟,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许我们会遗忘。但是生活中那些感人的细节是令人无法遗忘的。一个小小的姿势,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动作,一个不易察觉的表情,一句普通的话语,也可能是一串一闪而过的心理活动……往往会令人无比感动。

在现实生活中,对人们情感触动最深的对象往往首先是身边的人。中央电视台每年都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节目,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中国家庭和中国人都喜爱的节目,因为它呈现出来的真善美,是时代标杆,是道德楷模。在我们平常生活中,身边也会出现一些普通的人、普通的事令我们感动。

有一次,作文教学的课题是“感动”,我就现身说法,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使学生在倾听中感悟、发现故事的动人之处。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讲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感人的事情。这样的事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恰恰是那些触动心灵的细节。同学们的思维打开后,都能讲述班级里令人感动的人和事。比如,学校开运动会时,仝一涵同学进入了100m决赛时,虽然脚扭伤了,但是能够坚持比赛,而且还获得了冠军;同学生病了,有好多同学去关心,帮同学补作业、端餐盘等;一位不起眼的小女孩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但能以宽容的心去原谅对方……下面是陶政希同学写的《令我感动的她》片段:

她是一位平凡的五年级小学生,也是普普通通的小女孩,而此刻,我却被她的所作所为感动了!

她叫朱炫霓,身材矮矮、胖胖、圆圆的,成绩也不是很理想,明显是一个被人欺负的对象。她平时默不作声,有点内向,所以很多人都看不起这个“小不点”,时常打她、骂她,而她从来都没有告诉过老师,这更让人觉得她很软弱。终于有一天……

今天,朱炫霓跟往常一样在教室写作业,而我们班那位脾气暴躁的大小姐魏榛好像不那么开心,她也不知咋的就无缘无故动手打了朱炫霓一下,于是就发生了一些摩擦,魏榛立刻就火了,仿佛一颗定时炸弹爆炸,把朱炫霓当作出气筒,拳头像雨点般地向朱炫霓砸去。

朱炫霓可不乐意了,对她说:“你凭什么打我?”说完打了对方几下。这位傲娇女可受不了,对着朱炫霓一阵死缠烂打。可怜的小女孩被魏榛一顿拳打脚踢后,常年积累下来的怨气终于从火山口中喷发出来,一边擦着眼角的泪水,一边气冲冲地奔向办公室,仿佛在说:“咱们走着瞧!”

她向老师诉说自己的委屈,把这些年的事情倾吐出来,老师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无法容忍这种胡作非为的现象,要打电话给家长,可是在这时候朱炫霓的心也慢慢软下来了,对老师说:“算了吧!”

“不告诉家长也行,现在我给你做主,她以前一共打你多少下,你就打她多少下,她打你有多重,你就打她多重!”老师义正辞严地说。

“我不忍心打她!”她说话的声音那么轻又那么清晰。这是多么感人的话语,这是多么伟大的举动,她竟然原谅了她!这让我仿佛被电轻轻击了一下,心里五味杂陈。

她只是个平凡的人,可她那颗宽容的心却是不平凡的,阳光下她矮小的影子在我心中却十分高大,再也不是那个“小不点”了……

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管家琪曾说:“要想感动别人,首先感动自己。”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写的是“真人真事真感”。文中的她的语言、行动体现出对同学的宽容,让小作者有感而发,这就是能让人产生共鸣的真情实感。这样的习作是贴近心灵的习作,不仅打动了作者,也打动了读者。

情感的共鸣点一般即语言生长点,即“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作文教学更应该从贴近心灵的角度去做一些努力,去引导、去激发、去激活埋藏在儿童心底的那份情感。儿童习作最质朴、最崇高的意义在于:它是儿童心灵的一段写真。而学生的生活体验是独特的,谁也替代不了的。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充满个性色彩,有情感体验,返璞归真,让学生真切而自然地感受到了“我在”的境界,儿童的习作才能文如其人,才会言为心声。心灵深处那股情感的潮水自然地在笔端流畅,儿童的语言和生命的融合就会诞生文字的生命。

猜你喜欢

妹妹心灵情感
我的妹妹不爱我
情感
台上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我的妹妹 等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带妹妹
唤醒心灵
心灵小语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