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文入情细探究拨开云雾见明月
2016-05-14王双凤
王双凤
屈原的《湘夫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兴来抒发情感,本文在整首诗歌感情主旨的理解上无争议,都认为是借男女水神的欢爱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表现诗人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但文中几处比兴的理解却是众说纷纭。
一、众说纷纭说比兴
1.“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观点一: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中?渔网为什么挂在树梢上?鸟不集山林而聚草中,渔网不放水里而放在树梢,以这样一种颠倒错乱的现象来隐喻约人而人未来的怅惘、失落、困惑的心绪。
观点二:比兴手法,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这是比喻湘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
2.“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兮未敢言。”
观点一:“沅有芷兮澧有兰”起兴。一看到眼前芬芳的“芷”“兰”,就不禁想起了“公子”(即湘夫人)。以“沅芷”“澧兰”这些香草来兴发“思公子兮未敢言”的深厚缠绵的感情。
观点二:芷、兰象征高洁的君子,用来赞美湘夫人。沅水有芷的陪伴,澧水有兰的陪伴,可是公子没有如期赴约,表达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
3.“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观点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两句运用了比的手法。诗人举目远望,只见沅水和澧水在慢慢地不断地流着,而他所约会的人却没有随流水与俱来,心中自是怅然若失。以潺湲流水比拟思恋佳人的脉脉深情,人物相感,情景合一。
观点二:以流水的缓缓而流暗示远望中时光的流逝。
4.“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观点一:糜鹿为什么跑到庭院里来觅食(而非在山林)?蛟龙为什么来到岸上(而非在深渊)?难道它们也赶来与主人公一起迎候湘夫人?以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隐喻主人公爱而不见,候而未遇,事愿相违的空寂无聊之感、焦灼恍惚之情。
观点二: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和烘托渲染自身的尴尬处境和懊恼心情,暗示了失望的必然结果。
二、披文入情细探究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毛传》所说的“兴”,还有另一意义,是指一种复杂而隐晦的比喻,是一种比“比”更为含蓄委婉的表现手法。正因如此,诗歌中的比兴含义和情感模糊隐晦。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要想在以上众说纷纭的说法中理解与甄别《湘夫人》中的几处比兴,披文入情才是拨开云雾的钥匙。
披文入情探究比兴的含义首先从对诗歌作一个文意的整体梳理入手。如《氓》这首诗中整体文脉是写一个女子从恋爱到结婚再到婚变的爱情悲剧,故“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这个比兴可理解为以葱茏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拟流年带走了的青春,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
《湘夫人》的整体文脉是:约期难遇,哀愁顿生——思慕难言,痴心等候——装饰爱巢,迎候佳人——以物寄情,执著不悔。从整体文脉的梳理上可以看出诗中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情感的大致脉络:急切后失落——思慕又焦灼——热烈而憧憬——执著再慰藉。故“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这处比兴应与失落之情有关,“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兮未敢言”应与思慕有关,“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可能与主人公的焦灼有关,“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可能和主人公热烈的情感有关。
披文入情探究比兴的含义还要从对诗句作局部前后勾连进行梳理入手。如《氓》“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此处既为触景生情以引起下文感慨的兴,又是一个比喻。此句的比兴从对后文“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的勾连梳理中可看出是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此句的比兴既可从前句“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和后句“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的勾连梳理中看出是以淇水的有岸,隰水的有泮来反衬丈夫的行止无德,言而无信,表达女主人公对男子的怨恨之情。
《湘夫人》“目眇眇兮愁予”直抒胸臆表现男主人公因女主人公可望而不可即的愁苦,“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融情于景,通过营造萧瑟悲凉之境来表现主人公内心的愁苦。故“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通过写鸟不集山林而聚草中,渔网不放水里而放在树梢的反常现象来比喻湘夫人终于没来,表现了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从前后两句的勾连中可以看出是触景生情,以沅水有芷,澧水有兰表达自己对女主人公渴慕而又不敢明言的痛苦。“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可谓引领而望的百无聊赖与焦灼。“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两句后文写诗人似乎听到佳人召唤而不假思索与之同去并倾尽全力以各类香草去筑爱巢。故“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应是以糜鹿不在山林而在庭院觅食,蛟龙非在深渊而到岸上的反常现象比喻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飞蛾扑火般的热烈和义无反顾。
三、拨开云雾见明月
通过以上披文入情的探究笔者认为,《湘夫人》中几处比兴可作如下理解: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借助比兴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兮未敢言。”表达自己对女主人公渴慕而又不敢明言的痛苦;“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表现候而不得的百无聊赖与焦灼;“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比喻主爱的热烈和义无反顾。
以上四处比兴句的理解主要是从诗句整体文脉的梳理和诗句间的前后勾连着手进行的探究。当然,披文入情回归文本去理解也要建立在比兴基本含义和概念的基础上,比兴就是由形象具体事物而产生的相似或相反的联想,或是触景生情去表达作者需要表达的情感。故我们在披文入情回归文本时,如果能抓住比兴句和整体文脉及前后勾连句之间的相似、相反或相关点进行联想往往可以拨开云雾见明月,去窥见比兴之后幽深潜藏的感情。
作者单位:江西赣州市兴国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