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双排键电子琴的民族化发展之路
2016-05-14余彦锦
余彦锦
【摘要】双排键电子琴(electone)又被称作电子管风琴(electronic organ),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电子键盘乐器。作为一件外来乐器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已有30多年的时间。现如今,如何使双排键电子琴更好地融入民族元素,进而走民族化发展之路的议题逐渐被学界所重视。笔者通过回顾国内发展现状,双排键电子琴的民族化演奏教学以及发展道路上需解决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通过双排键电子琴的民族化發展,最终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双排键电子琴;民族化;发展
双排键电子琴(electone)又被称作电子管风琴(electronic organ),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电子键盘乐器。作为具有两排手键盘和一排足键盘的双排键电子琴,演奏功能齐全,双排键电子琴集自动伴奏,记忆,录音,节奏和声,合成等功能为一身,在实际的演奏中能够轻而易举的表现出一支编配完整,规模庞大的乐队的演出效果。同很多外来乐器一样,双排键电子琴在实际演奏和教学中多以外国风格的作品为主,演奏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乐曲则较少。笔者认为双排键电子琴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应更多的注入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元素,继而走民族化的发展道路。
一、简述双排键电子琴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热潮,电子琴近入我国音乐市场。自电子琴进入中国以来,据统计直接或简介接触学习电子琴的人数近千万人,约300多万个家庭,目前我国俨然成为世界上电子琴普及度和拥有量最大的国家。虽然双排键电子琴的普及程度相比单排键电子琴普没那么高,但其发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在专业领域,1988年,沈阳音乐学院率先派出教师前往日本作阳音乐大学系统的学习双排键电子琴,内容主要包括演奏技巧及形态,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这批教师在日本进行了为期2年的双排键电子琴学习,回国之后,沈阳音乐学院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双排键电子琴专业,这也标志者我国正式开始了双排键电子琴专业系统化的教育。
我国双排键电子琴专业从1900年发展至今日渐成熟,短短30年左右的时间,在学科建设及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这对双排键电子琴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双排键电子琴作为一种外来乐器,教学方法上大多学习日本的教学方式,使用的教材也多为国外教材;演奏者演奏的乐曲也是以外国作品为主。随着双排键电子琴在中国的发展,一些从事双排键电子琴演奏及教学的工作者渐渐的开始创编出一些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作品,如:《走西口》、《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等。这些具有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双排键电子琴作品,不仅提高了我国双排键电子琴演奏的水平,而且演奏具有民族元素的双排键电子琴作品无疑也是对我国民族音乐发展和教育的强大助力。
二、双排键电子琴的民族化演奏与教学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承发展具有自身民族特色和风格的音乐是每个音乐家的根本使命。双排键作为一种非本土乐器,利用其自身乐器的先天优势,在融入民族音乐元素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潜力。舞台上双排键电子琴不仅可以模拟各种乐器的音色,还能演绎出各种音乐类型,无论是交响乐、室内乐还是摇滚乐、民谣、歌曲伴奏,在双排键电子琴的弹奏中总是可以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演奏的过程中,为了还原出真实音色的效果就必须使用特定的触键方法。在表现民族打击乐器时如锣、鼓、钹等乐器触键方面可模拟手鼓的打击效果;在弦乐器的表现上可以通过改变音色明亮度的参数,高八度或低八度的参数来表现二胡、板胡、京胡等乐器;吹管乐器方面,如笛、箫等这类乐器的表现方式上,可通过灵巧的断奏跳音来演奏吹管乐器中的连吐;弹拨乐器方面,如古筝、琵琶、扬琴等在演奏上,可以利用键盘上的刮奏技巧来表现弹拨乐器的中的刮奏音。通过这些特殊的触键技巧演奏加之合理的编配,使各具特色的民族乐器的音色互相融合,进而达到最好的音响效果。很显然,双排键电子琴以其与生俱来对于音色变化的控制性和把握性,具备了演绎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的硬件条件。当然这些特殊的演奏触键的方法也不是双排键电子琴发明之初就产生的,正是由于在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过程不断探索发现,总结出来的。假使,面对这样的外来乐器我们不去走民族化的道路,一味的去演奏外国的音乐作品,这种特殊的触键演奏方式也就很难被探索出来。双排键电子琴的民族化道路通过演出的方式,使得民族音乐的推广和发扬有了新的出路,对于双排键电子琴来说一人一琴便可以表现出整支民乐队的演出效果,亦可完美的诠释出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发展振兴民族音乐,不但要立足于对于民族音乐元素作品的演奏上,更重要的是需致力于民族音乐的教育事业。在双排键电子琴专业的教学上,应在演奏技巧,曲目编配,音色运用等多个方面对民族音乐元素进行渗透,强调表现我国民族音乐中所特有的不同于西方音乐体系的调式调性,同时在节奏、力度、速度等方面尽力的去贴合民族音乐作品的整体题材和风格。双排键电子琴的民族化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技巧上的训练,更为重要的是理解和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风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诠释民族音乐作品。
三、双排键电子琴民族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难
1、民族意识的淡化
双排键电子琴属于电子琴的一种,发明于西方,就乐器本身而言更加适应于西方的音乐体系。无论是教琴的人还是学琴的人,在最初接触双排键电子琴时潜意识里就打下了西方音乐体系的烙印。我国双排键电子琴的教师所用教材基本大多从日本传来,以我国民族音乐为题材的双排键电子琴乐曲较为稀缺,致使在教学层面上导致接触到具有民族音乐元素乐曲的机会很少,这是学琴者民族意识淡化的客观原因。主观方面,大部分的学生由于收到大环境的影响,总是认为学习双排键电子琴就应该去弹奏国外的曲子,这才是高雅的音乐,才能展现出高超的水平。如果弹奏具有民族音乐元素的乐曲就会显得土里土气,这种心理使得学习双排键电子琴从主观意识上就淡化了对民族乐曲的兴趣。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教学者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适量的让学生接触民族音乐,可以从简单的乐曲开始,配合国外的琴曲交叉学习,使得更多的双排键电子琴学习者接触和学习到民族音乐作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强化学习双排键电子琴的民族意识。
2、教育资源与成本
双排键电子琴的教学现存可使用资源相对较少,且教学成本需要较高的投入。目前属于民族音乐的双排键电子琴乐曲曲目甚少,若想弹奏新的乐曲还需要经过编配总谱、选择设置音源以及炒谱三步,这样的人力和财力就现如今的音乐教育而言成本是相当大的。由于双排键电子琴进入我国也不过30多个年头,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在教师的储备方面还是较为稀少,很难应付普及性的双排键电子琴教学。这就需要国家继续大力支持对于双排键电子琴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而早日解决教育资源稀缺的问题。
结语:由于双排键电子琴教学在我国起步的时间较晚,因此在探索民族化发展的道路上要尽可能创新和传承。笔者认为中国民族音乐博大精深,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双排键电子琴作为外来乐器要想表现出民族音乐的韵味,光从“声音”上模仿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对“意境”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将双排键电子琴民族化的发展道路走下去。
参考文献:
[1]熊冀华,邱正桂.管弦乐总谱读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2]谢及.电子乐器与音乐素质教育[J].中国音乐教育,2005(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