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民歌的艺术发展研究
2016-05-14贾敬玉
贾敬玉
【摘要】冀东民歌是河北省东北部地区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地域性民歌形式。冀东区域,北与燕山相邻,南与渤海相接,特殊的地理环境也为本地区的音乐增添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色彩。也正是在此背景下,独具特色的冀东民歌即蕴含了柔美深沉的韵味,又彰显了奔放热烈的气质,这也使得冀东民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冀东民歌的题材多元,类型丰富,有激昂的号子、悠扬的山歌、通俗的叫卖调、热闹的秧歌调、还有婉转的小调等等,这些民歌藝术多姿多彩,艺术纷呈,彰显了冀东民歌浓郁的地域特色,展现了瑰丽多姿的燕赵传统文化的精髓。具体到本文将对冀东民歌的艺术发展进行研究,以期对冀东民歌的保护和传承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冀东;民歌;艺术;特色;风格
在冀东大地,群山蜿蜒曲折,万里长城从山海关绵绵西延,滦河之水一路狂奔,注入渤海。正是在这片土地上,滋养了冀东民歌的生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深厚的历史底蕴、浓郁的人文环境也使得冀东民歌具有了比其他民歌更为鲜明的艺术特征。不容置疑的是地方民歌是一个地区群众生活、文化、思想、情感的真实写照,是百姓心声的抒发,真实的反映了生长于此地大众生存的环境和状态,这也赋予了冀东民歌更为丰富的内涵。同时,冀东民歌在历史的变迁中,汲取了戏曲、曲艺等民间音乐的养料,形成了自身显著的艺术特色。
一、冀东民歌的创作因素
首先,冀东民歌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它的产生与社会形态、生活环境有着紧密的关联,反映了冀东地区的社会现象。它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显然,冀东民歌的创作和发展是深受本地社会环境影响的,无论是在歌词、音调等方面都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存在显著的内在联系,并对本区域内的音乐文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一因素,我们在很多冀东民歌的作品中可以体会到。比如,在冀东民歌《万年愁》这首作品中,就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这首民歌在创作时的社会环境和百姓生活的状态。在当时经济尚不发达的年代,百姓的生活条件非常差,生存都成问题,大众的愁苦心理也完完全全的在歌词内容中有所显现。在娱乐形式匮乏、生活条件贫苦的年代,百姓通过民歌的演唱来记录生活、来抒发情感、来排解忧愁、来展望未来,冀东民歌也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功能。所以,从中也可以看出,冀东民歌的创作与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的发展呈现出一致性,记录和反映了冀东百姓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成为大众喜爱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
其次,特定的地理环境、群众审美心理等都对冀东民歌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冀东地区地处特殊的地理环境,不仅依山傍水,而且还与我国文化、艺术的聚焦地京津地区相近,再加上地处北方地域,使得冀东地区的群众性格热情、豪迈、爽朗又奔放。与此同时,冀东人的语言习惯也独具特色,尤其是方言中的四声音起伏较大,使语调充满了抑扬顿挫之感。这种语言风格和特色,也极大的影响了冀东民歌的演唱诠释,使冀东民歌充满了独特的音乐韵律。而这一特色,也正是由于冀东地区群众的音乐审美习惯和认知造成的,逐渐的使冀东民歌形成了特有的演唱风格。
通过对很多冀东民歌的音乐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冀东民歌的层次感、段落感、旋律感、和声感都非常的鲜明,完全符合冀东地区群众对民歌艺术的审美需求,这是其他地域性民歌所不能媲美的。冀东人民在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中宣泄了自己的情感,并且在心理上得到了共鸣,形成了冀东民歌体系特有的审美体系和文化内涵。也正是由于此,冀东民歌的审美内涵和群众的审美需求相一致,才促使冀东民歌的艺术创作之路更加的宽广,不仅贴近百姓生活、书写百姓心声,而且在冀东人民的艺术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冀东文化的标志性内容。
二、冀东民歌的创作内容
冀东民歌囊括了丰富的艺术形式,也融入了多种的音乐风格。冀东民歌是冀东地区艺术、音乐、人文的集大成者,浓缩了冀东的文化精髓。因而在冀东民歌的构成中各种音乐元素的交融,使冀东民歌的创作内容更加丰富和多元。现在,随着传统音乐在现代文化环境中的不断创新,以及大众对冀东民歌音乐内容的要求,冀东民歌在内容的创作上更加符合时代音乐审美的需求。众多冀东民歌的传承者和创作者,打开了封闭的视野,而是让冀东民歌的音乐形式更加兼容纳优,使更多优秀的音乐元素参与到冀东民歌的创作当中来。显而易见的是现在我们从冀东民歌的音乐中,可以发现很多音乐元素的融入,这些音乐元素不仅有我国传统的、现代的音乐元素,还有国外流行的音乐内容。比如,布鲁斯、摇滚乐、流行音乐等先进的音乐元素。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与传统的音乐内容相比,冀东民歌在创作上更加的注重创新,因而也诞生了《槐花海》这样具有鲜明冀东民歌特征的优秀音乐作品,给人丰富的审美体验。此外,冀东民歌的伴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加入了钢琴、贝斯、琵琶等乐器,使冀东民歌的音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艺术形式更加生动,使冀东民歌这种传统的音乐风格更加的引人入胜,符合现代社会对民歌欣赏的审美需求。
三、冀东民歌的体系构建
冀东民歌在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冀东民歌题材体裁、曲式调式的研究;对冀东民歌历史流变、艺术风格的研究;对冀东民歌演唱特征、作词作曲的研究;对冀东民歌创作、创新的研究;对冀东民歌在不同地域、不同方言及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元素的研究等综合性内容。因而,在将来冀东民歌的发展中,我们要注重对这些内容的改革和完善,从而促进冀东民歌的全面发展。
第一,加强冀东民歌题材方面的研究
冀东民歌的歌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现代艺术中参与度越来越高,也使得冀东民歌在内容和题材、形式等方面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因此,在理论研究上应重点加强冀东民歌在题材方面的创新,并加以归纳总结和整理,使冀东民歌题材内容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且随着文化艺术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大众欣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第二,加强冀东民歌演唱特征、作词、作曲方面的研究
冀东民歌的音乐表演具有鲜明的特色,演唱者巧妙地将曲谱与方言、演唱技巧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冀东民歌的地方风情和乡土韵味分外浓郁,听起来婉转动听、风格独特。尤其是演唱者能否熟练地掌握和使用“儿话音”、“嘟噜音”、滑音、倚音、润腔技巧等,对演唱效果的影响是很大的。不仅需要演唱者在实践中不断去摸索、实践,而且需要研究工作者加强对冀东民歌作词、作曲、风格、技巧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使之在准确把握冀东民歌精髓的同时,不断有所创新和发展。
第三,加强冀东民歌的创作、创新方面的研究
冀东民歌的创作是指在冀东民歌原有曲调基础上填入富有时代气息的新词,使其保留原有冀东民歌的精华的前提下进行改编创作以及依托冀东民歌音乐素材谱写新的民歌。因此,为保持冀东民歌原有的地域特色和演唱风格,要准确把握冀东地区特有的地方方言、冀东人的性格以及被广泛称之为冀东一带“老呔话”的特质,尤其是唐山地区方言中的“上挑下滑”的独特语音和经常使用的“儿话音”、“嘟噜音”、“滑音”等润腔技巧以及衬字、衬词等等。而正是这些冀东地区独特的方言恰恰彰显了冀东民歌的灵魂。
第四,加强冀东民歌不同地域、不同方言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元素方面的研究
由于冀东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得该地区不仅物产丰富,而且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同时,也孕育了冀东深厚的文化底蕴,勤劳、智慧的冀东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作并演绎出了多种多样且风格各异的优秀民歌艺术精品。因此,在冀东民歌的发展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方言乃至不同民族等客观因素,有的放矢的对其民歌产生的历史背景、方言特点以及在劳动人民当中口口相传的并被广泛接受的文化元素加以研究论证和整理。
总的来说,冀东民歌作为典型的冀东地区的文化代表,不仅展现了燕赵音乐文化的风采,也彰显了我国传统民歌的博大精深。冀东民歌内涵丰富、曲调优美是非常珍贵的传统音乐遗产,内蕴了丰富的音乐文化和审美内涵。因此,在将来的发展过程中,加强冀东民歌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对冀东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是尤为重要的,这也是推进冀东民歌体系发展的关键之处。想要做好冀东民歌内容系统化、学科化这一工作,需要更多的民歌爱好者和文艺工作者积极的参与其中,以严谨、专业、科学的态度对冀东民歌在理论和实践双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使冀东民歌在传承、保护和发展上有一个新的提升和飞跃。
众所周知,冀东民歌的继承、创作、发展都与社会环境的变革、音乐审美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而,如何在保持原有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与时俱进的艺术创新是非常关键的。不仅要汲取多元的、先进的音乐文化养料,同时在自身的发展道路中脚踏实地的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只有这样,独树一帜的冀东民歌才能获得更多群众的支持和喜爱,才能赢得更多观众的认可和掌声。冀东民歌,不仅显现了冀东地区群体大众的美好生活,同时也展现了本地区人民的思想和情感。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冀东民歌也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我们对冀东民歌发展的进一步探索,也將有益于其良性的发展下去,也将对这种珍贵的传统音乐文化实现另一种意义上的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董茉.冀东民歌的传承与发展[A]. 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 2011
[2]张珺颖. 浅谈冀东民歌的现状特点. 艺术品鉴. 2015
[3]刘荣德,李殿明著.冀东民歌研究[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4]白秉权著.民族歌唱方法研究[M].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6
[5] 徐丽君.论冀东民歌演唱家曹玉俭的艺术风格[J]. 电影文学. 2009(18)
[6]齐江.冀东地区影戏剧种的发展与断代[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0(02)
[7]徐丽君.天津东部民歌初探[J]. 中国音乐. 2009(01)
[8]李娟.冀东民歌改编合唱作品润腔探究[J]. 才智. 2016(09)
[9]侯琳琦.冀东民歌的音调来源、旋律特点及演唱技巧[J]. 人民音乐.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