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16-05-14尉景兴
尉景兴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真正实施好主体性教学,收到的效果会更好。
课堂教学积极参与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高中数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本人认为,教师应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充分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学生的兴趣更加广阔。不但对文艺性的材料感兴趣,而且对理论性的材料也感兴趣;同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他们对某一门学科的兴趣,一方面,与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学习深入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们选择未来生活道路的志愿有关。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地加以引导,高中学生常常对自己所喜爱的学科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自觉地通过课外阅读,刻苦自学,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甚至在这个过程中还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才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这种心理优势,采用启发、诱导、讨论等方法,让他们充当主角,激励他们愉快地进行学习。学习必修5的§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一内容时,让学生思考下面问题:
某家庭打算在2015年底花40万元购买一套商品房,为此,计划从2009年初开始,每年年初存入一笔购房专用存款,使这笔款到2015年底连本带息共有40万元。如果每年的存款数额相同,依年利息2%并按复利计算,问每年应该存入多少钱?
解:设每年应存入x万元,则2009年初存入的钱到2015年底本利和为x(1+2%)7,2010年初存入的钱到2015年底本利和为x(1+2%)6,…,2015年初存入的钱到2015年底本利和为x(1+2%),根据题意,x(1+2%)7+ x(1+2%)6+ …+ x(1+2%)=40,根据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得x(1+2%)(1-1.027)/(1-1.02)=40,解得 x≈52750(元)。
答:每年大约应存入52750元。
二、引导质疑,激发求知欲望
创新学习,来源于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善“问”,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指导学生解决问题。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设疑,能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
例如,在学习高中人教版选修2-2复数的引入一节内容时,先让学生做这样一道题:
已知:a+1/a=-1,求证:a2+1/a2=-1。
证明:∵a+1/a=-1∴a2+1/a2=(a + 1/a )2-2=(-1)2-2=-1。
而a2 >0,1/a2>0,为什么a2+ 1/a2 =-1呢?
学生做完这道题后,感到特别惊讶,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这种形式的问题,能够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引起了学生疑问,拨动了学生思维之弦,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
三、探索一题多解,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选择适当的习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知识、采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得出一题多解,从而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和兴奋感。通过沟通联系,使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