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究
2016-05-14罗生君
罗生君
语文教学改革,应立足于以促进学生自主性地学习和探究为最高目标,使学生形成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科学知识,感悟文化内涵,丰富学科素养,提升人生境界。
语文教学教学理念改革近30年来,中学语文教学经历了不断改革,不断成熟的发展历程。当代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和最新成果,其显著标注之一是,众多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名家及其创立的语文教学模式的大量涌现,使中学语文教学这个百花园异彩纷呈,争奇斗艳。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1.上海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模式(读读、讲讲、议议、练练)。
2.钱梦龙的“三主四式”教学模式(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为主线,“四式”即循序展开的四种课式:自读课、教读课、练习课、复习课)。
3.魏书生的“自学六步法”教学模式(定向,明确教学目标;自学,根据教学目的自学教材;讨论,对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解答,对讨论后仍未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自测,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自我测试或评价;自结,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总结知识的规律)。
4.武汉黎式法教授创建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模式(将一个单元的教学为整体,将单元教学分为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六个环节)。
5.湖北特级教师洪镇涛提出的“五阶段教学模式”(设问阶段、阅读思考阶段、讨论切磋阶段、归纳总结阶段、练读读写阶段)。
6.宁鸿彬老师提出的“熟读、质疑、解疑、总结、运用”的教学模式。
7.扬州大学顾黄初先生提出“学导式”教学模式(定向、自读、研讨、归纳、运用、反馈等)。
8.河南新乡市武镇北的“目标教学法”。
可以说,诸多的语文教学模式,都独具匠心,各有特色,都为中学语文教学起到了推动作用,反映了语文教学工作者对语文教学的深入探索和积极努力尝试。从以上诸多教学模式中不难看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关注学生、注重学生法导。
我从教38年,一直担任初中语文教学工作,通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激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教研内容上下功夫,转变观念,从课堂教学入手将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教研活动每周一次,是交流经验、提高认识的一个平台,作为一线教学,要想教好书,就有必要讲新课标吃透,了解新教材,为自己教学指路,从观念上改变以往语文教学课堂内重分析、挺语言的模式,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落实到课堂内,落实到学生身上。更多地学习外地先进教学经验,掌握教改动态,了解我国教育的未来前景和教育信息,迅速转变以往陈旧的观念和模式。
三、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我在课堂上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语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也就成了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的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内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个学生都得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里不再沉闷,课堂上充满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求知,在活跃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有潜移默化的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四、转变角色,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初中学生好动、贪玩,缺乏自挖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就要改变以往高高在上,应深入到学生中间,和学生做知心朋友,抓好思想教育,并是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工作。比如,嘘寒问暖,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上的不足。
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得即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应试教育课堂上总是教师比比划划,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取知识的过程和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展摄取知识的渠道,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实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六、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想法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快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读书,读死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语文是语言,因此,除了课堂之外,还需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在晨诵、午读时间里,我坚持下到班级了解阅读情况,布置诵读内容和任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倡导学生坚持写好日记,写学习心得等方式,提高他们能了。
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我认为语文学习有方法可言,但无锦囊妙计,没有终南捷径可走,正如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那么语文教学改革的途径在哪里呢?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当然,罗马城并非一天建成。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语文教学改革应立足于以促进学生自主性地学习和探究为最高目标,使学生形成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科学知识,感悟文化内涵,丰富学科素养,提升人生境界,使之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和对科学文化的基本认知,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更多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改革既要改教法更应注重于学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拥有学习语文的主动权,进而积累知识,丰富人生经验,关注社会生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观念。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使我深深地懂得,语文教学改革没有休止符,只有不断学习,进一步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才能增强教改动力。坚持语文教学改革,首先,是施教者要有信心。其次,是恒心。第三,是耐心。教改需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无事实求是之心,有哗众取宠之意,装潢门面是要不得的,更不能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牢记“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古训,吾生有涯,而学海无垠。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