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大山人写意花鸟画作品中的“计白当黑”

2016-05-14胡新安

艺海 2016年6期
关键词:八大山人空灵禅宗

胡新安

〔摘要〕八大山人的写意花鸟画堪称中国文人画中“计白当黑”的艺术典范,以简约的构图、虚实的笔墨、淡泊的意境构成了其绘画美学的独特内涵。本文从八大山人写意花鸟画中的构图布局、虚实笔墨、禅宗心境等方面入手,探析八大山人写意花鸟画作品中“计白当黑”的内涵。

〔关键词〕写意花鸟画计白当黑八大山人

一、“计白当黑”的审美渊源

“计白当黑”本是书法术语,是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所提出的。“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关于黑,白之论的源头,可追溯到老子。《老子》曰:“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邓石如提出的“计白以当黑”———强调笔画与空白之间的关系,是直接而巧妙地应和了老子的哲学观。

书画同源。写意花鸟画中也很注重对画面布白的处理,即“计白当黑”。既是画面构成的重要形式,也是构成画面审美的重要基石。清代张式在《画谭》中这样说:“空白非空纸,空白即画也。”《画筌》中说:“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妙在通幅皆灵,故云妙境”。绘画作品“余白”处,清旷空灵,“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给人以深远的审美想象空间。

八大山人为清初“四僧”之一,以大笔水墨写意画著称,尤以花鸟画见长。他的绘画取法自然,又独创新意;在继承陈淳、徐渭的基础上,又不拘泥于古法;笔墨简练,以少胜多。他怀着国破家亡的痛苦心情,借花鸟、木竹、山水来抒发对满洲贵族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表现他那倔强傲岸的性格。因此他画的是鼓腹的鸟、瞪眼的鱼;或是残山剩水、老树枯枝;或是昂首挺胸的兽类,振翅即飞的孤鸟;或是干枯的池塘、挺立的残荷,而其中又有活泼的游鱼、生动的花朵。借此比喻自己、象征人生,达到了笔简形具、形神兼备的境界,充分运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特有传统手法。清代画家郑板桥在题八大山人的画时曾称赞说:“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八大山人的大写意花鸟画“惜墨如金”,“笔简意赅”,堪称中国文人画“计白当黑”的艺术典范。

二、从八大山人的作品探析“计白当黑”的内涵

1.构图布局

传统中国画立足在意,所以在构图上非常讲究简约含蓄,并且不拘泥于具象的刻划,点到即止。清人程正揆认为:多一笔不如少一笔,意高则笔减。何也?意在笔先。表现在构图上为大、远、白、虚、清,所以“境生于象外”,它含蓄得让你有更多、更广阔的遐想空间,让你的思与想、感与悟去补充画面空的部分,如此,才使有限之方寸显得更丰富、更广大、更深远、更有情趣、更有画外意境。八大山人便是这一方面的构图大师,他有发挥全部空间的潜能。他从传统中走来又别出心裁,在他的绘画中,简单的一块石头,一只“白眼向天”的秃鸟,便是一幅画,除去落款之外,便是大片空白,为使空白处内容充实,他在布局上特别讲究二维空间中少许物象摆放的位置,并充分利用题跋、署款、印章在布局中均衡画面。他作画时自出机杼,有整体地构图规划,使每一个物象都在布局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恰到好处的理念。

例如《孤鸟图轴》,以小鸟为着眼点,将画面分割成上下两块虚空间,平衡而富变化。这些虚空间仿佛是有张力的“实”形,给人以无尽的联想,余味无穷。而画面上的题款和押印又在视觉上起到突破平衡和丰富内容的作用。显然有时候少画,反而思想的容量更大。又如《藤月图》的处理,月亮的形象夸张较大,仅露一小部分,就能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画面留有大片空白,这片余白的处理使人在原画的意境天地里做出不同的无限遐思,也把画面的空灵之美发挥到了极致。或者说我们的视觉还会产生去画外的现实空间中寻找‘中断的部分,这使得残月获得更多的动态,与画面藤絮的下坠形成合力,加剧了形态的不稳定因素和刺激力;画面上形外有形的丰富感令实空间虚化,虚空间实化,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

2.虚实笔墨

“计白当黑”在画面上最基本的要求是黑白得当。这种“白”可以说成“空”。“空”不是没有,不是空泛,不是真的空。我认为白与黑同样重要,留白更费画家的心思。因为这种“白”不是无意间遗留下来的,而是一开始便有意识安排的。《画鉴析览》云:“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画面上大面积的虚空间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展现出一种幽深玄远、超旷空灵的意境之美。在画面上,物象是实,空白是虚;黑是实,白是虚;有色是实,无色是虚,虚与实是对立的,可以形成对比;虚与实也是相辅相成的,可以相互补充。八大山人的写意花鸟画虚实相生,境界空灵,他往往只画一条鱼、一只鸟、一朵花、一块石,画面上留下了大面积的空间,很好地诠释了虚实空间的内涵。中国画的空白并不是没有东西,而是比画出来的实物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八大山人画中的空白是其画面不可分割的结构,在支撑画面的均衡力度上起到很大作用,从而使绘画虚实空间形成特有的意境之美。八大山人在其绘画作品中有意识留下大量的空白,体现了画家对“简于象而不简于意”的追求和“景愈藏,景界愈大”的辩证法则的体悟。再来看八大山人名作《枯木寒鸦图》,画面空灵,寂寥。老干、枯枝与寒鸦共同支撑起画面典型的对角线构图。四只落寞的寒鸦在残石败枝上栖息着。左上方和右下方两处余白,给人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虚幻感觉,这弥漫着的虚灵空白,比墨画的部分更加耐人寻味,引人入胜。画家生命处的孤独与孤傲全都寄寓其中,正所谓直抒胸中逸气。

3.禅宗心境

禅宗认为“万法皆空”,虚空是世界的本质。禅宗主张明心见性,即心即佛。它崇尚简易之道,摆脱繁琐空洞的经义之学,强调只要把握“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门宗旨,顿悟禅机就可以了,不强调长修苦炼,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参禅悟佛。悟是其修行的最根本方法,主张瞬间顿悟的思维方式,重点在于看破红尘,不计较世俗事务。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份宁静平淡的心境,从日常的行、住、坐、卧中发展出一种极为朴素和充满智慧趣味的思想。悟是一种感性直觉至上,充满了非理性、非逻辑等特点的思维,在这方面艺术与禅宗的倾向十分相合;禅宗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最深刻影响的是造就了能体现禅宗精神的画派,许多禅僧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许多文人也经常在诗画中流露禅机。禅宗的这种淡泊平静、透彻了悟的审美心境,无疑是八大山人绘画崇尚平淡简约之美的直接心理契机。1648年,八大山人出家为僧,倾全身精力学佛悟禅,出家人“四大皆空”,正因如此,在其绘画中处处都流露出道骨仙风的空灵之气,而空灵境界的产生来源于作品简约的美感,这与禅宗的尚简之道如出一辙。何绍基在《题八大山人双鸟图》中说:“愈简愈远,愈淡愈真。天真壑古,雪个精神”。八大山人的代表作品《杂画册》之五,画面虽小,但所绘鱼的形象极其简略,眼睛分向两边,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摆动着胖胖的身体微笑着游过来,寥寥几笔便把鱼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八大山人用简练的笔法,概括的形象,展现了禅宗所崇尚的简易要旨,影响了后来的写意花鸟画风。另一幅八大山人的《眠鸭图》在空阔的画纸的偏左下方只画了一只蜷身的鸭子,别无他物,画面中的其余部分留给天地。这些空白具有无限的延伸性,物象触入在茫茫宇宙之中,使人产生无边的冥想,体悟到宇宙的空旷和存在的虚无。猫是八大山人写意花鸟画中经常出现的题材。如《猫石图》、《猫石杂卉图》、《猫石葡萄图》等。猫的性情温和,喜好睡觉,给人一种无忧无虑的感觉,仔细品味却觉得猫内心孤傲坚韧,个性极强,就犹如得道高僧般心定气闲。八大山人笔下猫的形象多为眯着眼睛睡大觉,这种形象很类似于禅家神静心空的精神追求。寥寥数笔而意趣盎然,以极其简化的线条与大片的空白传达极其丰富的意蕴,这就是八大写意画中的余白所要展现给我们的简约之美。

结语

传统的写意花鸟画,是我们民族绘画中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无论在笔墨的简练概括上,或捕捉物象形与神的准确生动上,还是意境的深邃或发人联想与美感的启迪上,都使人们叹为观止!八大山人的作品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都是伴随着他的经历在发生着变化。在欣赏八大山人的作品时,总感觉常看常新,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和启迪。通过对八大山人作品的分析,加深了我在创作中的思考,使我对留白有了更深的认识。要想理解“计白当黑”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把这种思想运用到创作之中。在创作时可以运用空白来表现空间、距离、白云、天空或水面等。在画面上巧妙地处理空白,是构图的关键,因此在构图前应先安排好空白与画面的关系,要讲究疏密、虚实、开合、繁简、聚散,所留空白不能孤立存在,大小要有变化,不能过于分散、平均,空白间要互有联系,把空白作为构图中的一部分,既是画中之画,也是画外之画。

总之,无论是探析八大山人的作品还是自己搞创作,都应当意识到留白的重要性,吸收“计白当黑”这一审美概念,追求像八大山人那样的构图布局、虚实笔墨、禅宗心境,并融汇到自己的创作中来。(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何延喆.中国绘画史.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八大山人空灵禅宗
建构八大山人研究的知识谱系
——评朱良志先生《八大山人研究》(第二版)
清·八大山人《湖山泛舟图》
空灵清爽 蓝色仲夏
禅宗软件
八大山人作品欣赏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空灵、轻盈、秀雅的瞿利军
《愚公移山》和医学“禅宗”
张九龄与禅宗
弗利尔美术馆解谜八大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