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节律思想在高中政治课中的实践
2016-05-14郑明明
郑明明
英国教育理论家阿弗烈·诺夫·怀特海提出了著名的“教育节律”(rhythm of education)理论,他把智力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浪漫(romance)阶段、精确(precision)阶段和综合(generalisation)运用阶段。怀特海认为,“生命是有周期性的,它由日常周期组成”。同样,“生命中也存在着很微妙的涉及智力发展的周期,它们循环往复地出现”,这就是所谓的“节律”。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理应遵从学生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特征,遵循教育自身的节律,即“浪漫、精确与综合”三个阶段的循环性和上升陛。下面,笔者就以《生活与哲学》第八课“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这一内容为例,具体阐述“节律”思想在高中政治课中的实践情况及其指导意义。
一、浪漫感知阶段
依怀特海之见,浪漫感知阶段是直接认识事物并开始领悟的阶段,是自由探索以激发学习热情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们对曾经学过的知识,往往处于不能十分完整和准确记忆的模糊状态;而教师提供的各种时政素材、生活案例以及书本知识等,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而生动的,其本身亦包含着种种未经探索的可能联系。学生们懵懵懂懂地面对着若隐若现的大量信息,不知所措却又兴奋异常。这种情绪很容易引发学生心中的兴趣,以致产生浪漫的遐想。这种瞬间进发的兴趣可以一扫传统课堂的枯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产生纷繁而活跃的思想。
如教学“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目,我以一组照片导入新课。照片展现了我校一百多年来各个阶段的校园和师生的面貌,而最后一张照片则定格在上课当天学校举行升旗仪式的场景。学生看着一幅幅熟悉的照片,感受着母校的百年沧桑巨变,教室里的惊叹声此起彼伏。
我随即抛出第一个问题:“与一百多年前相比,如今的母校有何变化?”
早已按捺不住情绪的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学校变大了!”“教学楼越来越高了!”……
一时间,教室里热闹非凡!
我顺势引导:“大家说得太好了!这一切的改变都说明:我们的母校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
紧接着,我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大家刚才说的这些变化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是什么呢?”
几秒钟的沉思过后,一些学生就“窃窃私语”开了,于是我请一名学生来回答:“这些变化都是向着好的方向变的,是积极的,有益的。”
“真聪明!”我及时表扬了他。
然后进一步引导说:“是的,这些变化都是前进的、上升的变化。在哲学上,我们把具有这种特征的变化称之为“发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讨的课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在这个环节上,我结合教材内容,有目的地利用图片、发问、引导等手段,快速地把学生引入与本节课核心内容有关的情境中,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深思和探究。
二、精确感悟阶段
在这一阶段,知识的广度退居次要地位,而对特定知识掌握的精确性却上升到了首要地位。这是对浪漫阶段大脑所接收信息进行梳理、整合,从而形成知识框架的阶段。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获得实用技能,树立正确观念。故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按照条理化、系统化的方式,获得更有针对性的信息,从而对浪漫阶段的一般性知识进行揭示和分析。
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人类社会是永恒发展的”这个哲学观点,我给学生展示了以下材料:近期“十一”黄金周全国共接待游客4.2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05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0.9%、44.4%。然后我提出思考问题:“近年来,我国出游人数不断攀升,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说明了什么问题?”(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再由各组代表发言。)
“居民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祖国越来越强盛了”……
学生的发言直指“要害”。但我仍不罢休,继续投影,展示人类社会已有的几种形态,让学生从更宏观的视角,体悟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通过这种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感悟,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人类社会是永恒发展的”这一哲学道理,同时也对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未来报以更加美好的向往。
三、综合运用阶段
综合运用阶段是经过精确训练之后,将一般概念应用于具体事实的阶段,是知识的运用和发展的阶段。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更生动、更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新的问题,引发新的兴趣,激发新的探索。这也就是怀特海所说的“重归浪漫”。但是这一阶段与浪漫感知阶段相比,学生的知识已经不再是懵懵懂懂的状态了。他们已经进入主动运用知识的自由状态了。在这个阶段,知识的细节可能会减少,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却提升了。它酝酿着新一轮循环的开始。
如,我在完成“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所有知识点的教学任务之后,便给学生布置了一道探究性的作业:课后拓展——母校发展靠大家!
问题一:咱们学校准备做一个“十年发展规划”,请你为这个规划提几点建议,或者展望一下十年后母校应该是什么样子(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画成一幅画)。
问题二:作为今天的学子,你希望十年后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比如你的职业、生活状态、生活环境等)。
这样的作业源于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生活环境,带有很强的实践性,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知识的有用性和乐趣所在,能“有血有肉”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事实证明,课后,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母校和自身的发展进行了多角度的审视和思考。这样,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让学生带着思考回归生活、感悟人生,便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教育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是有节律的,即浪漫-精确-综合三个阶段螺旋式上升和阶梯式攀登。教育者理应因序而教:在浪漫阶段,教师应从生活现象人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尽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为学生在迷惑中指明方向,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内在动力。在精确感悟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梳理、筛选、整合知识,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的框架体系,并不断提高框架的复杂性和合理性。最后,在综合运用阶段,我们应当以研究性学习为主。教师应更多地鼓励学生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和生活实践,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遐想、开始新探索。故从某种意义上讲,怀特海的“教育节律”思想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德育回归生活”教学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编辑 刘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