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电子备课的实效性
2016-05-14包银梨
包银梨
相比以往,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备课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它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它便于交流、共享,其教学设计、教学课件都可以方便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它以电子化的效率,加速了教师科研成果的形成;此外,它还有利于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正是由于电子备课的诸多优势,很多教师才喜欢使用这样的备课方式,但—些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电子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电子备课在教学过程中确实能够将教师解放出来,使得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学生和教材。但一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往往存在“过度”利用网络的情况,过分依赖电脑而弱化了人脑的功能,仅仅充当“搬运工”的角色,从网上直接下载或是复制其他教师准备的资料,抑或复制自己以前使用过的材料,将这些现成的课件或教案拿来“依葫芦画瓢”,而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教学风格、目前所教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知识结构的差异等因素,以致教学不流畅、情感不到位,最终达不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提高电子备课实效性的途径
现在网络上的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只要以课题内容作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基本上都能找到相关的内容,有时甚至是一些获奖的教学设计或教学课件都能搜得到。如我们随便输入一篇课文的标题,在百度搜索引擎中查找,就能找到若干页相关备课资料,而且不乏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或课堂实录及课件资源)。那么,在如此便捷而又纷繁复杂的网络资源中,教师应该如何提高电子备课的实效f生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努力。
1.要做学生成才的守望者
作为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学生时,首先要思考:我希望学生成为什么类型的人。因为它决定了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向性问题。教师都知道,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掌握学习知识的新技能、提升学生的情感道德修养,是教师矢志不渝的教学方向,也是人才培养的目标所在。但教师在一路前行的过程中,这样那样的诱惑往往会导致教师走错方向,这是教师需要随时警醒的问题。
现代教育肇始于工业革命的要求,它注重尽快尽多地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而忽略了对学生个性需求的充分关注。所以,教师在电子备课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既要为成绩较好的学生准备好教学的营养餐,又要为班上“调皮捣蛋”的双差生准备好够胃口的特殊食粮。须知:今天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一样,明天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不同领域的佼佼者。比如,有的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内容不感兴趣,但他们对教师制作课件的技术性问题情有独钟。教师若不对其加以因势利导,说不定就扼杀了一个未来的“动画制作能手”,或是延误了一个“电子信息科学家”的诞生。
2.学做新技术的弄潮儿
在电子备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新的信息技术方法。这些方法和技巧有很多,比如如何选择教学中需要使用的课件资料,如何制作图片、视频或动画,如何将这些课件教学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等。这些新技术的运用,都会对教师原来的教学技术水平提出新的挑战,但往往由于职业惯性的原因,大家对于这些新的事物会有一种抗拒感,这很不利于教师适应电子备课的要求。
就拿搜索备课资料来说,在搜索之前,教师要确定好搜索的内容是属于通用信息还是专业信息。如果是专业信息的话,需要到一些专业网站上去搜索;如果是通用信息的话,可以利用一些搜索引擎来完成。而搜索引擎的类型也有很多,比如百度、搜狗、谷歌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用自己提取的内容作为关键字进行搜索时,如果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就可以凭借一些搜索技巧来完成,比如把关键字用双引号隔开,只搜索有完整关键字的内容;又如可在一些不希望出现的词前面加上not等。
3.成为学生和教材的研究者
建构主义理论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在建构的过程中,其所需要学习的新知识,在大脑的存储结构中,必须有相对应的旧知识进行支撑。
因此,在进行电子备课时,教师只有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掌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才能做到准确、恰当的预设,才能确保有效教学的开展。具体地说,只有我们充分了解了学生的现实学情,才能设计出实用的、有价值的电子教案。
备课的时候,教师除了要走进学生以外,还必须走进教材。其一,要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版块的编排线索,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如何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
其二,教师要把握好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渎教材中的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包括教材的每一个信息、每一句提示语、每一个练习,把握好教材设计的意图。但教师也不要被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所束缚,而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学会合理调整教材。
如.此研究学生和教材,便使得教学更有针对性,从而真正发挥电子备课的优势,提高电子备课的实效性。
4.学做资源的收集者
在电子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在收集资源时感到迷茫:有时候找不到资源,有时候找到了很多相关资源,但它们并不适合本课的要求。
其实,教师收集资源的途径很多,比如可以在随“教学参考书”赠送的“多媒体教学光盘”中搜索;可以在教材的官方网站搜索;可以在一些公益性资源库搜索,像央视教育资源网或网易教育等;可以在—些要求注册会员的网站搜索,如百度文库等,只要教师上传一部分自己的资源,有了一些积分,就可以下载别人的教学资源;可以在—些网络协作学习资源里查找,像Web 2.0(新的互动网络),这些网站为用户提供的远不止检索信息,用户还可以拥有Web 2.0网站上的数据,并行使对数据的控制权,同时也可以添加信息,它的内容丰富、用户界面友好。另外,教师也可以自己设计或者制作一些资源,如准备一些试题库等。
如此,教师像勤劳的蜜蜂一样,成为勤劳的收集者,日积月累,必能提高电子备课的实效性。
正如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贝瑞特所说:“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在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电子备课模式已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教师如何将这些便利的网络条件真正用来为教学服务,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的造化。
(编辑 刘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