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及自我调适对策
2016-05-14高钰洁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但是质量却有所下降,出现了普遍的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问题。这篇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常见的三种学习心理障碍: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容易疲惫、学习过度焦虑,阐述了它们的表现及其产生原因,接着论述了学习心理障碍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最后针对这三种学习心理障碍,分别提出了大学生可以采取的自我调适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自我调适
目前,我国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使高等教育快速进入了大众化的阶段。但是由于大学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进入大学的竞争逐渐减轻,导致入学的大学生质量有所下降。在大学里,出现了普遍的学习心理障碍。学习心理障碍的存在,使得大学生不愿主动学习,在学习中效率不高,自身能力很难获得提升,降低了大学生的质量,这与希望不断壮大的高等教育的目标是相违背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越来越严重的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来阻止这种不良现象的蔓延。
一、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分类及原因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障碍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容易疲惫、学习过度焦虑,下面将逐一进行分析。
(一)学习动机不足
一些人认为大学是自己的最终学习阶段,不再受到升学的压力,加上高中阶段的超负荷学习,进入大学之后,就想好好释放一下自己,把学习放在了次要的位置,没有或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不足主要有以下表现:
1.学习懒散
动机不足的学生把学习看作是一件需要应付的事,每天迫不得已地去上课,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屑于思考,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用心去完成。更没有主动学习的想法。
2.容易分心
动机不足的学生在学习上无法投入,停留在表面知识的学习,而且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维持在学习上。大多数学生上课不停地玩手机,或者看一些与自己所学课程无关的闲书。
3.厌倦情绪
动机不足的学生由于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是被迫的,所以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4.独立性差
动机不足的学生在学习时,更多的是被迫学习,由于不得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是看到同学在学习,才感到自己也应该学习,不能独立地进行学习。
造成上述学习动机缺乏的原因主要有:
1.个体因素
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遵从家长综合考虑的意见,并非自己喜欢的专业,所以对专业学习缺少兴趣,不愿意去深入钻研。另外,学生自己的意志、态度等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到学习动机。
2.学校因素
如果学校提供的课程以及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也会导致学生学习动机的减弱。学校的校园环境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几乎所有学生所憧憬的大学都是环境优美的一个地方,如果他们发现自己的大学不如所愿,他们就会对大学感到失望,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
3.家庭因素
学生的成长环境对他们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影响。如果父母的不重视,学生们可能会觉得学习没有多大的意义,学习动机就会降低;相反,如果父母对子女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对子女抱有过高的期望,反而降低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学习容易疲劳
学习疲劳是一个由浅入深的积累过程,疲劳程度也是由弱到强逐渐变化的。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疲劳
在学习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学习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学习效率降低。
2.显著疲劳
在学习过程中,具体表现为思维混乱,反应迟缓,学习失误率增加,学习速度明显减慢。
3.过度疲劳
在学习过程中,具体表现为思维停滞,无精打采,出现头昏,头痛等生理现象。
引起学习疲劳的原因主要有:
1.学习负担过重
由于学习活动过于紧张,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不断思考,大脑接受大量学习信息,从而使学生产生疲劳。
2.作息时间紊乱
学生缺少学习计划,作息时间毫无规律,使人体生物钟遭到破坏,整日昏昏沉沉,精神不佳。
3.学习动力不足
学生没有进行学习的动力,对学习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容易对学习感到厌烦,从而导致身心的疲劳。
4.学习环境不良
例如,噪音过大,容易使人心情烦躁,分散注意,引起听觉疲劳;光线过暗或过亮,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这些都会导致学习疲劳。
(三)学习过度焦虑
适当的学习焦虑是一种较为正常的心理现象,不管是学习优秀的学生还是学习困难的学生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学习焦虑,例如,临近考试时,学生就会容易产生学习焦虑。适当的学习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习,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推动力,促使学生专注于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但是,过度的学习焦虑则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经常是导致他们思维混乱,不能投入到学习之中。
学习过度焦虑一般表现为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学习过度焦虑的学生在心理上会焦躁不安,对学习可能带来的结果非常担忧、害怕,不断对结果进行假设;在生理上则经常表现为心跳加快,无法入睡,没有食欲。
学习过度焦虑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内在因素
首先,学生没有对知识透彻的掌握,难以应付考试,或者是学生感到不如别人,对考试没有信心,加上有的受到来自家长的压力或者自己爱面子,对考试就会过度担忧而产生焦虑。其次,学生的不当的认知,如过分看重考试成绩,也会使他们产生过度学习焦虑。
2.外在因素
主要是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压力导致学生对学习过度焦虑。例如,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求过高,学校以学习成绩来对学生评优评先,社会也以学习成绩来决定学生未来各方面的发展,这些都会使得学生不得不看重自己的学习成绩。
二、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不良影响
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存在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一种更为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使学生形成消极的心态
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存在可能引发大学生对学校、教师及所学专业的消极认知,他们会对学习持一种冷漠的态度,对学校里的大部分活动提不起兴趣。这种消极的心态还可能会蔓延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使消极逐渐成为一种倾向性的心态,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使学生形成消极的自我认知
学习心理障碍的存在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收获不大,导致他们会怀疑自己能力不足,以至于他们缺乏自信,不敢轻易尝试新任务,不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最终又归因到了自己的能力不足,由此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对自己形成消极的认知,严重影响了他们今后的发展。
(三)使学生形成消极的行为方式
由于对学习不抱希望,没有兴趣,学生经常会逃课,以作弊来应付考试,沉溺于网络来消磨自己的空闲时间,通过这些消极行为来减少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压力。但是,这些消极行为可能会暂时减少他们的学习焦虑,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学习压力,因此,使得这种逃避学习的行为方式继续进行,进而使得他们在学习中的消极行为方式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不良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这不仅仅是关系到大学生学习效率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着大学生今后的发展。
三、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自我调适
由于外在因素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大学生应该学会自己进行调适。下面将针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学习心理障碍,提出相应的自我调适对策。
(一)学习动机不足的自我调适
1.明确学习的价值
大学生要认识到在大学阶段学习的价值,并不是说考上大学就万事无忧了。大学阶段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础,而且能够完善自身,提升自身。
2.培养对自己专业的兴趣
只有对所学专业感兴趣,学习才更具有动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首先,要认识到所学专业对自己以后发展的作用,从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开始,逐步建立起对它的兴趣。其次,要树立起学习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学好,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兴趣保持下去,不会半途而废。
3.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不正确会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如果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就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动机。大学生应该结合自身以及所学专业的特点,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增强自己的学习动机。
(二)学习容易疲劳的自我调适
1.科学休息
并不是要吃饱睡足或者是体力上的玩闹就能消除脑力的疲劳。通常,脑力劳动之后最适合的休息方式是轻度运动——在脑力劳动之后,做一些不太剧烈的运动,如散步、打羽毛球等。过分剧烈的运动不但不能消除大脑的疲劳,反而增加了体力的疲劳。另外,可以看一点与刚看过的内容不同的东西,转换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或者听听音乐等,这些都有助于消除大脑的疲劳。
2.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功能与健康都有重要影响。积极的情绪使人精力充沛,睡眠充足,食欲良好,身体健康,也使大脑处于一种最佳的工作状态。
3.在良好的学习环境里学习
寻找一个适宜学习的地方,不仅不容易受到外界的无关干扰,可以专心学习,而且会使自己处于一种舒适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的效率,并且不容易产生疲劳。
(三)学习过度焦虑的自我调适
1.找出学习过度焦虑的原因
首先要控制自己焦躁的情绪,找出导致自己学习焦虑的原因并加以解决。
2.客观评价自我
绝大多数焦虑过度者都与信心不足有关,由于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因而容易产生学习焦虑。相反,如果学生能够接纳自己,相信自己,不断从进步中获得信心,那么,学习焦虑就会得到很大的减轻。
3.正视失败
对学习失败的担忧,往往直接导致了学习焦虑。大学生要敢于面对失败,承认失败,从积极的角度去认识失败。如果能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发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失败也会转变成一种宝贵经验。
4.合理调节情绪
高度焦虑者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容易情绪化。他们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困难出现的时候,不能冷静地分析,采取合理措施,而是焦躁不安,不能思考。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而大学生健康的学习品质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成人”所必需的,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章明明,冯清梅,韩劢.大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3]聂霞.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教育对策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人文纵横),2011,9(3):59-61.
[4]崔景贵.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高等教育新理念[J].高教探索,2005,(1):83-87.
[5]李小倩,李晓娜.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剖析及对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4):51-53.
作者简介:
高钰洁(1991.5~),女,汉族,河南安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教育学专业,方向是教育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