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材
2016-05-14张燕
张燕
2015年开始了,蓦然回首,自己踏上工作岗位已即将十年,十年前,也就是2005年的9月份,怀着憧憬,意气奋发的走上了小学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回想昨天,一切历历在目,可转眼已近十年,人生啊,有几个十年﹗闭上眼,回想自己踏上工作岗位的这十年,今年一年级算上,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语文我算是全教过了。
没一个新的学期,拿上课本,只是一味的拿上教材教,从未思考过教材,可今天早晨我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只幼嫩的小手举了起来——
“老师,书上说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冰雪融化,柳绿花红,你还说,春节刚过,我们也进入了春天,可怎么外面还下大雪,我们还烧的暖气,跟冬天一样啊?”话音刚落,所有的学生都附和着“就是,就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一脸的茫然。我愣住了,是啊,春天到了,可窗外却下着鹅毛大雪,我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是啊,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气候也不一样。教材中所说的是我国的南方,比如四川,湖南等地,一年四季如春,就如书上所说春雨绵绵,柳绿花红,而我们陕甘宁等地带,一年秋冬季所占时间较长,尽管到了春天,可我们感觉天还是冷的,春天已进入半个月了,可还跟冬天一样冷。明白了吗?”
“明—白—了。”
听了我的解释,同学们只能这样回答,但是我知道自己的这种解释并没有让那一颗颗稚嫩的童心心悦诚服。
下课了,我回到教研室,翻着一年级语文教材,再细细回想我所上过的二至六年级语文教材,不得不有一些想法——
首先我认为,现在的教材越来越与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不想贴近,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更多人关注的是中国江南的渔米之乡,可却没有想到还有一大群劣势群体——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孩子们,春天他们每天面对的是光秃秃的大山,感受到的是刺骨的寒风,在这样的环境中,造就了他们红秃秃的脸蛋。
所以,我想说的是,未来中国的基础教育,教育部要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该尽量考虑到不同省份,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学生所使用的教材也应不一样,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想贴近。
其次,我认为作为小学教材,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记得我学过的《匆匆》等这些大作家的名篇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学的,而现在这些文章大量的已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教材中出现,更重要的是,我发现一年级教材是建立在幼儿园的基础之上,城市的孩子父母大都是知识分子,再加上良好的环境,使他们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很强,他们见多识广。可农村的孩子,父母有一部分不识字,稍微识字的都到外面打工,一年四季不回家,孩子都由爷爷奶奶带着,再加上大量的农村没有幼儿园,好一点的上个学前班,在这样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面对一年级的教科书感到很难,家长也有这样的看法。有一位家长笑着对我说:“张老师,我小时候学会了āōē就能考100分,现在的孩子学会了āōē,等于什么都不知道。”我笑了,朴素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是啊,一年级的语文教材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渗透了句子的训练,而这恰好是我们学生的薄弱之处。”我说。
最后,我认为农村的义务教育学校硬件设施上不去,现在的语文课,有很多地方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讲的很主观,仅凭老师的语言描述,很难让学生理解如果在合适的地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在电子白板中呈现出来,学生就会将一种主观意识变为客观意象轻而易举的就理解了,这种教学效果非常好。可是,在偏远的农村小学,有电子白板的学校有几个?有的学校甚至连一台电脑都没有,多媒体教学更从何谈起?
记得我曾看过一本杂志,一个外国人是这么说的“中国的城市已与发达归家没有什么区别,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的薄弱之处在农村,那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看过之后,我感触至深。中国的问题在农村,每一届中国政府都在关注农村,但具体怎么做没有明显的措施。
我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果农村的基础教育和幼儿教育赶上甚至超过了中国的城市的话,那么,其他一切方面都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还想,哪一天,农村的孩子,家长不再想着给孩子转学,不再千方百计把孩子往县城送,往省市学校输送,那么,中国就真的强大了,就真正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我们期待着这一天能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