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是打开物理世界大门的钥匙
2016-05-14许洪灿
【摘 要】通过采用“导学案+四环节”教学模式(简称“1+4”教学模式)对《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分析与论证环节进行教学探索。探索表明:“科学探究”是打开物理世界大门的钥匙。“1+4”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科学探究、合作探究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学模式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采用“导学案+四环节”教学模式(简称“1+4”教学模式)。编制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合作探究的导学案,采用“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运用检测、课外延伸”四个环节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在第1课时实验与收集证据的基础上,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探究、合作探究、分析论证,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一、提出问题(重温实验)
(1)复习:什么是焦距(f)、物距(u)、像距(v)、实像、虚像?(《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第70页图4-37,教材第72页图4-40及“加油站”。)
(2)观看《凸透镜成像》视频(2分钟),温故第1课时进行的实验:凸透镜既可以成放大的像,又可以成缩小的像,既可以成倒立的像,又可以成正立的像,那么,凸透镜成像有何规律?教师投影一组学生实验数据(表1),分组讨论后,完成下列活动。
根据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在展板的适当位置贴上蜡烛火焰的像,进行“物像大比拼”(图1)。课前准备一块展板,若干放大、缩小、等大的可贴的蜡烛火焰的像。
二、合作探究(分析论证)
活动2:议一议。
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和“物像大比拼”得出的物像模型,前后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活动3:说一说。
根据找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以及交流讨论得出的结论,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交流发言,其余组员补充,共同分享探究成果。参照(表1)横向分析论证,填一填下面的结论。
各组交流,比较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所得的结论是否相同。说明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具有普遍性。
活动5:再议一议。
(1)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2)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
(3)像的正倒: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倒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
(4)像的变化:成实像时,当物体从较远处向凸透镜靠近时(物距变小),像距如何变化?像的大小如何变化?
活动6:再说一说。
根据找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以及交流讨论得出的结论,每个小组另推荐一名代表交流发言,其余组员补充,共同分享探究成果。参照(表1)纵向分析论证,填一填下面的结论。
教师投影两组不太理想的数据,让学生评估。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的数据,哪个数据有问题?为什么会这样?为改进实验提供依据。(可能读数错误。可能蜡烛烧短了。在实验中当蜡烛离凸透镜很近时,在光屏上找不到像,而看到的是一块模糊的光斑。)
(最后用flash动画演示凸透镜成像中的静态和动态规律,作为本节课的小结!)
三、运用检测(学以致用)
活动8:用一用。
(1)物体放在焦距为16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 10厘米 B 20厘米 C 30厘米 D 40厘米
(2)摄影师给全班同学合影,通过取景框发现站在边上的小明和小刚没有进入取景框,请问摄影师应该怎样才能照好这张合影。
四、课外延伸(拓展深化)
活动9:想一想。
(1)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那些应用?
(2)查找相关资料,利用凸透镜自制一个光学仪器。(放大镜、望远镜、照相机)
(3)“当物体位于凸透镜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与“物近像远像变大。”这两句话中,前者“放大的像”和后者“像变大”的含义相同吗?若不同,有何区别?
(4)探究u、v、f之间的关系,它们是否满足一定的公式?
学习体会(总结反思)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收获?
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做一做”、“议一议”、“说一说”、“评一评”、“用一用”、“想一想”的小活动,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降低了“科学探究”的神秘感,参与积极了,互动增强了。探究表明:“1+4”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探究的有效途径。该方案以学生使用的导学案为主线,是学生导思、导学、导练的学习方案,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从“做”中学。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合作探究,分析论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达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①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②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数据的初步分析能力。③初步培养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评价的能力。因此,“科学探究”是打开物理世界大门的钥匙。
参考文献:
[1]廖伯琴.物理八年级全一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2]阎金铎,陶洪.物理实验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3]廖伯琴.物理教学参考书八年级[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许洪灿(1971~),男,云南省腾冲市人,汉族,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物理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