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
2016-05-14吕文成
吕文成
摘要:本文以基础教育信息化为切入点,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历及相关调查,分析了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调查搜集得来的相关资料分析了问题成因,得出了相关结论,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06-0081-03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1]同时,教育部于2012年3月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对教育信息化做出了详细规划及部署。[2]可见,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而基础教育信息化又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基础教育信息化对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有着重要影响。
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
1.教育信息化理念滞后
由于对教育信息化缺少系统性的了解,所以部分地方的部门、学校将教育信息化简单理解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学校机房的建设或者学校多媒体教室的配置。同时,人才培养、应用开发、管理体系等也都处于初级状态,致使教育信息化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这严重制约了教育信息化向深层次发展。
2.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笼统
以某市为例,通过资料查阅,笔者发现某市目前尚无统一详细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只是在《L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提出:“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整体规划,超前部署教育信息化网络。”除此之外,再无细化的组织实施方案及行动计划。这样,不同地区、学校之间因具体情况不同,会出现发展方向不一、建设标准差异化、重复建设等问题;出现地区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教育信息化分化严重等现象。以某市为例,笔者随机抽取区属中学11所,其中有5所中学连基本的校园门户网站都未建成,而具有门户网站的其他6所中学的网站质量差异化较显著,正常访问率为54.5%;而抽取的54所市属中小学中,其门户网站能正常访问的只有11所,其余43所中小学门户网站均无法访问,正常访问率为20.4%。
3.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滞后
由于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所以各学校之间信息化的方式、方法、水平不尽相同,从而导致各地区、学校在信息化过程中出现区域网络建设参差不齐,校园网络建设规范性差,各系统资源之间整合度较低,互联互通程度较低,信息孤岛、资源孤岛现象严重等问题,使教育信息化处于高投入、低收益,重复建设的状态,严重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4.教育信息化应用建设滞后
在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中,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普遍存在盲目性构建,注重硬件设施的购买、轻视软件平台建设,不能与学校教育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忽视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服务功能和学习功能,可持续发展力不足等问题。这就造成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大部分地区或学校只是在基本的校园网络信息服务层面上发挥功能,而对教育信息化的深化应用挖掘不够,如校园管理系统、校园文化系统、校园网络课程建设等应用都还处于起步的状态。
5.学科整合、信息化资源库建设水平低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应当是教育信息化基本理论的核心内容。[3]由此可想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教育信息化中的重要位置,但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目前,大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认为是课件或者多媒体系统的简单使用,忽视了信息化浪潮下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理论的改变。
信息化资源库的建设是课程整合的重要支柱,但以笔者访问部分地区教育网首页所罗列的教学资源库为例,其自建资源库都无法实现访问或者部分资源陈旧,这造成了资源库处于闲置状态,浪费了资源,严重影响了教育信息化的收益。
6.教育信息化安全状况严峻,人力资源及服务体系状况堪忧
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其安全问题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点领域。仍以某市为例,笔者所调查到的11所区属中学中,无一所学校配有硬件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校园网直接处于网络安全威胁之下,教育信息化安全状况严峻。
而在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方面,技术人员能力不强、教师应用能力偏低、领导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有待提高等问题都将成为影响教育信息化的较大障碍。同时到目前为止,资源支持服务体系、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持续培养的智力支持服务体系、政策保障机制等也还没有系统化、规范性地开展起来。
7.教育信息化区域发展不均衡
《甘肃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在一所学校内,在一个县(区)内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问题是甘肃省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中特别要关注的问题。[4]可见,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因素制约等,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成为西部教育的难题之一。
分析与建议
1.加强学习,树立教育信息化理念
目前,教育信息化理念落后已成为制约西部教育信息化的首要问题。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教育信息化观念与信息化意识,才能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良性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培训、挂职锻炼、参观学习等方式,全面、深刻地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2.统一规划,完善标准
笔者查阅相关资料,辽宁、青海、陕西、贵州、浙江、江苏、广州、上海等省、市都已出台相关基础教育信息化标准或者中长期规划,如下表所示。教育信息化的统一规划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得以持续发展的保障,而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标准水平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基础。全面规划基础教育信息化,建立科学、全面的教育信息化标准,能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指导,从而稳步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良性、可持续循环。
3.强化应用,稳步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的应用,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现代化、公平化。在硬件设施建设已经具备一定条件的基础上,应更注重软件环境的建设,强化教育信息化应用。笔者认为,当前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应用可以采取整体规划、逐步推进的形式,以某市为例,其大部分学校都已具备一定的硬件基础,但是软件应用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参考祝智庭教授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环境体系[5](如下图),考虑发展规划教育信息化应用。
4.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整合
开展信息化与学科的深度整合,能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理念;采取加大培训力度、远程教育等手段,能促使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设计、教学环境中进一步形成学科整合的理念,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良性发展。
同时,不断强化数字资源库的建设,形成对信息化与学科整合的有力支持。通过整体规划、系统升级换代、技术手段等措施,实现各校、各区域的资源共享,避免资源孤岛、信息孤岛的出现,使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出高效率、高效益、高回报的作用,有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5.强化教育信息化的安全意识,提升教育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及服务体系水平
针对《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的“建立教育信息化公共安全保障环境”,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不断提高对恶意攻击、非法入侵等行为的预防和应急响应能力,以保证基础设施设备和信息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完善信息安全保障。要制定和实施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管理规范,建立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体系,以确保教育管理、教学和服务等信息系统的安全。
6.多方投入,促进平衡发展
教育信息化关注并致力于解决教育公平,这是教育信息化的使命,也是发展契机。[6]各级政府应通过加大投入、引进多方支持、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政策倾斜等措施,落实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缩小城乡教育信息化差距,从而推进整个区域范围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
结束语
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使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又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而基础教育信息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尤其是西部地区,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原因,其基础教育信息化程度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面对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薄弱的现状,我们应抓住机遇,正视存在的问题,加大政策、资金等的投入,制定完善的政策、规划、标准,使西部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008/t2010.
[2]教技〔2012〕5.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Z].
[3]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01):1-19.
[4]甘教技〔2010〕20.关于印发《甘肃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指导纲要》的通知[Z].
[5]祝智庭.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新视野[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8(02):4-9.
[6]严云海.温州市属中学校园信息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