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微课开发的方法论
2016-05-14王珏
王珏
开栏寄语
2011年下半年“微课”问世,并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微课热,各种评比、培训层出不穷,而且还有大部分教师积极、自发地在教学中运用微课。这足以说明微课有着一定的生命力。
然而,真正决定微课是否具有长远生命力,无非有二:一是微课质量的好坏,二是微课教学应用价值的高低。而如何开发出高质量的微课,显然是首要问题,也是在实践中遇到的一个难题。
学习或制作过微课的教师一定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掌握制作技术并不难,但如果只是简单地把知识教学录制成微课(无论何种形式录制),学习者往往并不喜欢看。原因在于微课的使用是在师生分离的情况下完成的。从教师的方面来说,在面授教学中的一些方法与技巧都用不上了,知识传递效果可能受到较大影响;从学生方面来讲,学生是在独立自主的情况下学习,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学习心理也会产生微妙的变化。
所以说,在微课中,仅仅把知识讲清楚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如何能够使微课更加吸引学生,使其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通过对微课制作的长期跟踪与研究,我们发现借鉴媒体行业与心理学研究,能够有效提升微课的教学表现力及吸引力。因此,本栏目将以“微课的媒体设计”为主线,结合前沿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及脑科学的发展,对微课的设计与其开发的原则和方法展开探讨,并从优秀微课开发的方法论、如何增强微课吸引力、易懂性和难忘性等方面分期阐述。
什么是“优质”微课?
可汗学院是我们最早接触的微课平台。在这种形式中,教育技术研究者普遍认为微课的时间短、讲解精,甚至不出现人像只有电子粉笔、电子黑板等,这些都是源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考虑。可汗学院之所以备受欢迎,也并非是哪位教学专家评出来的,而是通过学习者的认可而广泛流传的。我们在思考什么是“优质微课”时,必须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角度出发。
从学习者角度来看,优质的微课应具备三个要素:吸引力、易懂性、难忘。首先,“吸引力”是指当学习者开始观看微课时,它是否能够吸引学习者专心、持续地观看到最后。其次,微课的目标是教学,因此“易懂性”是衡量微课质量的核心要素。最后,微课讲授的知识是否能够使学习者产生长时记忆,使其感到“难忘”,这对微课的质量要求更高。
下面是两个优质微课,大家可以扫二维码观赏,体会“吸引”“易懂”和“难忘”这三个要素所带来的效果。
优质微课开发的核心方法论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媒体,营造了一种有别于面授的教学空间。在这种教学空间中,其本质特征是“师生分离”,教师无法掌握和影响学习者,也无法展开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但这种教学空间有着面授教学难以企及的优势。例如,精工细作,创造良好的学习体验;对知识可以采用更为高效的视觉化表达手段;可通过营造知识情境帮助学习者理解与认知。
1.精工细作,创造良好的学习体验
在知识匮乏时代,学习者渴望学到知识,任何知识的载体都受到热烈的追捧。而到了信息时代,知识本身随处可得,此时学习者则希望能够更及时、更有效、更惬意地学习。学习也就步入了“体验为王”的时代。因此,要想创造良好的学习体验,就需要教师改造传统的讲授习惯。
例如,创造“一对一教学”的学习感受,一种方法是利用屏幕录制微课,另一种方法是教师出镜讲解,并清晰地呈现教师的表情或眼神的交流,使学习者身临其境。
又如,清晰地呈现教学内容,即制作微课时,采用近距离、最佳角度拍摄或计算机录屏等手段,让每位学习者都坐在“VIP席”。知识的呈现异常清晰,能够大幅提升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2.知识的视觉化表达
心理学研究显示,在人的所有感觉通道中,视觉占有绝对主导地位,而且人的大脑天生对图像,尤其是动态图像的处理是高度自动化的。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习惯采用“语言描述+文字描述(板书或用PPT替代板书)”的形式来传播知识。因此,提高知识传递效率的主要方法是克服教师传统教学的缺点,采用视觉化的方式传递知识。
例如,英国开放大学制作的“一分钟经济学”微课,能够用约一分钟的时间来讲解一个经济学概念。这突破了教师对传统教学时间的认知。请扫描二维码体验。
在“一分钟经济学”微课中,我们看不到教师的形象,而且语音讲解速度飞快,时间也很短,但是却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秘诀在于该微课采用了大量的“视觉化表达”,学习者一边通过视觉看到与知识相关的场景,一边听教师讲解,这与以语言、文字为主的讲解相比,学习者更容易理解、掌握知识点。
当然,像“一分钟经济学”微课一样,制作出专业的动画效果的确需要专业的团队。但是,技术不是关键,关键点是只要中小学教师掌握了“视觉化表达”这一规律,同样可以做出精彩的微课,如深圳南山桃苑学校的董倩兰老师制作的微课“组合图形的面积”,也同样精彩。请扫描二维码观看。
3.情境营造
无论是久远的上古时期,还是现在的信息时代,事实上人们总是在情境中展开学习的,即先有“感知”,再有“认知”。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如果学习者难以把抽象的、陌生的知识,与具体的知识情境建立有效的关联,那么他们就很难真正地理解这些知识。
可是,对于越来越抽象、越来越复杂的知识来说,有效地呈现或还原知识的情境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教师个体来说,出于个人力所能及的角度,教师能够做到的或许是把知识“讲”得更清楚、易懂一些。也因此,我们看到的很多微课就延续了这种以“讲”为主的特点。
所以,提高微课学习效果的其中一条路径,就是为学习者营造能够“感知”的知识情境,让他们先有具体的感知,然后再上升到逻辑上的认知。下面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微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微课突破了以“讲”为主的方式,采用了各种“演”和“展”的方式来构建知识情境。学习者在观看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沉浸在知识的情境中,并积极地去感知、思考和探索。当教师将知识点总结出来时,学习者感受到的是“明悟”,而非困惑与不解,他们最终所理解的知识点内容,也有着丰富的、全面的情境信息,甚至情绪信息与之相对应,这既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由于大脑对内容提取的线索的丰富性,知识也不容易遗忘。
因此,对于微课,尤其是叙事类微课来说,如果能够营造一个恰当、丰富的知识情境,就会有效地增强知识传递的效果。
优质微课的媒体设计框架
上面我们初步阐述了优质微课开发的核心方法论。那么,在具体设计和制作微课时,应从哪些方面着力提升微课的品质呢?经过对数千个微课的观摩、研究,并借鉴传媒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总结得出制作优质微课的“媒体设计框架”,如下图所示。其中,知识的视觉表达力、情境营造这两点在前文已经初步阐释。关于画面的动感、美感、声画同步等其他部分我们将在后续内容中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