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P模式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14相燕
相燕
【摘 要】从高职高专英语教育培养目标、学习需求和社会需求等方面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过程中引入EOP模式是可行的;可通过EOP课程体系和教材、改革课堂教学发放和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将EOP模式应用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
【关键词】EOP;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
以教授英语语言共核为主要内容的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通用英语)教学模式长期以来贯穿我国的基础英语教学中。随着社会分工的日趋精确,专业性日渐凸显,该模式不断受到冲击。一种全新的更实用的ESP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令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迅速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学者一开始关注这一理论,至今已有将近40年,ESP理论得到极大地发展,逐渐被应用到专业英语技能的教学和研究中,已成为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在这一理论的实践过程中,单纯的ESP教学模式也逐现弊端,尤其是在生源复杂、英语水平普遍较低的高职各专业的英语教学中,进行ESP教学改革的一线教学工作者一度颇感迷茫,无法实现在巩固基础英语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专业英语技能,特别是对旅游、物流、金融等一些涉外活动频繁、对英语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因此,笔者认为EOP( 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教学模式更适合这一层次的学生,也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培养目标。
一、什么是EOP模式?
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职业用途英语)模式是ESP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强调实用的教学体系。它以“情景分析”为基础,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强调把英语作为职业能力的手段和工具来进行学习。
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引入EOP模式的理据
EOP(职业用途英语)不是一门专业课程,而是一种完整的语言教育的课程理念,它不同于现在普通英语教育中的专业英语,普通英语教育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职场的要求,有些学生尽管在大学时已学习了专业英语,但远不够在职场中使用。在我国,目前职业英语教育还不能做到为社会系统地培养职业人才,为各行业提供完整有效的、符合企业和机构要求的继续教育,而EOP模式却能紧紧抓住学生需求和职业需求这两个关键点。因此,我们可以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引入EOP模式,主要理山如下: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国家教育部在2000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要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的语言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打好基础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与研究应用能力并重。在完成《基本要求》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应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这既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可使他们所学的英语得到实际的应用。《基本要求》明确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全而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指导方针,以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特别是将语言基本功运用到实际交际环境中的能力,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英语不仅仅是其素质的体现,更是职业能力体现。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要求看,其核心观点与EOP的理念是一致的。
(二)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
“需求分析”理论是ESP(专门用途英语)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的基础,影响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是教学大纲制定及教材设置的前提。同时,“需要分析”也是EOP的出发点和中心,既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又可以迎合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国内学者将“需求”分成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两类。EOP模式紧紧抓住学生需求和社会职业需求这两个关键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现有需求和职业生涯实际需要出发,探索一条提高学生英语应用水平的途径。因而,在高职高专院校在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做好“需求分析”,将EOP模式创新性地应用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
1.社会需求
普通英语教育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职场的要求,有些学生尽管在大学时已学习了专业英语,但远不能在职场中使用。对于服务于职场的英语和英语继续教育在我国还缺乏研究,但是我国除了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贸易方面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继续加深外,在非赢利的业务和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加深,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我国的教育机构要对职业英语教育做细致地研究和规划,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需求。以EOP为目标的模拟教学充分融合了英语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把语言的交际目的扩充到了职业的工具目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以EOP为目标定位后,其英语的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相挂钩,体现为工作岗位服务的特点把英语能力的培养集中在与职业能力相匹配的实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适应日后岗位工作做好准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加强学生英语的职业性,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中引入EOP模式。
2.学习者的个人需求
从宏观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应以社会需求为风向标,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其个人的学习需求应受到充分的重视,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在课程体系的改革过程中体现出应有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个人需求分析和当今国内流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相符,也同中国传统教育要求的“因材施教”相一致,该教学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按照我们的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质是考虑到学生的真实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和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在改革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时,我们更应考虑立足EOP模式,来探索一条提高学生英语应用水平、满足人才市场实际需求、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的有效途径,真正体现高职高专教育作为职前教育的价值。
三、EOP模式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开发EOP课程体系和教材
目前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使用的公共英语教材基本上是统一的教育部规划教材,在英语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相差不大,教材内容多与生活中常见情景的场景有关。同时,对英语教学改革浪潮,高职高专院校也不断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但是所采用的教材却水平不一,甚至与学生需求不相符。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当按照EOP模式的要求,做好“需求分析”,根据职业用途这一语言技能培养目标,在教育部制定的大纲和基本要求指导下,因地制宜,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为满足学生和社会对学生英语水平的需要,设计符合学校教学实际的高职高专EOP校本课程,开发注重实景、互动、案例的EOP教材。同时,要开发职业英语自学系列教材,这对在校学生来说,不仅可以扩大阅读增长语言知识应付学业要求的即刻需求,更有为今后工作中的交流与应用做好准备。
(二)采用EOP模拟教学方法
在大学课堂中包括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师中不少人习惯于“满堂灌”地传授语言知识点的,这种教学方法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改进我们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可以采用EOP模拟教学。EOP模拟教学特点表现在学生是通过语言交际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来学习英语,工作岗位的任务要求决定了EOP的学习方向和内容。
1.模拟岗位环境,激发学习热情
我们都知道,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一定的影响。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社会环境等,这些自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因此,在EOP模式中,安排学生通过模拟岗位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高职高专院校所建设的各种实验和实训实验室,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有些学院设有商务谈判室或银行仿真实训室,那么学生在学习商务谈判或者银行英语时,可以安排学生通过到相应的模拟岗位环境中学习。
2.设定目标任务,调动学习学习热情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精心设计任务,要给学生一个多向思考的空间。这里笔者以新视野高职高专英语(三)中的“Advertising Sell”《广告销售》这一课为例来说明。首先要考虑环境布置问题,应尽可能使学生有真实感。在上这课期间,让学生自行分成不组,组成广告制作团队,分角色参与广告制作,积极地参与,并在课堂上展示,而后根据课堂所学内容评鉴广告,让学生紧紧围绕该主题进行讨论并在此过程中掌握基本英语词汇,从而将一篇枯燥的文章变成学生感兴趣的广告制作说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能学习到岗位所需求的一些实用英语。
3.及时做出分析,归纳学习结果
对学生的每个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教师可在其他小组点评后,作一些补充说明,留给学生再次思考的余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的具有导向作用。在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中不少地方存在着片而追求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英语A,B级等级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的现象,不少师生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等级考试的准备上,而对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考核重视不够。我们可以设置像剑桥商务英语那样的有一定影响力的EOP英语考核体系,例如开设金融英语、办公室英语等的考级或考证体系来与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形成互补,以期提高学生的总体英语应用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应用英语能力,不能停留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上,将EOP模式引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在我国现有的高职高专环境下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引入EOP模式,通过改革教材、课堂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借鉴国内外职业培训机构的英语教学经验等方式,使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真正突出其职业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Dudley-Evans, T. and St. John M. J. 1998. Developments in ESP: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Halliday, M. A. K. 1964. 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3]Halliday, Mak, McIntosh and Stevens, P. 1964. The linguistic Science and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Longman.
[4]Hutchinson, T. and Waters, A. 1987.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秦秀白, 2003, 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79-80。
[6]束定芳,2004,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3):12-14。
[7]王黎明,2010,高职上午英语ESP课程设计需求分析探索,《消费导刊》(5):5-7。
[8]武宏波,2009,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需求分析,《山西师范大学》(3):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