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抓关键字,夯实语言文字训练

2016-05-14姚建英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6年6期
关键词:表格人教版文本

姚建英

【摘 要】一篇篇优美的课文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蓝本,而落实语言训练则离不开文中的一些关键字词。具体来说,一是可以通过巧借表格、利用人物关系、把握情感等路径进行关键词的提炼,让学生学会概括文本信息,让概括化难为简,二是借关键词架设坡度,进行独白体语、对白体、辩白体等 “多体”的语言训练,在阅读、思考、画找、提炼的语文学习过程中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开发 提炼 训练 辩白

语文教学最终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一篇篇优美的课文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蓝本,而落实语言训练则离不开文中的一些关键字词。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关键词的提炼与运用是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捷径。

一、 提炼关键词,让概括化难为简

(一)巧借表格,提炼关键词,概括文本信息

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提炼关键词、概括课文内容或事物特点的学习能力,可依托表格,多角度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一课,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题:“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里。”教学中,让学生在初读感知文中有五种新型玻璃之后,完成如下表格:

通过填表交流,学生既锻炼了概括的能力,又轻松地理顺了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通过对重点句的品读,学生深深体会到作者是怎样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表达事物和准确用词的。

(二) 利用人物关系,提炼关键词,串联课文主要内容

阅读教学中一般都有“整体感知”环节。所谓“整体感知”,就是让学生初步走进文本,了解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发生的相关事件以及事件之间的关联等。教学中教师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往往是简单地逐—提出要求,学生不是把课文从头到尾截取几个句子讲一遍,就是很突兀地冒出一两句无关重点的话,或者是直接说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可见,概括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给予指导。笔者认为,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是一篇神话题材的文章。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就可以借助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厘清了人物关系,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明白了。教学时笔者采用铺设台阶、层层提高的方法进行指导:①让学生找到众神,并且把他们的名字读好;②在听学生分析各神之间的关系时,顺势进行简要的板书,看着板书把课文的内容说一说;③引导学生用几个词(取火、受罚、被救)来概括一下,并且用上“先—然后—最后”等顺序词。学生的思维逐渐清晰和缜密,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概括内容的方法。小学语文教材中小说类课文的教学或者读书指导课例等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帮助厘清文本内容,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把握情感,提炼关键词,领悟文本主题

在整体感知环节或者主题升华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体悟文本中人物的精神、情操或品德等,通过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提炼关键词,把握情感,从而领悟文本的主题。例如,笔者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鞋匠的儿子》一课时,让学生初步明确“启示类”文章的特点之后,在画找以及读句子的过程中初步提炼情感关键词(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林肯),在研读、讨论的层层推进中提升对文本中林肯的认识,从而逐步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启示——“批评、讪笑、诽谤的石头,有时正是通向自信、潇洒、自由的台阶”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二、 借关键词架设坡度,训练“多体”语言

口语训练主要分为独白体语言训练、对白体语言训练、辩白体语言训练。下面笔者就以特级教师盛新凤的三个课例为“点”,具体说明“多体”语言训练的方法。

(一)精练词语,让讲述娓娓动听

复述是一种常用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复述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复述也是一个语言转化过程,通过复述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多数精读课文的课后要求中常常会提到“能大概说说整个故事或者复述课文”,由此可见复述课文的重要性。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复述课文时常常条理不够清晰,表达不够连贯,句子的运用不够准确,或者是想尽办法地在回忆课文中的句子。尤其是低、中年级学生,复述课文障碍多多,需要教师架设坡度,为他们提供“拐杖”,在关键词的引领下一步步攀爬,最终顺利达成“流利地进行复述”的目标。

盛新凤老师在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文成公主进藏》时,通过三次讲述训练,给学生留下了形象,留下了精神,言义共存。①聚焦“神”性,讲故事。课中盛新凤老师引导学生完成了一张简单的表格,表格中各用一个字来概括文成公主进藏路途中遇到的困难和怎么解决困难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别用了“过”“撒”“背”等表示动作的词。②聚焦“人”性,编故事。在这一环节中盛新凤老师安排了听历史学家讲历史故事的环节,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还原对文成公主“人”的形象的认识,同时选择一件事进行讲述训练。③聚焦“圣”性,品故事。层层升入,凝聚了学生对文成公主的敬仰以及这种藏民文化的情感。整个过程,学生通过提取信息,将连续性文本转化成非连续性文本,又通过语言的内化将非连续性文本转化成连续性文本。

(二)梳理内容,让介绍实现梯度

每一篇课文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范本,是语言的典范。盛新凤老师在执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蒙娜丽莎之约》一课时,设计了三个“训练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步骤如下:

①请快速读课文,完成如下表格:

盛新凤老师采用了“背景语言”的处理方式,在这些信息的帮助下训练了学生简要介绍的能力。

②聚焦“人”,完成如下表格:

在读文完成表格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读句子之后依托表格进行人物的介绍,实现了从连续性文本到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过程。

③聚焦“微笑”介绍。学生在“圣母颂”美妙的音乐声中,抓住细节进行介绍,此时对蒙娜丽莎的认识已经上升到对艺术品的欣赏。

三次介绍体现了梯度,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又实现了对文本的认识。

(三)渗透方法,让辩白有理有据

辩白体语言的训练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思维变得更缜密,但由于辩论的开放性、难以操控性以及对辩论者的要求高等特点,常态的语文课堂上辩论的语言训练较少。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做个有心人,充分挖掘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教给学生一些方法,让辩白有理有据,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乌塔》一文,盛新凤老师曾调侃这是一篇“三无”(无多元、无主题、无语用点)教材,但是在她的开发下,教给了学生三个辩白的方法:讲得简洁、对得自然、驳得有理。

环节一:①教师检查“用心提炼”的词:一时语塞、不合逻辑、马上反驳;②检查一段话(她告诉我她叫乌塔,已经14岁了,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环节二:向爸妈介绍一个14岁的孩子。

环节三:练习反驳。出示爸爸妈妈观点的句子(大意是不同意自己的孩子单独出游)。学生练习写反驳稿,这个过程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口语交际”课的研讨是当前小学语文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在“以生为本、以学为主、以练导学”的大语文环境下,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发挥关键词的纽带、辐射作用,以表格为依托,以口语交际为训练的方式,在阅读、思考、画找、提炼的语文学习过程中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真正为学生的“练”做足教师的“导”。

参考文献:

[1] 盛新凤. 盛新凤:生态文明烛照下的和美教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第三小学 313100)

猜你喜欢

表格人教版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组成语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履历表格这样填
表格图的妙用
借助“表格”解答稍复杂分数问题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