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都改变生物性状吗
2016-05-14王守民
王守民
基因是指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通过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根据遗传密码子的作用,表达产生相应的蛋白质,从而表现出生物特定的性状.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从而使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往往会导致新基因的产生.从基因控制性状上看,可以说,现存生物体的大部分性状的产生,都来自历史上的基因突变,如生物界中各种单基因遗传病的产生,都是基因突变使生物性状改变的例证.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虽然发生了基因突变,生物的性状并不会改变的.
日本遗传学家木村资生和美国科学家雅克·金(J.L.king)、托马斯、朱克斯(T.H.JuKes)分别指出,DNA分子中的基因突变大部分是“中性”的,即这种突变不会影响核酸和蛋白质的功能,不会导致性状表现的改变.这种“中性突变”大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在DNA分子中,非基因片段并不带有遗传信息,不会对蛋白质的合成产生任何影响,这样的片段叫做“非功能性”片段,即没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如在“非功能性”DNA片段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是不会有遗传效应,即不会引起性状的变异.
(2)在真核生物基因的内含子部分,这些片段只能转录出mRNA,而不会进行翻译合成蛋白质分子,如在内含子部位发生基因突变,当然也不会影响到蛋白质的合成,就不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3)在生物基因中,非编码区部分对基因的表达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决定着基因是否表达为蛋白质,在这些片段发生基因突变,如果不影响其调控功能的发挥,蛋白质仍然正常合成,就不会改变其性状;如果突变使其调控功能不能发挥,如突变发生在起始子部位,使之起不到提供起始信号的作用,就不能使其转录并翻译成蛋白质,当然就不会改变生物的性状表现.
(4)分子遗传学表明,遗传密码具有兼并性,即决定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可以有多个, 如果DNA中某些碱基对的改变,使其mRNA上的密码子改变,但却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因而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没有影响,即是一种同义突变(是指基因的蛋白质编码序列中发生单个碱基对的替换突变时,并没有改变最后产生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具体地说,在遗传密码的三个碱基中,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往往不会造成氨基酸的改变.比如UUU和UUG都是苯丙氨酸的密码子,G和U之间相互置换,都不改变密码子的功能,还是决定苯丙氨酸.同样,CUC变成UUA,还是决定亮氨酸;UCU变成AGC,也还是决定丝氨酸.
(5)基因中的一些突变,虽然改变了由它决定的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组成,但并不改变蛋白质原来的主要功能.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同一种蛋白质或酶往往有不同的氨基酸组成(这是突变造成的),但它们的生理功能却仍然相同,例如人体细胞中的乳酸脱氨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等多种酶,虽然它们的氨基酸组成不同,但功能却相同就是明显的例子;不同物种中的同一种蛋白质,在生物进化进程中,由于基因突变使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有差异,但功能却没有因此而改变,以细胞色素C为例,酵母菌的细胞色素C肽链的第十七位上是亮氨酸,小麦是异亮氨酸,马的细胞色素C肽链的四十三位是亮氨酸,某种蛾则是苯丙氨酸.尽管有这些差异,但它们的细胞色素C的功能却是相同的.再如不同动物胰岛素都是由A和B两条链组成,其氨基酸组成是有区别的,其中猪的B链第30位氨基酸和人不同,马的B链第30位氨基酸和A链第9位氨基酸与人不同, 牛的A链第8、10位氨基酸与人不同,羊的A链第8、9、10位氨基酸与人不同,天竹鼠的A链有8个氨基酸与人不同及B链有10个氨基酸与人不同,但在不同动物体内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有降低血糖的功能.
(6)在显性纯合子中,一个显性基因发生隐性突变而成为杂合子后,其隐性基因的功能也不会显现出来,仍然变现为显性性状,不会引起性状变异.如在一个纯合正常的受精卵发育过程中,一个正常基因突变为白化基因而成为杂合子,其发育成个体后仍表现正常,而不是白化病患者.
(7)性状表现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显性个体发生突变而成为隐形纯合子时,虽然基因改变了,但在某些环境条件下,也可能不会在性状上表现出来.如突变产生的矮茎豌豆,如果把它栽种在水肥和环境适宜的条件,也会长成高茎豌豆,表现出显性性状.
总之,在基因发生突变后,多数情况下不会影响生物的性状表现,只有少数时候改变了生物的遗传性状,即使这样在生物进化的历史长河中,也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生物世界,表现出千变万化的性状.
(收稿日期:2016-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