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企合作到学习场所合作
2016-05-14郑乳艺
郑乳艺
自1960年以来,德国就开始对学习场所合作不断研究,形成了非常有特点的合作模式。经过大量的研究,使得学习场所合作具备了更多、更可靠的理论基础。合作走入固化困境是目前学习场所合作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德国 职业教育 学习场所合作 校企合作
在最近几年中,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对校企合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并没有深入研究合作。而德国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研究经验是非常丰富的。通过不断研究、分析德国的学习场所合作,能够使我国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化。
一、学习场所合作的典型类别
将合作深度、合作活动、合作伙伴、合作远景等指标作为依据,可以将德国学习场所合作划分为不同类别,而其比较典型的类别为:
第一,裴兹欧特站在教育学的角度,将具有职业群特征、各种工作、培训条件中的合作和合作行为联系在一起进行理解和认识。。
第二,将企业老师、学校老师之间的交流深度作为依据,欧勒和布什费德将校企合作划分为3阶段:其一,交流教学问题、教学经验、教学远景阶段。其二,协商职业教育行为阶段。其三,共同合作落实约定的教学计划阶段。
第三,将由企业老师经过调查所提出的特征作为依据,瓦尔登和贝尔格将学习场所合作模式划分为五种模式:其一,无合作模式。其二,间断性合作模式。其三,问题导向合作模式。其四,常态化合作模式。其五,建设性合作模式。。
二、学习场所合作的困境障碍
很多因素均会使学习场所合作受到影响,如人员、组织、制度等。从组织的角度分析,企业和学校是互相孤立的。在职业培训、职业教育的开展活动过程中,企业、学校更多的以自治的态度参与其中,学校会履行相关法律规定的义务。企业在培训过程中会遵守本企业的利益目标、组织结构。从人员、制度的角度分析,校企合作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如学校和企业对合作的接受程度、认知深度,企业老师和学校老师的工作条件等。合作的直接实行者是企业老师和学校老师,他们根本没有深入、真正了解合作方,对合作老师存在很大的偏见,使合作的效果、深度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为对上述问题进行阐释,裴兹欧特提出了一种说法,即学校和企业之间进入了固化的合作困境。固化的合作困境主要具有5种特点:其一,固化的信息阻滞,就是指合作伙伴不将和自己有关的信息提供给合作对方,合作互相不配合,进而严重消减、阻断了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流。其二,固化的相互误解,就是指合作伙伴将双方之间的背景区别来对特定现象进行解析。其三,固化的冲突掩饰,就是指合作伙伴都知道,只要合作一方没有按照一致认可的对策办事,便会发生冲突。其四,固化的互不信任,就是指由于合作伙伴均感觉到合作对方会损害自身利益,因而合作各方便会采用各种手段来不断保护自己,但是,这也证实了合作方自身利益受损;其五,固化的共同搁置。合作各方只有均具备一定的合作执行能力,共同协作,才能将任务顺利完成。但是,实际中总会存在一些合作方想不谋而获,进而使合作各方无法将执行任务顺利完成。
三、积极创造学习场所合作的有利条件
德国教育和德国政府始终紧密联系实际,为了能够对合作的有利条件进行验证和探索,在不同区域均围绕学习场所合作来开展各种大型科研项目,其中,比较典型的项目为KOBAS,KOLIBRI和KONSIL等。
在1999年,德国教育研究所开展了一项试点研究,即双元制校企合作的优化。对于制度化的合作体系,其基础为合作机制,主要目的就是促使企业老师和学校老师的可持续合作。经过实践表明,经过合作,学校和企业都能在合作中获益。学校和企业要想合作成功,则学校应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学校老师和企业老师应正确认识校企合作,对校企合作的框架条件不断进行完善,保证其能够正常运行。
职业教育学习场所合作是一个科研项目,它是由28个项目构成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如虚拟学习、企业合作、校企合作、自主学习等。这个科研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实行创新方案、创新内容、创新方法,使学习场所合作不断得以深化,不断提高培养质量,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使校企合作变得更为现代化、完善。通过职业教育学习场所合作,校企合作变得越来越完善,为确保合作人员、合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四、小结
通过分析、研究德国的学习场所合作,我们获得很多启发,受益颇多。对于德国职业学校和德国职业教育企业,尽管二者都对自身的利益有一个考量,但是它们都是先从大局进行考虑的,它们将存在的争议搁置在一旁,吉利实现双方之间的交流合作,制定出更多有效的合作措施。学习场所合作对教学课程的时效性非常重视,合作形式呈多样化,政府给予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另外,德国对实践型研究是非常关注的,经过开展多个试点研究,学习场所合作具有了更为可靠的实证。通过将德国的学习场所合作和我国的学习场所合作进行比较后,尽管二者之间具有很多类似的问题,但是我国和德国的基本国情、历史背景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应借鉴德国在学习场所合作中成功经验,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适用于我国的学习场所合作研究模式。
参考文献:
[1]盛建军,周晓刚.高等职业教育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实践与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14,(02).
[2]苏轩,杨小明.蚕学馆在纺织丝绸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丝绸,2014,(08).
[3]李玮炜,贺定修,苏江.“政校行企”职教联盟实践探究[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