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之我见
2016-05-14李治军
李治军
【摘 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课改不断推进,广大教师都在探讨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一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是紧密联系生活,使数学生活化;三是实施分层教学,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四是实施开放式评价,以鼓励为主。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课改不断推进,广大教师都在探讨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联系生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因材施教,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实现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只获得知识的开端,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为数学,具有抽象性和枯燥性的特点,所以对学生而言,比较难接受。那么,如何让学生比较容易轻松,愉快,有效的学习,关键还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把教学植根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兴趣。巧妙地创设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以最快的速度集中學生注意力,有效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认识》一课时,老师问:大家今年几岁了?学生:十岁、十一岁。老师:大家都过了几个生日?学生说:十个、十一个。老师:大家十岁、十一岁过了十个、十一个生日,可是我查邻居小红,今年十二岁了,只过了三个生日,大家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都说想,老师:那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年月日,学完后我们就会知道答案了。这样的导入,巧妙设疑,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自觉的便投入到了学习中。
二、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本人认为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在创设情境时不能一味追求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动画,更多地应利于新教材本身,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心理需求,从而引发学生获知解惑的欲望。
2.用情境来接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确保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前提,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首先拿出一个苹果(500克)和一块石头(1千克),说:“哪个重些?”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一看,掂一掂后说:“这块石头重些。”接着加一个苹果合起来近1千克后又问:“现在还是这块石头重吗?”学生掂一掂后说:“差不多,但我们可以用秤来称。”这样的情境创设富有数学韵味和思考的价值,更利于促进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主动进行新知的建构。
三、数学生活化,是实现数学有效性教学的主要内容
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可以让孩子的思维更发散,更有想象力。而老师一味地教书本上的知识,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狭隘,无法将数学理论应用于生活,这样学生的发展也会受到局限。比如,有老师在讲概率的时候,只是一味地让同学在摸球,在摸球中感受摸到的可能性不同。虽然,这种做法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讲授式,但只是浅层的数学生活化方式。老师应该深入探究,将生活融入进来,运用数学理论,在数学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在学习“哪种方式最合算”的时候,老师可以创造生活情景:超市为了吸引顾客,设置了转盘游戏,当指针停留在红色、绿色、蓝色区域上时可以得到购物券,有100元、50元、20元不同的金额;如果顾客不愿意转转盘,可以直接获得10元购物券。对顾客来说,如何才能让转转盘得到购物券的金额比不转转盘得到的多呢?抛出一个问题,由于贴近生活,学生会感兴趣。这咱生活化的数学,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还提升了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感受到了数学的生活魅力。
四、实施分层教学,是实现数学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手段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情况,对学生进行调查,填写调查表之后对学生进行分层,将学生分为强、中、弱三层,数学水平好的A类,数学水平一般的B类和数学水平较弱的C类。然后按照一定的人数将学生进行分组,把小组合作学习和分层教学充分结合起来,使得让所有学生都有进步,都有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尽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最大可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学习氛围,小组内的主体性地位。这样,数学能力更强的学生体验到独一无二的优秀感;中层学生在感受进步的同时,也能尝试去解决更难的问题;弱等学生也会不甘示弱,在学习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会尝试一起参与合作探究一些数学问题。
五、培养学生思维,是实现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目的
在学生的动口、动手中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从一年级起,笔者就注意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进和训练,给学生多说的机会,鼓动学生动口说,通过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学9+几时,出示:9+3=?不仅让学生动手作学具,而且让其口述操作过程。首先给操作小棒的过程表达“凑十”的思路,因为9根和1根凑成10根,所以把3根分成1根和2根,9根和1根凑成10根,再加上剩下的2根,共12根,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因为9和1凑成10根,所以把3分成1和2,9和1相加得10,10加2得12,所以9加3等于12。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从而提高了学生做题的准确性和速度,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数学语言基础,教学中组织学生说算理,说思路,更要训练学生数学语言准确性、有序性,以数学语言促其思维。可以开展:
(1)式题表述训练根据每个式子题,译成文字题,让学生用不同的语言进行表述。如(7+2.3)×5译成:①7加2.3的和乘以5,积是多少?②5乘7与2.3的和,积是多少?③把7和2.3的和扩大5倍,得多少?④5个7与2.3的和,积是多少?
(2)编题激发思维训练创建不同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根据指定的思路去组织语言进行说的训练。如某农场原有化肥5吨,农场现在存化肥多少吨?学生补充:①现在又买来化肥7吨;②已用去化肥3吨;③现在买来3车化肥,每车5吨。
(3)应用题教学时引导学生审题时说题意,析题时说思路,解题时说列式依据,训练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叙述。如教学连乘应用题时,出示: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卖11元,一共可卖多少元?首先让学生认真审题,其次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知道有5箱热水瓶,求一共可卖多少元?要先算5箱共卖多少个,或知道每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可卖多少元;要先算每箱热水瓶卖多少元,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思路,列出相应的算式并解答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