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学习
2016-05-14田迪
田迪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在高中学习阶段,教师应该怎么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练习。教师应该对学生在写作前的审题、立意、拟题等方面,以及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积累方面,两个层次上进行引导,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并为高考语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 写作 积累
高中阶段的语文写作的教学,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二是为高考语文作文能够获得较高分数打下基础。让学生写出好的习作首先需要指导学生在面对习作题目时的如何进行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
一、写作前的准备工作
学生在看到习作题目时,应该进行审题、立意、确定题目、选材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一)审题
审题,顾名思义就是说要仔细审视作文的题目。审题是写好作文的首要前提。高中生要练习的作文被称为“带镣铐的舞蹈”,这里就是指学生的写作要通过审题按照题意进行发挥。高中语文的习作题目主要分为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两种。
1.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的审题,就是审查作文题目的具体要求。如字数要求,写作文章的题材要求,以及最重要的确定给定题目的“题眼”。所谓“题眼”,就是指给定题目的核心、重点。通过审题,要搞明白作文题目的写作范围,要明白是写人还是写事,写景还是写物,以及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作等内容。[1]
2.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的审题,除了要看清楚和命题作文相同的字数、题材等要求外,还要重点通读材料,找出材料的主要内容,重点要体会材料的寓意或者隐含意。体会出题人的思想,并可与当下较为热点的话题或问题相结合。
(二)立意
审题结束后,明白了题目在讲什么后,就应该开始准备确定这次习作的主题,即为立意。文章的立意要明确的满足题目的要求,同时,还应有一定的深度,对人有一定的启发。
文章的立意,首先要正确,反映的是正确的思想观念,要积极乐观,并体现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次,文章的立意要高远,就是要“从大处着手”,即文章有一定的宏观性,能够给读文章的人以一种立意角度大气恢弘的感觉,能够给读者,给阅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
(三)确定题目
找到了文章的立意角度后,这时就应该准备拟定题目。题目的拟定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确定的题目应符合文章的立意,要能够准备代表想要写的内容,能让读者明白作者写作的主要内容。其次,文章的题目要有新意,能够吸引读者或者阅卷老师的目光,能够让人眼前一亮,有继续阅读下去的兴趣。最后,文章的题目可以选择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设问等。[2]
(四)选材
在文章的立意方面,强调了从“大处着眼”,在文章的选材方面,应该注重从“小处着手”。“小处着手”就是指在文章题目的给定范围内,选择一个小的着手点开始写作,即选择一个具体的写作对象去描述。文章的选材方面,切忌“假大空”现象,要跟学生强调,文章不能写出来过于宏观,一片空话、大话,看完后给人没有实质性内容的印象。
文章的选材还应注重新颖,同时应该是学生自己熟悉的内容。在行文之前,应该对各种可以使用的素材进行取舍,选择较有新意的素材,而非那些大家都在使用的素材。选择学生熟悉的素材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言之有物”,不熟悉的材料写起来往往较为虚假、空洞。
二、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积累
想要写出好的文章,日常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日常学习生活一点一滴的累积都能使得学生的文章习作不断地进步。
(一)仔细认真观察、体验生活
写作,就是把生活、学习中中一点一滴的感悟凝结升华为思想,然后表达出来,高中生的习作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主动仔细观察体验生活。文章写作“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感悟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一点一点记录下来,从然慢慢提高学生们对生活的领悟感。
(二)搜集素材
在考场上或者平时的作文练习写作中,都需要不同的素材来有机结合成一篇文章。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不断地搜集积累素材。
首先,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有计划的多阅读,只有阅读量有了量的提高,写作素材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平时的阅读中,应注意拓宽阅读面,进行广泛的阅读,并对不同种类的书籍有选择性的精度和粗略阅读。
其次,除了进行广泛的阅读,扩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遇到较为新颖或较为生动的素材应该摘抄下来,只是单纯的阅读不能够让学生准确把素材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还应该进行摘抄,并不断地翻阅,使学生把这些内容消化并融入他们的写作当中。
总而言之,高中作文的写作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指导,也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的积极积累。写作水平的提升需要不断地努力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黄永升:《如何引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华中师范出版社.2010.3
[2]辛彩明:《双线并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华中师范出版社.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