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大学教学工作
2016-05-14曹越
曹越
摘 要:大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即将步入社会,所以他们需要的不但是生存的技能,还需要培养强大的心理素质,所以我们大学老师的角色也在随着需求的改变而不断地加以丰富,只会“教书”不会“育人”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只会“严”不会“爱”的老师也不会受到学生的认可。作为大学教师,我们的教学要与时俱进,不但要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而教学,也要为了人才适应社会而教学。
关键词:大学;教学;教学模式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就因为这句话我从小就很崇拜老师这一角色,我觉得他们很神奇,在我的心中他们具有无限的超能力,但是当我自己加入教师这一行业以后,我才发现教师是人,做教师不易,做好教师更不易,尤其大学教师责任重大,我们肩负着双重的责任“教书”与“育人”,这四个字写出来容易,做好了很难,尤其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角度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我们还用以前单纯的“将心比心”来教学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那么现在的我们该如何改变自我,让我们的教育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现在大学生的需求呢?以下是我结合教育的现状以及个人的教学经验给出的几点建议。
一、具有“八斗之才”
做好大学教学工作首先要求老师具有答疑解惑的能力,这是建立老师威信的重要基础,而想把这种能力发挥的淋漓尽致,需要老师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而这些知识的累积是没有年限的,要不断地进行补充。
二、要勇敢去爱
以前我们说“严师出高徒”,现在我们倡导“严中有爱”,进一步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以及教育的“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关爱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爱两个方面,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关爱应该突出民主、诚信、无私。民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真谛,不会被动的接受,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畅想,去辩证,去收获,民主不会压抑,会给学生带来愉悦,让学生通过“乐学”达到“会学”和“学会”的教学目标。诚信是要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求诚实和信用,我们给学生所讲的每一句话都要有事实依据、理论依据,不能因为哗众而放大或歪曲事实,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信服、爱戴。无私是说我们传授知识要倾我们所有,无所保留。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爱应该体现在细心观察、个体化、人性化,同时也要具有十足的耐心。现在的社会,我认为,老师的作用已经不止限于对专业知识的“传道、授业、解惑”。社会在不断的进步,而进步的过程当中有精华需要我们吸取,也有糟粕需要我们剔除,大学生处于学校到社会的转型期,即将接触多元化社会的他们,内心却不是那么的成熟,如何让他们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勇敢的面对未知世界带来的困惑、压力和挑战?如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成为我们大学教师工作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性化教学会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我们,使他们的心离我们更近,愿意和我们沟通,和我们做朋友,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才会想到寻求我们的帮助,我们才便于对每一位学生做个体性的辅导,帮助他们及时疏通思路,带领他们走出思想上遇到的困境。
三、让学生学会自己“吃饭”
现在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很多学生对知识的摄取不主动,不积极,总体上表现为自学能力下降,被动接收,缺乏创新,盲目乐观,而以上这些就严重影响了高校人才的质量,因此我们要搞好高校教学工作就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社会越是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就越高,社会越是进步,竞争就越激烈。要想在将来的社会立足,最关键的是要有一身过硬的本领,而奋斗是万物之父,一切目标的实现不是靠誓言,而是靠行动,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才能让我们不断的收获新知识,才能将我们历练成真正的有用之才。
四、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丰富我们的教学生活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书本是知识的载体学习的内容,多媒体以及黑板是教学工具,课堂是教学主要场所。这种教学模式对时间和空间的要求较高,学生学习容易变得被动,不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教面窄,但是对于完成基本教学来讲,传统教学的地位仍是不可撼动的,如果我们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再引入一些先进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会让我们的教学效果得到大大的提高。
慕课(MOOC),也叫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发源于2001年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启动的开放式教学计划,后来10年间这种教学形式不断受到欢迎和重视,加入的国家也越来越多,以上这些新的教学模式充分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实现了学生自主规划学习的目的,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教学生活,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大学教学的目的也在不断的改变和丰富,如果想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我们不能一层不变,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来完成不同时期社会授予我们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 焦建利,从开放教育资源到“慕课”: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7-18.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4] 黎加厚.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作者单位:韶关学院医学院,广东 韶关 512026)